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胶装机的自动落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388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胶装机的自动落书装置,包括加工台,插接槽,合封槽,控制箱,压力传感器,可调节涂胶架结构,可压覆推动合封座结构,可观察密封保温箱结构,第一涂胶管,输送电机,PLC,电源开关,连接座,输送泵,输送管,输送槽,输送辊和海绵套,所述的插接槽开设在加工台的右侧内部前面下部;所述的合封槽开设在加工台的上端前面中间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U型调节杆,固定管,第二涂胶管,续胶管,第一涂胶管,输送电机,输送泵和输送管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输送电机带动输送辊进行转动,然后进行书本进行输送工作,方便在工作中进行涂胶工作。中进行涂胶工作。中进行涂胶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胶装机的自动落书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胶装机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胶装机的自动落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无线胶装是指用胶水将印品的各页固定在书脊上的一种装订方式,有别于以往的有线装订,无线胶装不用铁丝,不用线,而是用胶粘合书芯,目前小型的胶装机能自动夹持书芯,并对书芯进行铣背、打毛、上侧胶、上书背胶和包封面。
[0003]但是现有的自动落书装置还存在着使用的过程中不方便进行涂胶工作,不方便进行合封工作以及不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方便进行胶量观察的问题。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新型的胶装机的自动落书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胶装机的自动落书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自动落书装置存在着使用的过程中不方便进行涂胶工作,不方便进行合封工作以及不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方便进行胶量观察的问题。一种新型的胶装机的自动落书装置,包括加工台,插接槽,合封槽,控制箱,压力传感器,可调节涂胶架结构,可压覆推动合封座结构,可观察密封保温箱结构,第一涂胶管,输送电机,PLC,电源开关,连接座,输送泵,输送管,输送槽,输送辊和海绵套,所述的插接槽开设在加工台的右侧内部前面下部;所述的合封槽开设在加工台的上端前面中间位置;所述的控制箱螺栓连接在加工台的正表面左侧上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螺钉连接在合封槽的内部底端前面;所述的可调节涂胶架结构分别安装在加工台的上端后面左右两侧;所述的可压覆推动合封座结构分别安装在加工台的上端前面左右两侧;所述的可观察密封保温箱结构插接在插接槽的内部;所述的第一涂胶管轴接在输送槽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输送电机分别螺栓连接在加工台的左侧后面且与输送辊键连接设置;所述的PLC螺钉连接在控制箱的正表面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电源开关螺钉连接在控制箱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座螺栓连接在加工台的右侧上部;所述的输送管的下端螺纹连接在输送泵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输送泵螺栓连接在连接座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输送槽开设在加工台的上端后面;所述的输送辊从前到后依次设置在输送槽的内部;所述的海绵套套接在第一涂胶管的外壁;所述的可调节涂胶架结构包括支撑管,调节螺栓,倒U型调节杆,支撑辊,倒U型手提杆,固定管,第二涂胶管和续胶管,所述的调节螺栓分别螺纹连接在支撑管的正表面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倒U型调节杆的下端分别插接在支撑管的上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辊的上端从左到右依次依次轴接在倒U型调节杆的内部顶端;所述的倒U型手提杆的下端螺栓连接在倒U型调节杆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管的上端焊接在倒U型调节杆的内部顶端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二涂胶管轴接在固定管的外壁下部;所述的续胶管焊接在固定管的右侧上部。
[0006]优选的,所述的可压覆推动合封座结构包括支撑板,第一推动杆,挤压板,第二推
动杆和弧形压覆板,所述的第一推动杆分别螺栓连接在支撑板的左侧上部;所述的第一推动杆的左侧分别螺栓连接在挤压板的右侧上部和右侧下部;所述的第二推动杆螺栓连接在支撑板的左侧下部;所述的弧形压覆板的右侧螺栓连接在支撑板的左侧下部。
[0007]优选的,所述的可观察密封保温箱结构包括插接箱,内箱,保温层,观察片,输出管和加注管,所述的内箱螺栓连接在插接箱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保温层设置在插接箱和内箱之间;所述的观察片镶嵌在插接箱的右侧内部中间位置且与内箱连通设置;所述的输出管的下端左侧螺纹连接在内箱的右侧下部后面且连通设置;所述的加注管的左侧螺纹连接在内箱的右侧上部前面且连通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涂胶管设置在输送辊之间;所述的输送管采用T型的不锈钢管且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螺纹连接有导送管。
[0009]优选的,所述的第二涂胶管设置在支撑辊之间;所述的第二涂胶管的外壁套接有海绵层;所述的调节螺栓和倒U型调节杆的正表面接触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的支撑管的下端分别螺栓连接在加工台的上端后面左右两侧;所述的支撑管分别设置在输送槽的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输送管的上端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续胶管和第一涂胶管;所述的第一涂胶管和第二涂胶管分别采用表面开设有通孔的不锈钢管。
[0011]优选的,所述的第二推动杆的设置在弧形压覆板的上端且左侧胶接有橡胶块;所述的挤压板的左侧胶接有橡胶垫。
