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伟宏专利>正文

风铃吊线定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3021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铃吊线定位机构,它主要是为解决传统风铃的吊线是采用锐利且又需多次缠绕的铁钉使组装麻烦且易断裂的结构缺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特别采用具有伸缩弹性且质地柔软的胶钉,周边有轴向缺槽。组装时只需将吊线调整至适当跨距后跨挂在胶钉的夹槽中,再将胶钉直接压入上板的定位孔中,即能一方面固定胶钉,而另一方面将吊线固定,轻松简易地完成组装,且吊线又能沿缺槽隐蔽通过,不致因胶钉的凹凸构造或摩擦而断裂。故能长久使用。(*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定位机构,特别是一种可将风铃吊线固定在顶部上板上的一种风铃吊线定位结构。传统利用风力轻轻吹拂即可发出轻脆声响的一种风铃1结构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它主要包括有上板10、多根风铃管11、贯穿串连各风铃管并藉多根铁钉12(定位结构)定位在上板10的吊线13、系接在上板10正中央下方且系有撞击板14并与下摆15连接的垂线16所组合构成。藉风力吹拂,撞击板14与风铃管11发生敲击作用,以产生令人心旷神怡的清净声响,以拟想为风之使者也。其中定位吊线13最关键的物件即是钉固在上板10底面的各铁钉12,其方式是将吊线13缠绕在每一个具有滚平行细纹120的铁钉12上后,再将其利用工具打穿入上板10的定位孔100中,以固定之。由此可知其一,铁钉12由坚硬金属制成,成型后不但其凸出的钉帽121相当尖锐,且其杆身上所有的滚平行细纹120也构成不均匀的凹凸构造,致使缠绕其上的吊线13在缠绕过程中或是往后不断被风铃管11拉扯与摇晃下,或是随铁钉12一同被钉压入上板10定位孔100中时,容易被这些凸出构造(钉帽121与滚平行细纹120)与孔壁摩擦所割断。其二,组装时尚须将吊线13逐一卷绕各铁钉12,不但相当繁琐耗时费工,且常会因卷绕不精确导致其中二个铁钉12之间的吊线13的长度往往不同于其它二个铁钉12之间的吊线13的长度,组装完成后便会发现各风铃管11的垂伸长度长短不一致,不但不美观,而且还会影响与撞击板14间的撞击机会,此时,若要调整至恰当长度,只能拔出铁钉12,予以松卸解开,再重新缠绕,实在是相当麻烦,且调整不易。其三,组装时须将卷绕有吊线13的铁钉12藉其它如铁锤等辅助工具才能钉入上板10中,其所需的组装工具甚多,不但耗时费工,且还可能因施力不当而损坏上板10的构造,得不偿失,组装效率低。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风铃吊线机构,它克服了现有风铃中的上述缺陷,吊线不会被割断,且其组装简单容易,毋须准备其它组装工具,提高了组装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铃吊线定位机构,包括风铃上板、可穿入风铃上板和定位孔的胶钉,该胶钉的前端成型为具有夹槽的外张夹头,胶钉杆身相对称二侧边预留有轴向缺槽,以使吊线可跨挂在夹槽中且二侧的线体沿缺槽容置延伸。另外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胶钉的杆身的环周还具有多条环形凸肋,且二侧相对称处隔断而形成可容吊线通过的缺槽。现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及功能。其中图1是现有风铃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风铃的立体分解图3是本技术风铃的立体组合图。符号说明1风铃10上板100定位孔 11风铃管 12铁钉120滚平行细纹121钉帽 13吊线 14撞击板 15下摆16垂线2风铃20上板200定位孔 21吊丝22风铃管 23吊线24撞击片 25铜扣 26下摆27垂线28胶钉280夹头 281夹槽282钉帽 283凸肋 284缺槽图2和3所示,为本技术风铃吊线定位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和组合相关的立体图。如图所示,风铃2由一个上板20、一个二端接上板20对称二侧且供提挂的上板吊丝21,多根风铃管22,一条可依续横贯串连各风铃管22并藉多个定位结构固定在上板20底面的吊线23,以及垂悬在上板20中心且挂有撞击片24、铜扣25与下摆26的垂线27组合而成。其中,吊线23与上板20间的定位结构是胶钉28,该胶钉28由具有伸缩弹性与微软性质的塑胶射出成型制成,其前端夹头280剖分成型有V形夹槽281,头端成型为扩大钉帽282,而杆身则成型有多条供迫紧的环形凸肋283,杆身相对称二侧边特别各预留出轴向缺槽284。承上结构,在组装时,可先将吊线23跨挂在胶钉28前端夹槽281中,并将二侧线体容设在二侧缺槽284中延伸,并调整任意二个相邻胶钉28间的吊线23的长度至相等或是特定比例。如此,仅须将各胶钉28直接推入上板20所预设的定位孔200中,使夹头280缩合夹紧吊线23,即能一方面将该胶钉28利用与孔壁间的摩擦力而稳固定钉固在上板20中,另一方面同时能将吊线23稳固地夹固于已受孔壁迫压束缚的夹槽281中,逐一完成风铃管22的组装作业。综上所述,本技术的风铃吊线定位机构,具有以下的优点其一,胶钉28本身由软质且略具弹性的塑胶材料制成,且又设有缺槽284,以引导吊线23安全无阻通过,故该胶钉28不会对跨挂夹槽281中的吊线产生干扰或磨切作用,不致因钉帽282的凸出、风铃管的拉扯或摇晃或是在钉入过程中发生断裂。其二,吊线23完全毋须如传统结构尚得逐一卷绕各铁钉的麻烦,而仅需跨挂于其夹头280的夹槽281中,再将胶钉28压入定位孔200中,即能因夹头缩合夹紧而不致滑动,不但组装快速省时省力,且压入前只需直接拉动该吊线23即能轻易改变任意二个胶钉28间的间距大小,故不论是组装或是调整均相当方便迅速,大幅度提高了整体组装的效率。其三,本技术的胶钉28在压入上板20的定位孔200时,无须利用铁锤等其它辅助工具和治具,仅需用手指按压即能轻易且快速地贯穿定位孔,且又不会破坏上板20的结构,故其当然组装效率更高,操作更简易。综上所述,本技术的风铃吊线定位机构,确实能有效地克服和解决传统采用铁钉固定吊线的缺点,使组装简便,经久耐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铃吊线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铃上板(20),可穿入风铃上板(20)和定位孔(200)的胶钉(28),该胶钉(28)的前端成型为具有夹槽(281)的外张夹头,胶钉杆身相对称二侧边预留有轴向缺槽(284),以使吊线(23)可跨挂在夹槽(281)中且二侧的线体沿缺槽(284)容置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铃吊线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铃上板(20),可穿入风铃上板(20)和定位孔(200)的胶钉(28),该胶钉(28)的前端成型为具有夹槽(281)的外张夹头,胶钉杆身相对称二侧边预留有轴向缺槽(284),以使吊线(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伟宏
申请(专利权)人:沈伟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