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暨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生物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04294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生物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以纯金属为原料进行熔炼,得到金属锭;(2)将步骤(1)中得到的金属锭经过真空退火处理,即可制得所述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生物钛合金。该生物钛合金具有小晶粒尺寸、低杨氏模量、高屈服强度和耐磨性等优点。该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生物钛合金的综合性能超过了商业化的T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生物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生物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由于优良的机械强度和抗疲劳性能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心立方(BCC) 相钛合金常作为硬组织植入材料应用于骨骼和口腔等临床修复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物钛和钛合金是CP Ti和Ti

Al

V合金,在医用金属材料领域具有相当的经济效益。但是,上述两种传统的生物金属材料具有模量较高、易引发应力屏蔽效应、耐磨性差和强度不够高等明显缺点,为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健康隐患。
[0003]BCC相钛合金具有更低的杨氏模量,具有较大替代传统临床生物金属材料的潜力。开发新型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生物钛合金从而取代传统钛材料是当前生物金属材料领域的热点和重点,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目前所研发的新型钛合金主要侧重点是低杨氏模量,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耐磨性也对材料使用情况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发一种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生物钛合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点,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生物钛合金的制备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如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生物钛合金,其具有较低的杨氏模量、较高的屈服强度且较高的耐磨性等优良性能。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生物钛合金在临床修复中的应用。
[0007]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生物钛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1)以纯金属为原料进行熔炼,得到金属锭;
[0009](2)将步骤(1)中得到的金属锭经过真空退火处理,即可制得所述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生物钛合金。
[001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生物钛合金包括以下以原子百分数计的组分:Nb的成分范围为16~24%,Zr的成分范围为27~33%, Cr的成分范围为2~4%,余量为Ti;或
[0011]Nb的成分范围为16~24%,Zr的成分范围为21~32%,Cr的成分范围为 0~4%,Sc的成分范围为0.02~1.6%,余量为Ti。
[0012]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的熔炼采用电弧熔炼法,熔炼过程中,将易挥发金属放在下面,将高熔点金属破碎并放在上面,并多次翻转以保证金属锭的成分均匀,熔炼温度高于该成分对应的液相温度。
[0013]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的退火过程的真空度小于10Pa,所述的退火包括固溶和时效两部分,固溶退火的温度为900~1200℃,时间为1~3小时,时效退火的温度为650~850℃,时间为0.5~2小时,冷却方式为置于冰水混合物中骤冷。
[0014]进一步地,当步骤(1)中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生物钛合金包括以下以原子百分数计的组分:Nb的成分范围为16~24%,Zr的成分范围为27~33%,Cr 的成分范围为2~4%,余量为Ti时,步骤(2)中金属锭在真空退火之前先经过多道次多向锻造。
[0015]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的锻造的方式为将合金铸锭加热至锻造温度后,其锻造温度为900~1000℃,保温0.5~2小时,然后进行多道次多向锻造,第一道次的变形量为10~30%,第二道次的变形量为30~50%,变形量随道次增加,最终变形量为70~95%,空冷。
[0016]进一步地,当步骤(1)中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生物钛合金包括以下以原子百分数计的组分:Nb的成分范围为16~24%,Zr的成分范围为21~32%,Cr 的成分范围为0~4%,Sc的成分范围为0.02~1.6%,余量为Ti时,所述的熔炼采用纯金属原料,Nb、Zr、Cr和Ti等元素原料可以直接使用购买的小颗粒,而 Sc原料需要重新经过熔炼提纯去氧化皮再开展后续熔炼。
[0017]进一步地,对Sc原料去氧化皮的具体步骤为:以高纯Sc为原料,在电弧熔炼炉中熔炼Sc锭。熔炼时,电弧温度超过3400~3500℃,对Sc锭进行三次翻转,每次翻转间隔时间超过1~3分钟;熔炼后,对得到的金属锭进行粗磨处理,去除表面的氧化皮。
[001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19]一种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生物钛合金,根据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0020]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21]一种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生物钛合金在临床修复中的应用。
[002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制备生成的生物钛合金具有低杨氏模量、高屈服强度和耐磨性等优点。该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生物钛合金的综合性能超过了商业化的 Ti

6Al

4V合金,作为高性能生物金属材料在临床修复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0024](2)本专利技术生物钛合金是由具有良好耐蚀性的金属元素所组成的,所制备的试样具有较高耐蚀性的潜在优点,可大幅延长生物钛合金在临床修复中的使用寿命。
[0025](3)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可获得具有小晶粒尺寸的钛合金试样,且制备过程极其简单,无需借助其它技术手段来降低晶粒进而提高强度,减少钛合金传统制备过程中的加工工艺,生产成本随之大幅降低并且生产效率也有所提高。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实施例1中所得一种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Ti

Nb

Zr

Cr钛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
[0027]图2为实施例2中所得一种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Ti

Nb

Zr

Cr钛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
[0028]图3为实施例3中所得一种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Ti

Nb

Zr

Sc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
[0029]图4为实施例4中所得一种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Ti

Nb

Zr

Cr

Sc合金的微观组
织结构;
[0030]图5为实施例4中所得Ti

Nb

Zr

Cr

Sc和Ti

6Al

4V合金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32]实施例1
[003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Ti

Nb

Zr

Cr合金。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生物钛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以纯金属为原料进行熔炼,得到金属锭;(2)将步骤(1)中得到的金属锭经过真空退火处理,即可制得所述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生物钛合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生物钛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生物钛合金包括以下以原子百分数计的组分:Nb的成分范围为16~24%,Zr的成分范围为27~33%,Cr的成分范围为2~4%,余量为Ti;或Nb的成分范围为16~24%,Zr的成分范围为21~32%,Cr的成分范围为0~4%,Sc的成分范围为0.02~1.6%,余量为Ti。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生物钛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熔炼采用电弧熔炼法,熔炼过程中,将易挥发金属放在下面,将高熔点金属破碎并放在上面,并多次翻转以保证金属锭的成分均匀,熔炼温度高于该成分对应的液相温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生物钛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退火过程的真空度小于10Pa,所述的退火包括固溶和时效两部分,固溶退火的温度为900~1200℃,时间为1~3小时,时效退火的温度为650~850℃,时间为0.5~2小时,冷却方式为置于冰水混合物中骤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生物钛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步骤(1)中低模量高强度高耐磨性生物钛合金包括以下以原子百分数计的组分:Nb的成分范围为16~24%,Zr的成分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民
申请(专利权)人:暨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