[0012]优选的,所述的支撑板的下端分别螺栓连接加工台的上端左右两侧前面且设置在合封槽的左右两侧。
[0013]优选的,所述的观察片采用透明的钢化玻璃片;所述的输出管的下端左侧贯穿插接箱的右侧下部后面;所述的加注管的下端左侧贯穿插接箱的右侧上部前面。
[0014]优选的,所述的插接箱插接在插接槽的右侧内部底端;所述的输出管的上端贯穿连接座的右侧内部中间位置且螺纹连接在输送泵的下端中间位置。
[0015]优选的,所述的输送电机具体采用型号为LCDA808H+LC86H2120的步进电机;所述的PLC具体采用型号为FX2N

48的PLC;所述的电源开关具体采用型号为MTS102的钮子开关;所述的输送泵具体采用型号为HL370W1的隔膜泵;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具体采用型号为QDW90A

N的压力传感器;所述的第一推动杆和第二推动杆分别采用型号为QDA60的电动推杆。
[0016]优选的,所述的输送电机,输送泵,第一推动杆和第二推动杆分别电性连接PLC的输出端;所述的电源开关和压力传感器分别电性连接PLC的输入端。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1.本技术中,所述的倒U型调节杆,固定管,第二涂胶管,续胶管,第一涂胶管,输送电机,输送泵和输送管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输送电机带动输送辊进行转动,然后进行书本进行输送工作,方便在工作中进行涂胶工作。
[0019]2.本技术中,所述的支撑板,第一推动杆,挤压板,第二推动杆和弧形压覆板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中通过第二推动杆推动封面的下端,然后使第一推动杆开始工作通过挤压板推动封面,方便在工作中进行封面贴合工作。
[0020]3.本技术中,所述的插接箱,内箱,观察片,输出管,加注管,加工台和插接槽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片观察胶水数量,防止在工作中胶水数量过少影
响工作,增加观察功能。
[0021]4.本技术中,所述的支撑管,倒U型调节杆,支撑辊和倒U型手提杆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支撑辊对书本进行支撑工作,防止在工作中书本倾斜影响工作。
[0022]5.本技术中,所述的支撑管,调节螺栓,倒U型调节杆,支撑辊和倒U型手提杆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松开调节螺栓,然后上下移动倒U型调节杆,同时带动支撑辊上下进行移动,方便在工作中对不同规格的书本进行支撑工作。
[0023]6.本技术中,所述的插接箱,内箱,保温层,加工台和插接槽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保温层以及插接槽对内箱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胶装机的自动落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新型的胶装机的自动落书装置,包括加工台(1),插接槽(2),合封槽(3),控制箱(4),压力传感器(5),可调节涂胶架结构(6),可压覆推动合封座结构(7),可观察密封保温箱结构(8),第一涂胶管(9),输送电机(10),PLC(11),电源开关(12),连接座(13),输送泵(14),输送管(15),输送槽(16),输送辊(17)和海绵套(18),所述的插接槽(2)开设在加工台(1)的右侧内部前面下部;所述的合封槽(3)开设在加工台(1)的上端前面中间位置;所述的控制箱(4)螺栓连接在加工台(1)的正表面左侧上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5)螺钉连接在合封槽(3)的内部底端前面;所述的可调节涂胶架结构(6)分别安装在加工台(1)的上端后面左右两侧;所述的可压覆推动合封座结构(7)分别安装在加工台(1)的上端前面左右两侧;所述的可观察密封保温箱结构(8)插接在插接槽(2)的内部;所述的第一涂胶管(9)轴接在输送槽(16)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输送电机(10)分别螺栓连接在加工台(1)的左侧后面且与输送辊(17)键连接设置;所述的PLC(11)螺钉连接在控制箱(4)的正表面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电源开关(12)螺钉连接在控制箱(4)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座(13)螺栓连接在加工台(1)的右侧上部;所述的输送管(15)的下端螺纹连接在输送泵(14)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输送泵(14)螺栓连接在连接座(13)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输送槽(16)开设在加工台(1)的上端后面;所述的输送辊(17)从前到后依次设置在输送槽(16)的内部;所述的海绵套(18)套接在第一涂胶管(9)的外壁;所述的可调节涂胶架结构(6)包括支撑管(61),调节螺栓(62),倒U型调节杆(63),支撑辊(64),倒U型手提杆(65),固定管(66),第二涂胶管(67)和续胶管(68),所述的调节螺栓(62)分别螺纹连接在支撑管(61)的正表面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倒U型调节杆(63)的下端分别插接在支撑管(61)的上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辊(64)的上端从左到右依次依次轴接在倒U型调节杆(63)的内部顶端;所述的倒U型手提杆(65)的下端螺栓连接在倒U型调节杆(63)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管(66)的上端焊接在倒U型调节杆(63)的内部顶端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二涂胶管(67)轴接在固定管(66)的外壁下部;所述的续胶管(68)焊接在固定管(66)的右侧上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胶装机的自动落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压覆推动合封座结构(7)包括支撑板(71),第一推动杆(72),挤压板(73),第二推动杆(74)和弧形压覆板(75),所述的第一推动杆(72)分别螺栓连接在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强辉王博毅王小霞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恒丰印务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