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固化法软管修补一体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4171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29
本申请涉及原位固化法软管修补一体化设备,其包括小车,所述小车包括车架及转动连接在车架下端部的两组履带轮,所述履带轮为橡胶材质;所述车架的上端面的尾部固定有轴座,所述轴座上安装有待进行铺设的软管,所述软管远离其自由端的另一端封闭设置;所述车架的下方安装有驱动所述履带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车架上端面的前部安装有对所述驱动电机进行供电的电池;所述车架上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地面上控制系统信号连接。本申请中借助小车的移动,使软管能够顺利对断裂位置进行铺设,故提升了作业过程的效率。故提升了作业过程的效率。故提升了作业过程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原位固化法软管修补一体化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地下管道修补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原位固化法软管修补一体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地下管道开挖修复或更新方法虽施工技术简单,容易处理地下不明障碍物,但会对城市交通、环境及商业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长时间封路施工造成的交通阻塞越来越难为市民所接受。而非开挖地下管道原位修复法可有效克服开挖修复带来的问题,在对周围环境影响最小的情况下完成排水地下管道的修复及置换,在一些地下管道位置相对紧张的旧城区、重要地段及交通要道的建设中,应优先考虑。地下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已发展成为特有的专业,地下管道修复技术的种类多达几十种。非开挖原位修复技术目前在排水地下管道修复中使用较多的主要有穿插法、折叠变形法、爆(碎)管衬装法、原位固化法(内衬固化法)等修复技术。
[0003]原位固化法施工工艺一般采用翻转式或牵引式。翻转安装方式就是将树脂浸润的软管内侧向外不断翻转以完成安装。在施工过程的开始阶段,软管内侧朝外,与一个顶环相连,并固定在管口。之后,往管中不断注水以提供适宜的静水压力,从而推动软管不断翻转。在翻转过程中,翻过来的软衬管在膨胀力的作用下紧紧地贴在主管内壁上,形成新的致密的保护层。牵引内衬方式是把灌浸有热硬化性树脂的软管材料运到施工现场后,采用牵引的方式将材料插入旧管内部,然后加压使之膨胀并紧贴于地下管道内壁。其加热固化的方式和翻转式类似,一般也采用热水、蒸气喷淋或紫外线加热的方法进行加热固化。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的缺陷:对于较为严重的地质沉降,地下管道易发生破裂,导致断裂位置两侧的地下管道相互分离,且两侧的地下管道的管口出现一定的高度差,此时借助原味固化法进行地下管道修补时,软管在地下管道断裂位置进行布置时,易在断裂位置处被卡住,进而直接影响了软管在地下管道内部的铺设,故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便于将软管在地下管道断裂位置顺利进行铺设,本申请提供原位固化法软管修补一体化设备。
[0006]本申请提供的原位固化法软管修补一体化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原位固化法软管修补一体化设备,包括小车,所述小车包括车架及转动连接在车架下端部的两组履带轮,所述履带轮为橡胶材质;所述车架的上端面的尾部固定有轴座,所述轴座上安装有待进行铺设的软管,所述软管远离其自由端的另一端封闭设置;所述车架的下方安装有驱动所述履带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车架上端面的前部安装有对所述驱动电机进行供电的电池;所述车架上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地面上控制系统信号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小车由车架及两组履带轮组成,履带轮为橡胶材质,当进行地下管道的修补作业时,此时将地面上的坑口将该小车吊装至地下管道的一端,地面上的操作人员通过控制系统对该小车进行控制,此时电池对驱动电机进行供电,驱动电机驱动履带轮不断转动,两组履带轮与地下管道的水平内底面抵接,进而实现了该小车沿地下管道的不断行进;车架的上端面安装有轴座,待进行铺设的软管与轴座转动连接,故当小车沿地下管道不断行进时,此时软管不断从轴座扇脱卷,进而使软管不断沿地下管道进行铺设,当小车行驶至地下管道断裂的位置时,此时两组履带轮不断转动,履带轮攀爬过断裂位置的地下管道,进而使小车从地下管道断裂位置的一侧向另一侧运动,此时随着小车的移动,软管不断从断裂位置的一侧向另一侧铺设,故完成了对地下管道内部软管的铺设,本申请中借助小车的移动,使软管能够顺利对断裂位置进行铺设,故提升了作业过程的效率。
[0008]优选的,所述软管的自由端一体成型有围边,所述围边与地下管道的端部形状配合,所述围边与地下管道的端部螺钉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管自由端一体成型的围边与地下管道形状配合,上述设置使软管在进行铺设时,实现了地下管道端部的固定连接,故软管在铺设时能够顺利从轴座上脱卷,软管在地下管道内部的铺设效率提升。
