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全自动诊疗和临床研究辅助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3033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全自动诊疗和临床研究辅助机器人,包括操作机构、辅助机构和系统总成,整体装置与信息处理终端对接,通过云端检索单元对受试者的相关信息和检查信息进行搜索,根据预设参数,将数据传输进入检测复测单元,进行异常值判定,根据设定的指令判读相关检查的临床意义,通过检测复测单元对数据进行判定检测其是否需要复测,通过预留信息单元与信息处理终端对受试者的病史、用药史及合并用药信息进行查询,数据传输进入预留判定单元可对数据进行判定,在达到预设阈值后,进行预设好的要求对受试者进行入组条件判定,在受试者发生不良事件时,通过等级划分单元对受试者数据进行严重程度评测。者数据进行严重程度评测。者数据进行严重程度评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全自动诊疗和临床研究辅助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辅助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全自动诊疗和临床研究辅助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在对临床研究受试者进行管理时,需要进行诊疗的步骤较多、工作量巨大,现需要研究辅助机器人。
[0003]专利号CN201720258973.4公开了核医学科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其底部设有全向轮底盘,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设有障碍物探测装置;语音视频装置,其安装在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上部,所述语音视频装置的顶部安装有定位装置;医药箱,其安装在所述语音视频装置下方;体征测量系统,其安装在所述机器人本体上并与所述语音视频装置相连接。此专利解决了降低了医护人员受辐射的威胁程度,但无法进行红外线测温、测血压和心率的检测且超温自动提示医务人员,不具备计时倒时功能与使用人员进行互动。
[0004]专利号CN201510300636.2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智能管家机器人控制方法,机器人判断周围是否存在主人,同时判断是否收到有效的远程监控请求,如果周围存在主人,机器人对主人进行跟随,如果不存在主人,执行步骤三,如果收到有效的远程监控请求,机器人接受远程监控,完成远程监控后执行步骤一,如果没有收到有效的远程监控请求,执行步骤一。此专利技术解决了机器人的主人跟随、远程监控、避障等之间的智能处理,使得现有的移动式智能管家机器人智能化程度较低,实际使用不便的问题,但无法与医院HIS系统单元进行对接,且可收集病史、用药史及合并用药信息,方便医护人员的护理操作。
[0005]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全自动诊疗和临床研究辅助机器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智能全自动诊疗和临床研究辅助机器人。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全自动诊疗和临床研究辅助机器人,包括操作机构、辅助机构和系统总成,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支撑柱、移动机构、放置内柱、盛放板和顶杆,所述支撑柱的外圈套接移动机构,所述支撑柱的内腔安装有放置内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安装有盛放板,所述盛放板的顶端安装有顶杆,所述辅助机构包括组装筒、第一操作臂、第二操作臂、检测机构、头部、扬声机构、监测机构、收音机构和红外检测机构,所述组装筒的两端安装有第一操作臂与第二操作臂,所述第一操作臂的前端安装有检测机构,所述组装筒的顶端安装有头部,所述头部的正面开设有扬声机构,所述扬声机构的上方安装有监测机构,所述头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收音机构,所述组装筒的正面开设有红外检测机构。
[0008]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组装环圈、倾斜支杆和轮体,所述组装环圈的外圈环形
阵列开设有倾斜支杆,所述倾斜支杆的底端开设有轮体。
[0009]优选的,所述放置内柱包括柱体和放置内槽,所述柱体的两侧排列开设有放置内槽。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操作臂包括臂体、签字板、内卡槽和互联孔,所述臂体的底端开设有互联孔,所述臂体的侧端开设有签字板,所述臂体的凹槽底端设置内卡槽。
[0011]优选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串接条、感应夹块和内夹壳,所述串接条的内端排列开设有感应夹块,所述串接条的两端开设有内夹壳。
[0012]优选的,所述系统总成包括:
[0013]接收终端:用于区域操作的信息接收;
[0014]红外测温模组:通过红外探测器将物体辐射的功率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一一对应地模拟扫描物体表面温度的空间分布;
[0015]判定单元:当获取的区域信息处于预存的区域信息范围内时,根据预存区域内需限制的功能信息限制移动终端的相应功能,当获取的区域信息处于预存的区域信息范围外时,解际限制移刚终端的相应功能;
[0016]云端传输终端:通过5G传输判定后的信息数据进入云端数据库;
[0017]计时单元:计时闹钟与监测单元进行配合,监测输送数据处于预存的区域范围;
[0018]传输接收终端:接收传输信息数据且进行程序更新;
[0019]扬声器单元:将需要传递给使用人员的信息通过声波转化;
[0020]收音单元:将使用人员的声音接收且进行数据转换;
[0021]HIS系统单元: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进行综合管理;
[0022]监测单元:采集使用人员的动态图像捕捉,利用镜头采集图像后,数据传输于接收终端。
[0023]优选的,所述HIS系统单元包括:
