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温区域供热供冷系统及运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
,具体为一种低温区域供热供冷系统及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煤炭、石油、天然气仍是人类能源使用的主要对象,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虽然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酸雨、雾霾、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问题。低温区域供冷供热可用于高效利用低温工业废热、地热能和太阳能,具有能源利用率较高、用能成本较低、污染物排量较小等优点。因此,低温区域供热供冷技术是区域供热供冷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也是建筑供能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温区域供热供冷系统及运行的方法,对驱动热源实现品位对口、梯级高效利用,提高系统能效水平,降低运行成本和污染物排放,其特征在于,
[0004]包括:通过一次供水和一次回水相连的热源站和能源站,其中一次供水温度为60℃~75℃;
[0005]能源站包括:半效吸收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区域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一次供水和一次回水相连的热源站和能源站,其中一次供水温度为60℃~75℃;能源站包括:半效吸收式热泵、水
‑
水换热器、蓄能装置、电动压缩式制冷机、冷却塔、循环泵、阀门、冷却水管路系统和冷冻水管路系统,其中一次供水通过第十六阀门(V16)、半效吸收式热泵一次水热侧、第十二阀门(V12)、水
‑
水换热器一次水热侧、半效吸收式热泵冷冻水热侧、第十一阀门(V11)与一次回水顺序连接,半效吸收式热泵一次水冷侧还通过第十三阀门(V13)与一次回水连接;冷冻水回水顺序通过第八阀门(V8)、循环泵与半效吸收式热泵冷冻水热侧连接,蓄能装置冷冻水冷侧顺序通过第五阀门(V5)、第七阀门(V7)与冷冻水供水连接,蓄能装置冷冻水热侧通过第十阀门(V10)与半效吸收式热泵冷冻水热侧连接,蓄能装置冷冻水热侧还与电动压缩式制冷机的热侧、第六阀门(V6)、冷冻水供水顺序连接;电动压缩式制冷机冷媒出口通过冷媒泵与蓄能装置冷媒入口连接,蓄能装置冷媒出口与电动压缩式制冷机冷媒入口连接;二次回水通过第四阀门(V4)同时与第二十四阀门(V24)、与半效吸收式热泵的冷却水冷侧入口以及与水
‑
水换热器的冷却水冷侧入口相连,第二十四阀门(V24)、循环泵、冷却塔和第二十三阀门(V23)顺序相连;第二十三阀门(V23)同时与第十四阀门(V14)、与第十五阀门(V15)、与第三阀门(V3)以及与第二阀门(V2)相连,第二阀门(V2)通过第一阀门(V1)和二次供水相连,第三阀门(V3)通过蓄能装置的二次水侧和第一阀门(V1)相连;第十四阀门(V14)和半效吸收式热泵的冷却水热侧相连,第十五阀门(V15)和水
‑
水换热器的冷却水热侧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区域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效吸收式热泵包括:高压发生器、冷凝器、低压发生器、高压吸收器、蒸发器、低压吸收器、高温溶液换热器和低温溶液换热器;其中一次供水、高压发生器热侧、低压发生器热侧、一次回水顺序连接;冷冻水回水、蒸发器热侧、冷冻水供水顺序连接;高压吸收器的稀液体出口顺序通过高温溶液换热器的稀溶液侧、高压发生器的稀溶液入口、高压发生器的浓溶液出口、高温溶液换热器的浓溶液侧和高压吸收器的浓溶液入口顺序连接;低压吸收器的稀溶液出口顺序通过低温溶液换热器的稀溶液侧、低压发生器的稀溶液入口、低压发生器的浓溶液出口、低温溶液换热器的浓溶液侧和低压吸收器的浓溶液入口顺序连接;高压发生器的冷剂出口通过高压冷剂管路与冷凝器的冷剂入口相连,低压发生器的冷剂出口通过低压冷剂管路与高压吸收器的冷剂入口相连;冷凝器的冷水侧、高压吸收器的冷水侧和低压吸收器的冷水侧通过二次水管路进行连接;所述冷凝器冷水侧、高压吸收器冷水侧和低压吸收器冷水侧通过二次水管路进行连接的方式为串联形式或并联形式;所述串联形式为:二次回水、低压吸收器的水入出口、高压吸收器的水入出口、冷凝器的水入出口和二次供水顺序连接;所述并联形式为:二次回水分别与冷凝器的水入口、高压吸收器的水入口和低压吸收器的水入口相连,冷凝器的水出口、高压吸收器的水出口和低压吸收器的水出口均与二次供水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区域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能源站还包括:溶液除湿循环系统,其中溶液除湿循环系统包括:溶液再生器、溶液回热器、溶液冷却器和储液罐;在一次供水与第十六阀门(V16)的管路上加装有第三三通(13),溶液再生器热侧的入
口通过第十七阀门(V17)与第三三通(13)的第三路相连,在一次回水与第十七阀门(V17)的管路上加装有第八三通(18),溶液再生器冷侧出口与第八三通(18)的第三路连接;稀溶液回液通过第二十一阀门(V21)、第四一三通(41)、溶液回热器稀溶液入口侧、溶液再生器稀溶液入口、溶液再生器浓溶液出口、溶液回热器浓溶液入口侧、溶液泵、第四二三通(42)、第二十二阀门(V22)、溶液冷却器的热侧与浓溶液出口顺序连接;在第二二三通(22)与第二十四阀门(V24)的管路上加装有第二三三通(23),在第二五三通(25)与第二十三阀门(V23)的管路上加装有第二四三通(24),第二三三通(23)的第三路通过第十九阀门(V19)与溶液冷却器的冷侧、第十八阀门(V18)、第二四三通(24)的第三路顺序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区域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站包括:升温型吸收式热泵、喷射式换热器、闪蒸罐、汽连接管路和水连接管路,其中升温型吸收式热泵包括:升温热泵发生器、升温热泵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升温热泵溶液换热器、溶液泵和节流阀;一次回水、冷凝器冷侧、第三汽
‑
水换热器水冷侧、升温热泵吸收器冷侧与一次供水顺序连接,升温热泵吸收器的稀液体出口通过溶液泵与升温热泵溶液换热器的稀溶液侧、升温热泵发生器的稀溶液入口、升温热泵发生器的浓溶液出口、升温热泵溶液换热器的浓溶液侧、升温热泵吸收器的浓溶液入口顺序连接形成溶液循环回路;升温热泵发生器的冷剂出口通过冷剂管路与冷凝器的冷剂入口相连,冷凝器冷剂出口通过节流阀与蒸发器的冷剂入口连接,蒸发器冷剂出口与升温热泵吸收器的冷剂入口相连;喷射式换热器主要由喷射器和第三汽
‑
水换热器构成;低温热媒进口、升温热泵发生器的热侧、蒸发器的热侧、闪蒸罐的热侧与低温热媒出口连接,闪蒸罐超低压蒸汽出口、喷射器超低压蒸汽入口、第三汽
‑
水换热器蒸汽热侧与凝结水出口连接;低压蒸汽与喷射器蒸汽入口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温区域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热媒温度为50℃~65℃;所述热源站在冬季运行时,一次回水直接进入升温型吸收式热泵的冷凝器吸收冷凝热,冷凝器冷却水出口与第三汽
‑
水换热器一次网水入口连接,第三汽
‑
水换热器一次网水出口与升温热泵吸收器的冷却水入口连接,升温热泵吸收器冷却水出口与一次供水干管连接;低温热媒进入升温热泵发生器,升温热泵发生器低温热媒出口与蒸发器冷冻水入口连接,蒸发器冷冻水出口与闪蒸罐入口连接,低温热媒在闪蒸罐被利用后,直接排出,以此回收利用低温热能;闪蒸罐利用低温热媒制取出超低压蒸汽,作为喷射器的引射流体,喷射器在低压蒸汽的驱动下抽吸超低压蒸汽,混合蒸汽进入第三汽
‑
水换热器加热一次网循环水,混合蒸汽在第三汽
‑
水换热器降温后以凝结水的形式排出;在升温型吸收式热泵中,升温热泵发生器内的浓溶液经过溶液换热器进入升温热泵吸收器;升温热泵吸收器内的稀溶液通过溶液泵和升温热泵溶液换热器进入升温热泵发生器,在升温热泵发生器中吸热后,产生制冷蒸气进入到冷凝器,制冷蒸气在冷凝器中被冷却变为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进入到蒸发器蒸发成气体,蒸发的制冷蒸气再被升温热泵吸收器吸收,用于稀释来自升温热泵发生器的浓溶液,被稀释的浓溶液再回到升温热泵发生器继续吸热蒸发,如此完成升温型吸收式热泵的吸收剂与制冷剂的循环;所述热源站在夏季运行时,升温型吸收式热泵不工作,即循环工质不在其中吸热或放热,一次回水流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