[0010]优选的,所述车架的前端部安装有LED探照灯,所述电池与所述LED探照灯电性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LED探照灯安装在车架的前端部,当进行软管在地下管道内部的铺设时,此时电池对LED探照灯进行供电,LED探照灯对地下管道内部进行照明,故小车在行进过程中更加安全。
[0012]优选的,所述车架的前端部安装有两组摄像头,各组所述摄像头成像的图像将所述控制装置实时向地面的控制系统进行传输。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组摄像头与车架的前端部固定连接,两组摄像头能够实时对地下管道内部的环境进行成像,便于地面上的操作人员对该小车的行驶状况进行调整,便于操作人员在地面上对地下管道内部的情况进行把握。
[0014]优选的,所述车架的上端面安装有两组基座,各组所述基座背向设置的端面上均固定有自带阻尼的油缸,各组所述油缸水平且共线设置,所述油缸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滚轮,各组所述滚轮与地下管道的两侧内壁抵接转动。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基座上安装有两组背向设置的油缸,油缸自带阻尼,在正常状态下,油缸呈自然状态,此时油缸的整体长度较大;当该小车在地下管道内部运动时,此时各组油缸端部的滚轮与地下管道两侧的内壁抵接转动,油缸受压,在自身阻尼的作用下,各组滚轮始终保持与地下管道内壁的抵接,同时在地下管道断裂的位置,此时滚轮在断裂位置的断面处发生跳动,油缸不断受压,上述设置均避免了小车两侧与地下管道内壁的直接摩擦,提升了对小车的保护。
[0016]优选的,所述车架的下端部固定有横梁,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横梁上,两组的所述履带轮之间连接有轴体,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轴体之间通过直齿轮组传动。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梁固定在车架的下端部,横梁对驱动电机进行支撑,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轴体之间通过直齿轮组进行驱动,进而实现了对履带轮的传动,直齿轮组保持啮合,进而使驱动电机驱动履带轮时的运动过程控制精确,当行驶至断裂位置时,小
车行驶的控制更加精确。
[0018]优选的,两组所述履带轮前后的两组所述轴体之间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两端通过锥齿轮组转动连接,两组所述轴体之间同步驱动。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轴位于前后两组履带轮的轴体之间,通过各组锥齿轮组的传动,实现了两组轴体之间的同步驱动,此时履带轮整体的运动过程较为平稳,小车在地下管道内部不易发生打滑等现象。
[0020]优选的,所述LED探照灯位于两组所述摄像头之间,所述LED探照灯及两组所述摄像头的端部均未凸出两组所述履带轮前端位置所在的竖直平面。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设置对各组摄像头及LED探照灯的位置进行限制,地下管道断裂位置的易出现两侧地下管道在竖直高度上的落差,当该小车在地下管道内部行驶时,此时LED探照灯及两组摄像头不易与断裂位置另一侧的地下管道端部发生碰撞,此时履带轮先与断裂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原位固化法软管修补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车(1),所述小车(1)包括车架(11)及转动连接在车架(11)下端部的两组履带轮(12),所述履带轮(12)为橡胶材质;所述车架(11)的上端面的尾部固定有轴座(2),所述轴座(2)上安装有待进行铺设的软管(21),所述软管(21)远离其自由端的另一端封闭设置;所述车架(11)的下方安装有驱动所述履带轮(12)转动的驱动电机(3),所述车架(11)上端面的前部安装有对所述驱动电机(3)进行供电的电池(4);所述车架(11)上安装有控制装置(5),所述控制装置(5)与地面上控制系统信号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固化法软管修补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21)的自由端一体成型有围边(211),所述围边(211)与地下管道的端部形状配合,所述围边(211)与地下管道的端部螺钉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位固化法软管修补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1)的前端部安装有LED探照灯(7),所述电池(4)与所述LED探照灯(7)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原位固化法软管修补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1)的前端部安装有两组摄像头(6),各组所述摄像头(6)成像的图像将所述控制装置(5)实时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花花温贵攀莫广娟伍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鸿粤智慧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