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明飞专利>正文

发声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3266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特别适于为竞技运动加油助威的发声器,该发生器由两个铰接在一起的扩音器构成。每个扩音器包括扩音筒和从扩音筒的后端口弯折、延伸形成的导音管。两个扩音器在所述扩音筒与导音管的外弯折部位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喊话又能拍打,以便在加油助威时充分表达人们的情感。(*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发声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于比赛加油、助 兴的发声筒
技术介绍
在比赛场,特别在体育比赛场地,观众都会为一方呐喊助威, 助兴,于是人们便使用了一种玩具小喇叭,这种小喇叭一般是由塑 料材料制成的,其中有一个锥形的扩音筒,锥形扩音筒后端设置振 动片,通过直接吹入的气流驱动振动片发声,由扩音筒扩音。这种 小喇叭由于是直线气流驱动很小的振动片发声的,所以发生效果不 很好,发出的音量有限,如使用在嘈杂场合,其效果不尽人意。为此,人们开发了许多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助兴小喇叭。其中之一是申请号为94209593.6的助兴小喇叭。该助兴小喇叭的结构如 图5所示,具有外壳ll、 一个过渡套12和三个不同长度的喇叭14、 15、 16。其中过渡套12是一个三圆柱连接体,其内洛纵向设有三个 均布而直径相同的通孔,在一侧该过渡套12以外缘压合外壳11后端 的内缘,在另一侧每个通孔内压合一个喇叭14、 15、 16的直管段, 每个喇叭14、 15、 16的直管段设有一个压合基板组件13的抖切槽, 在每个基板上铆接一个簧片。该助兴用小喇叭根据气流可引起簧片 振动从而发出声音的原理,利用不同簧片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这 样特定的频率组合在一起时便产生合声,这种助兴用小喇叭共有三 个不同频率的声音组合来产生合声,其合声声音宏亮、传播距离远。 其中之二是申请号为200520147096.0的助兴小喇叭,图6显示了 其结构。该助兴小喇叭包括扩音筒28、发音腔26和振动膜23。其 中扩音筒28为圆锥形的中空开口体,其后端连接有中空圆柱形导音 管24。该圆柱形导音管24伸入到发音腔26中,并使导音管24突出于发音腔26的后端,发音腔26也是圆锥形的中空体,发音腔26的前端 与扩音筒密闭连接,即通过螺纹27紧锁固定连接。而发音腔26的后 端为开口。并在该开口上设置由弹性塑胶薄膜制成的振动膜23,该 振动膜23为圆形,其周围设置在弹性塑胶圆环22上,从而弹性套设 在发音腔26的尾端。此时,导音管24会将振动膜23的中央部位略微 顶起,使振动膜处于绷紧状态。发音腔26的一侧引出一吹气嘴25, 该吹气嘴25为一向后弯折的管体, 一直延伸到发音腔的后侧,以使 吹起来比较方便。另外,在振动膜3的外侧设置保护盖1。由于在发 音腔26后侧设置了较大的振动膜23,在气流的推动下会有较好的发 声效果,通过导音管和扩音筒的放大作用,会产生很大的音量发出 去,音量大大提高。尽管上述助兴小喇叭都能提高音量,但是还不能充分表达人们 加油助威的情感,例如仅仅能够发出预定频率的声音,而不能呼唤 运动员的名字,而且也很难像鼓掌那样加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喊话又能拍打的发声器,以 便在加油助威时充分表达人们的情感。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声器,其特征在 于由两个铰接在一起的扩音器构成。其中,每个所述扩音器包括扩音筒和从扩音筒的后端口弯折、 延伸形成的导音管。这样,在扩音筒与导音管的交界处形成内弯折 部位(即扩音筒与导音管的外表面切线夹角小于180度的弯折部位) 和外弯折部位(即扩音筒与导音管的外表面切线夹角大于180度的 弯折部位)其中,所述两个扩音器在所述扩音筒与导音管的外弯折部位B 铰接。使铰接后的两个扩音器在两个导音管之间形成夹角,这样两 个扩音筒就可以通过旋转分离和接触,从而相互击打,发出声响。其中,扩音筒具有一个为平面的击打面,以便使两个扩音筒相 互击打的击打面接触面最大,增加击打响度。其中,导音管的接触面为平面并且开有弧形缺口,以便在导音 管合拢后,能够形成一个圆筒型导音管。其中,两个扩音器在外弯折部位分别凸设铰接环,所述铰接环 套在铰接轴上。所述铰接轴为圆凸台型转轴。另外,在扩音器可以单独或分别设置系带环,以便系上可以挂 在身上的带子。此外,在扩音筒或者在导音管的外表面可以分布凸条,以便一 方面增加其强度,另一方面增加手握持的摩擦力。 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既可以喊话又可以发出有节奏的击打声,从而可以最大程 度地表达人们加油助威的情感;2、 使用方便,老幼皆宜。