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水透性的柔性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376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水透性的柔性光伏组件,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耐候层、至少一层第一封装胶膜层、太阳能电池单元、至少一层第二封装胶膜层、柔性绝缘层、至少一层第三封装胶膜层以及背板层,环绕所述耐候层、所述第一封装胶膜层、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所述第二封装胶膜层、所述柔性绝缘层、所述第三封装胶膜层、所述背板层侧边粘贴阻水胶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低水透性的柔性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所述低水透性的柔性光伏组件正面、背面、侧面均能阻隔水汽,具有超高阻水性能,能够有效延长柔性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并降低光电转换效率的衰减,能够降低度电成本。降低度电成本。降低度电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水透性的柔性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发电技术相关
,更准确的说涉及一种低水透性的柔性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光伏建筑一体化以及便携式太阳能移动能源等领域成为了光伏行业的重点开拓领域。随着这些领域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光伏组件越来越难以满足客制化、重量、安装便捷性等要求。而柔性光伏组件可以满足上述要求,在本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0003]柔性光伏组件采用透明前板来替代玻璃层,背面采用柔性背板,一般不设置边框,其具有轻量化、易附形、易安装、易回收、成本低、可差异化定制等优点。采用柔性光伏组件可以极大地拓展光伏应用场景。
[0004]现有的柔性光伏组件主要分为柔性薄膜组件和柔性晶硅组件两种,采用不同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且结构类似。由于现有的柔性光伏组件无玻璃、无边框的结构,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外部水汽可沿柔性光伏组件的正面、背面以及边缘部分等多种路径进入组件内部的发电部分,引起电池衰减、胶膜老化等多种问题,进而导致柔性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衰减,发电量大幅下降,且组件的使用寿命显著降低。
[0005]可见,现有柔性光伏组件的水透性较高,导致其性能不够理想。本领域需要一种水透性较低的柔性光伏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水透性的柔性光伏组件,通过改变柔性光伏组件的结构,全方位提升阻水性能。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水透性的柔性光伏组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所述低水透柔性的柔性光伏组件。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水透性的柔性光伏组件,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耐候层、至少一层第一封装胶膜层、太阳能电池单元、至少一层第二封装胶膜层、柔性绝缘层、至少一层第三封装胶膜层以及背板层,环绕所述耐候层、所述第一封装胶膜层、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所述第二封装胶膜层、所述柔性绝缘层、所述第三封装胶膜层、所述背板层侧边粘贴阻水胶带。
[0009]优选地,所述阻水胶带未粘贴时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耐候基材、胶黏剂层、离型纸;当粘贴所述阻水胶带时,所述离型纸被去除,所述胶黏剂层与所述耐候层、所述第一封装胶膜层、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所述第二封装胶膜层、所述柔性绝缘层、所述第三封装胶膜层、所述背板层的侧边部粘贴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背板层为含铝复合型背板。
[0011]优选地,所述背板层包括位于中部的铝箔,所述铝箔两面连接胶黏剂层,两个所述
胶黏剂层远离所述铝箔的一面分别连接PET层,两个所述PET层远离所述铝箔的一面分别连接内层氟膜和外层氟膜,所述内层氟膜与所述第三封装胶膜层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耐候层采用ECTFE或ETFE材料制成。
[0013]优选地,所述耐候层的厚度为25

300μm。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封装胶膜层、所述第二封装胶膜层、所述第三封装胶膜层采用非交联型TPO材料制成。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封装胶膜层、所述第二封装胶膜层、所述第三封装胶膜层的厚度为0.3

1.5mm。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水透性的柔性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0017](A)由上到下依次叠加耐候层、至少一层第一封装胶膜层、太阳能电池单元、至少一层第二封装胶膜层、柔性绝缘层、至少一层第三封装胶膜层以及背板层,之后经过层压机层压形成层压件;
[0018](B)对层压件进行接线盒引线安装、四周修边、外观清洁;
[0019](C)将阻水胶带环绕粘贴在层压件的侧部。
[0020]优选地,所述步骤(C)之后对阻水胶带的首尾进行重合处理。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低水透性的柔性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的优点在于:所述低水透性的柔性光伏组件的正面、背面、侧面均能阻隔水汽,具有超高阻水性能,能够有效延长柔性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并降低光电转换效率的衰减,能够降低度电成本;所述低水透性的柔性光伏组件的耐候性及弯曲时的抗载荷能力均较强,进一步延长了使用寿命,提升了柔性光伏组件的整体性能;所述低水透性的柔性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效率较高,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低水透性的柔性光伏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0024]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低水透性的柔性光伏组件的阻水胶带的剖视图。
[0025]如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低水透性的柔性光伏组件的背板层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如图1所示,本申请一种低水透性的柔性光伏组件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耐候层10、至少一层第一封装胶膜层20、太阳能电池单元30、至少一层第二封装胶膜层40、柔性绝缘层50、至少一层第三封装胶膜层60以及背板层70,环绕耐候层10、第一封装胶膜层20、太阳能
电池单元30、第二封装胶膜层40、柔性绝缘层50、第三封装胶膜层60、背板层70侧边粘贴阻水胶带80。
[0028]具体的,耐候层10采用ECTFE(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或ETFE(乙烯

四氟乙烯共聚物)材料制成。优选耐候层10的厚度为25

300μm。耐候层10具有极低的吸水性(吸水率<0.3%),且具有优异的耐候性、阻燃性、透光率及耐高低温性。通过设置耐候层10能够有效降低水汽通过所述低水透性的柔性光伏组件的正面进入。耐候层10为所述低水透性的柔性光伏组件正面阻止水汽进入的第一道阻隔屏障。
[0029]第一封装胶膜层20采用非交联型TPO(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材料制成。优选第一封装胶膜层20的厚度为0.3

1.5mm。采用非交联型TPO的第一封装胶膜层20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和阻水性,且与背板及金属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粘结性。第一封装胶膜层20的层压时间较短,层压效率较高。第一封装胶膜层20具有光伏电池波段380

1100nm之间较高的透过率。第一封装胶膜层20为所述低水透性的柔性光伏组件正面阻止水汽进入的第二道阻隔屏障。图1中第一封装胶膜层20为两层叠加,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封装胶膜层20可以为一层,也可以为更多层叠加设置。第一封装胶膜层20的层数及厚度选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水透性的柔性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耐候层、至少一层第一封装胶膜层、太阳能电池单元、至少一层第二封装胶膜层、柔性绝缘层、至少一层第三封装胶膜层以及背板层,环绕所述耐候层、所述第一封装胶膜层、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所述第二封装胶膜层、所述柔性绝缘层、所述第三封装胶膜层、所述背板层侧边粘贴阻水胶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水透性的柔性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胶带未粘贴时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耐候基材、胶黏剂层、离型纸;当粘贴所述阻水胶带时,所述离型纸被去除,所述胶黏剂层与所述耐候层、所述第一封装胶膜层、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所述第二封装胶膜层、所述柔性绝缘层、所述第三封装胶膜层、所述背板层的侧边部粘贴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水透性的柔性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层为含铝复合型背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水透性的柔性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层包括位于中部的铝箔,所述铝箔两面连接胶黏剂层,两个所述胶黏剂层远离所述铝箔的一面分别连接PET层,两个所述PET层远离所述铝箔的一面分别连接内层氟膜和外层氟膜,所述内层氟膜与所述第三封装胶膜层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水透性的柔性光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青竹姬明良蒋建慧徐坚何招华王春智黄惠龙
申请(专利权)人:永臻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