隧道长边导线贯通测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4287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工程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长边导线贯通测量方法。该隧道长边导线贯通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试隧道内的最远有效测距;设计导线边长进而设立若干导线点;分别架设全站仪和觇标,调试觇标至最佳观测亮度;将电子手簿与全站仪连接,设置水平角观测限差指标;人工照准觇标以观测水平角并记录,电子手簿实时自动校核精度;拆下觇标换上棱镜,人工照准棱镜以观测距离并记录;迁至下一位置,直至所有导线点观测完毕。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增长隧道内导线观测边长,降低导线设站数量,实现隧道内1500m导线边长下的观测目标清晰且稳定,显著提升隧道横向贯通测量精度,经济效益更高、实用性更强,推动超长隧道精密工程测量的发展和工程应用。的发展和工程应用。的发展和工程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长边导线贯通测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测量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长边导线贯通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隧道工程建设中,隧道贯通必然含有贯通误差,隧道工程的贯通误差包括横向、纵向和竖向三个方向,从目前的测量技术、仪器设备性能及工程要求多方面出发,横向贯通误差受洞内测量条件因素制约明显最难达到隧道施工要求。根据测量误差传播定律,横向贯通误差主要是由洞内导线测量因素所引起的;随着隧道距离的延伸、导线设站数量的增加,导线测量的误差会不停的累积,从而导致隧道内部的横向贯通精度大幅降低。
[0003]目前,隧道洞内导线测量通常采用人工照准和自动照准的观测方法,不管基于哪种方法观测都会受隧道内烟雾、粉尘、照明等观测环境条件限制,隧道内导线边长布设一般控制在300

400m时,而通视条件较好的隧道导线边长布设最大也不超800m,如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工程贯通测量导线边长设计为720m。因洞内导线网的总体长度由隧道长度决定,在不改变隧道长度的前提下,隧道横向贯通测量要想获得较高的精度,关键是增长隧道内导线观测边长以减少洞内导线设站数量。另外随着隧道长度的增加和工程测量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常规测量方法难以适应超长隧道精密贯通测量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长边导线贯通测量方法,用以增长隧道内导线观测边长,降低导线设站数量,提升隧道横向贯通测量精度。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隧道长边导线贯通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利用全站仪在隧道内测试所能达到的最远有效测距;
[0007]S2.设置初始观测点,设计导线边长,根据导线边长设立若干导线点;
[0008]S3.在初始观测点处架设全站仪,以第一导线点为测量点,在测量点处架设觇标;
[0009]S4.调试觇标至最佳观测亮度;
[0010]S5.将电子手簿与全站仪连接,设置水平角观测限差指标;
[0011]S6.人工照准觇标以观测水平角并记录于电子手簿内,电子手簿实时自动校核精度;
[0012]S7.水平角观测完成并计算合格后,拆下觇标换上棱镜;
[0013]S8.测量温度气压并记录于电子手簿内,人工照准棱镜以观测距离并记录于电子手簿内;
[0014]S9.距离观测完成后,将全站仪迁至当前测量点处,以下一导线点为新测量点,在新测量点处架设觇标,按照S4

S8步骤重复观测,直至所有导线点观测完毕。
[0015]本技术方案通过觇标的使用和水平角观测限差指标的设置,有效降低隧道内观测条件的影响,达到增长隧道内导线观测边长以降低导线设站数量的目的,提升隧道横向贯通测量精度。
[001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导线边长的布设范围为1100

1500m。本技术方案显著增长隧道内导线观测边长。
[001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5中,水平角观测限差指标设为:半测回归零差不大于3

,一测回内2C互差不大于6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不大于3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高标准的水平角观测限差指标,严格控制水平角观测精度,提升水平角观测的精度和稳定性。
[00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觇标,包括:
[0019]外壳,外壳的正面镶嵌有透光板;
[0020]排灯,排灯安装于外壳的内部,排灯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灯带,灯带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并沿外壳的竖向中心线对称布设;灯带发出的光照向透光板的方向。
[0021]本技术方案通过排灯的设置,有效降低隧道内观测条件的影响,达到增长隧道内导线观测边长以降低导线设站数量的目的。
[002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灯带为红色灯带;每一灯带的电功率为2.6W,亮度为120

200流明。本技术方案通过灯带的颜色和性能设置,提升觇标的穿透力和明亮度。
[002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灯带的数量为12条,每一灯带经透光板透射的发光长度为250mm、宽度为5mm,相邻灯带之间的间距为2mm。
[002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觇标还包括用于控制灯带亮灭的控制开关,控制开关安装于外壳的背面。
[002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觇标还包括安装于外壳背面的DC插座,DC插座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输出端与排灯连接。
[002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觇标还包括适配器,适配器的上部与外壳的底部连接,适配器的下部内装铜座套,以通过铜座套将适配器安装于导线点预设的测量基座上。本技术方案通过适配器的设置,实现了觇标与测量基座的稳定装配。
[002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适配器的下部还装有座套按钮,座套按钮包括按钮本体和环向设置于按钮本体外壁的定位凸缘;定位凸缘位于适配器和铜座套共同开设的容置孔内,座套按钮沿容置孔的轴向往复运动,以使定位凸缘的外壁凸进或脱离铜座套的内腔;按钮本体在沿容置孔的轴向往复运动过程中不与铜座套发生接触。本技术方案通过座套按钮的设置,实现了觇标与测量基座之间的拆装便利性。
[002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隧道长边导线贯通测量方法,能够增长隧道内导线观测边长达到降低导线设站数量的目的,实现隧道内1500m导线边长下的观测目标清晰且稳定,从而提升隧道横向贯通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002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隧道长边导线贯通测量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觇标的主视图(未显示透光板);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觇标的后视立体图;
[003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觇标的结构爆炸图;
[0034]图5为图1的A

A剖视图;
[0035]图6为图5的B

B剖视图;
[0036]图7为沉管隧道洞内长边导线网图。
[0037]图中:
[0038]1、外壳;2、透光板;3、排灯;31、灯带;4、控制开关;5、DC插座;6、适配器;61、铜座套;62、座套按钮;621、按钮本体;622、定位凸缘;63、按钮背板;64、容置孔;7、上盖;8、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隧道长边导线贯通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全站仪在隧道内测试所能达到的最远有效测距;S2.设置初始观测点,设计导线边长,根据所述导线边长设立若干导线点;S3.在所述初始观测点处架设所述全站仪,以第一导线点为测量点,在所述测量点处架设觇标;S4.调试所述觇标至最佳观测亮度;S5.将电子手簿与所述全站仪连接,设置水平角观测限差指标;S6.人工照准所述觇标以观测水平角并记录于所述电子手簿内,所述电子手簿实时自动校核精度;S7.所述水平角观测完成并计算合格后,拆下所述觇标换上棱镜;S8.测量温度气压并记录于所述电子手簿内,人工照准所述棱镜以观测距离并记录于所述电子手簿内;S9.距离观测完成后,将所述全站仪迁至当前所述测量点处,以下一导线点为新测量点,在所述新测量点处架设所述觇标,按照S4

S8步骤重复观测,直至所有所述导线点观测完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长边导线贯通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导线边长的布设范围为1100

1500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长边导线贯通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所述水平角观测限差指标设为:半测回归零差不大于3

,一测回内2C互差不大于6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不大于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长边导线贯通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觇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正面镶嵌有透光板;排灯,所述排灯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排灯包括多条平行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益品宋神友韩战伟王啟铜董理科熊金海张超孙海丰朱永帅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