3、 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卩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发声筒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图1的B-B剖面图4是本技术的发声筒合拢后的示意图; 图5是一种现有助兴小喇叭的示意图; 图6是另一种现有助兴小喇叭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显示了本技术的发声筒的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用 新型的发声器由两个铰接在一起的扩音器l、 l'构成。每个扩音器l、 l'包括扩音筒8、 8'和从扩音筒8、 8'的后端口 弯折、延伸形成的导音管5、 5'。这样,在扩音筒8和8'与导音管5和5'的交界处形成内弯折部位A (即扩音筒8与导音管5切线夹 角小于180度的弯折部位)和外弯折部位B (即扩音筒8与导音管 5切线夹角大于180度的弯折部位)其中,所述两个扩音器l、 l'在所述扩音筒8、 8'与导音管5、 5' 的外弯折部位(即图中B部位)铰接。使铰接后的两个扩音器l、 r 在两个导音管5、 5'之间形成夹角,这样两个扩音筒8、 8'就可以通 过旋转分离和接触,从而相互击打,发出声响。为了使两个扩音筒8、 8'相互击打的击打接触面最大,以便增 加击打响度,两个扩音筒8、 8'的击打面被设计成平面。也就是, 扩音筒具有一个为平面的击打面,参见图3。为了使导音管5、 5'在合拢后,能够形成一个圆筒型导音管, 两个导音管5、 5'的接触面被设计成具有弧形缺口4的平面。也就是, 导音管的接触面为平面并且开有弧形缺口4,参见图2。扩音器l、 r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铰接方式铰接,图2所示的铰接方式仅仅是本技术可以采用的一种方式。在图2中,铰接轴2 为圆凸台型转轴,设置在扩音器l、 r的铰接环分别套在铰接轴2上, 例如扩音器1的铰接环套在铰接轴2的小圆柱上,扩音器l,的铰接环 套在铰接轴2的大圆柱上。实际上,人们在加油助威时,很可能采用双手大力击打的方式, 为此,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可拆卸的铰接方式,以便两个扩音器i、 r可以完全分离。另外,在扩音器i、 r上可以单独或分别设置系带环6,以便系上可以挂在身上的带子,参见图l。此外,还可以在扩音筒8、 8'或者导音管5、 5'上安装自动分离 两个扩音筒8、 8'或者两个导音管5、 5'的弹性装置,例如弹簧或橡 胶球,以便可以单手击打扩音筒8、 8'。另外,在导音管5、 5'或扩音筒8、 8'的外表面可以分布凸条7, 一方面增加其强度,另一方面增加手握持的摩擦力,参见图l。本技术任何抗击打的材料如塑料制成。本技术可以采用如下方式使用合拢两个导音管5、 5',使其充当双筒喊话喇叭;双手或单手握持两个扩音筒8、 8',使其 相互击打,发声类似鼓掌的有节奏的击打声。 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既可以喊话又可以发出有节奏的击打声,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表达人们加油助威的情感;2、 使用方便,老幼皆宜。尽管上文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 于此,本
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技术的原理进行各种修 改。因此,凡按照本技术原理所作的修改,都应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声器,其特征在于由两个铰接在一起的扩音器(1、1’)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发声器,其特征在于由两个铰接在一起的扩音器(1、 1,)构成。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扩音 器(1、 l')包括扩音筒(8、 8')和从扩音筒(8、 8,)的后端口弯 折、延伸形成的导音管(5、 5')。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 扩音器(1、 1,)在所述扩音筒(8、 8,)与导音管(5、 5,)的外弯 折部位(B)铰接。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扩音筒(8、 8')具有一个为平面的击打面。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音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明飞
申请(专利权)人:田明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