[0024]信息处理终端:通过5G接收信息,将接收的信息进行整理;
[0025]云端检索单元:根据预设阈值进行云端查询和信息采集,
[0026]检测复测单元:对信息进行数据异常值的判定,根据设定指令判读相关信息是否达到限定标准;
[0027]预留信息单元:对需要进行检测的信息进行分类;
[0028]预留判定单元:对异常值信息进行登记划分;
[0029]等级划分单元:达到预设阈值的信息进行采集复测;
[0030]预设药物单元:通过采集的信息达到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判定与药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药物配比检索。
[0031]病历形成单元:预设的数据模板,初步书写药物与患者关联性的配合。
[0032]优选的,所述收音机构与收音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红外检测机构与红外测温模组电性连接,所述扬声机构与扬声器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监测机构与监测单元电性连接。
[0033]优选的,所述接收终端、红外测温模组、判定单元、计时单元、传输接收终端、扬声器单元、收音单元与监测单元之间均为电性连接。
[0034]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与盛放板之间设置有活动挡板,所述盛放板的开设直径大
于移动机构的开设直径。
[00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6]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全自动诊疗和临床研究辅助机器人,进门的受试者通过监测机构进行拍摄,镜头采集图像后,数据传输于接收终端,接收终端对数据进行处理,将完成处理的数据传输进入判定单元,利用预设信息的阈值对信息进行判定分类,将数据传输至扬声器单元,进行语音播报,引导受试者依次前往指定区域。
[0037]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全自动诊疗和临床研究辅助机器人,红外测温模组将红外采集信息传输于接收终端,通过判定单元对温度数据进行检测,若超温时通过云端传输终端将数据传输至传输接收终端,提醒医务人员进行处理。
[0038]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全自动诊疗和临床研究辅助机器人,将患者的手臂伸入内夹壳的内腔,通过感应夹块与受试者手臂的贴合,通过感应夹块对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进行测量,将数据传输至判定单元进行检测,超出预设阈值时,通过云端传输终端将数据传输至传输接收终端,提醒医务人员进行紧急处理。
[0039]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全自动诊疗和临床研究辅助机器人,将受试者应知的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全自动诊疗和临床研究辅助机器人,包括操作机构(1)、辅助机构(2)和系统总成(3),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1)包括支撑柱(11)、移动机构(12)、放置内柱(13)、盛放板(14)和顶杆(15),所述支撑柱(11)的外圈套接移动机构(12),所述支撑柱(11)的内腔安装有放置内柱(13),所述支撑柱(11)的顶端安装有盛放板(14),所述盛放板(14)的顶端安装有顶杆(15),所述辅助机构(2)包括组装筒(21)、第一操作臂(22)、第二操作臂(23)、检测机构(24)、头部(25)、扬声机构(26)、监测机构(27)、收音机构(28)和红外检测机构(29),所述组装筒(21)的两端安装有第一操作臂(22)与第二操作臂(23),所述第一操作臂(22)的前端安装有检测机构(24),所述组装筒(21)的顶端安装有头部(25),所述头部(25)的正面开设有扬声机构(26),所述扬声机构(26)的上方安装有监测机构(27),所述头部(25)的两侧均开设有收音机构(28),所述组装筒(21)的正面开设有红外检测机构(2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全自动诊疗和临床研究辅助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12)包括组装环圈(121)、倾斜支杆(122)和轮体(123),所述组装环圈(121)的外圈环形阵列开设有倾斜支杆(122),所述倾斜支杆(122)的底端开设有轮体(1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全自动诊疗和临床研究辅助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内柱(13)包括柱体(131)和放置内槽(132),所述柱体(131)的两侧排列开设有放置内槽(13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全自动诊疗和临床研究辅助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操作臂(23)包括臂体(231)、签字板(232)、内卡槽(233)和互联孔(234),所述臂体(231)的底端开设有互联孔(234),所述臂体(231)的侧端开设有签字板(232),所述臂体(231)的凹槽底端设置内卡槽(23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全自动诊疗和临床研究辅助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24)包括串接条(241)、感应夹块(242)和内夹壳(243),所述串接条(241)的内端排列开设有感应夹块(242),所述串接条(241)的两端开设有内夹壳(24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全自动诊疗和临床研究辅助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总成(3)包括:接收终端(31):用于区域操作的信息接收;红外测温模组(32):通过红外探测器将物体辐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玉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