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沿线泡沫混凝土路基施工状态监测方法与预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42778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铁沿线泡沫混凝土路基施工状态监测方法与预警系统,包括对于地下线路结构变形沉降信息的采集装置,电流信号/数值信号转换的装置、用于发出远程警报的装置,存储装置与控制装置,泡沫轻质混凝土制备设备,控制模块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一方面控制前述各装置的运行,另一方面用于和外部的计算机装置等外部设备进行连接实现通讯和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基于地铁沿线地质情况,将结合现场施工状态动态调整监测频率及监测范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地铁沿线泡沫混凝土路基施工状态监测方法。测方法。测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沿线泡沫混凝土路基施工状态监测方法与预警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特殊条件下施工安全管理风险监控及预警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铁沿线泡沫混凝土路基施工状态监测与预警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地铁上方施工过程易对地铁隧道结构产生影响,包括:老路破除振动对地铁结构物的扰动,开挖标高控制不准造成地铁结构物破坏,大面积开挖造成地铁结构的上浮或水平位移,施工设备选择及占位不当或挖方或填料堆载位置不当易造成地铁结构的开裂或位移;沟槽积水抽取不及时造成槽底荷载、水土抗力变化引起区间扰动。泡沫混凝土的路基施工,作业面大,作业时间长,如不能提供有限合理的监测方法,则无法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营。
[0003]目前,国内外关于地铁沿线泡沫混凝土路基施工状态监测技术的研究,虽呈现多样化研究趋势,但主要集中于泡沫混凝土施工管理研究,对施工过程中地基位移监测及预警研究较少。近年来,国外泡沫混凝土施工主要以房建工程为主,主要以泡沫混凝土施工材料优化研究为主,相关的研究也已在开展中。国内的许多学者也根据不同施工环境提出多种泡沫混凝土施工方法与施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沿线泡沫混凝土路基施工状态监测方法与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01:按施工标准及作业指标配制符合要求的泡沫混凝土,对其进行配合比设计验证及相关强度试验,并为泡沫混凝土现场施工提供进场条件;步骤S02:根据地铁沉降监测要求与布点原则,确定监测排布点位置,对现场无法进行布点的位置进行
±
5m内的位置调整,确定泡沫混凝土施工的地铁监测布局方案;步骤S03:在确定泡沫混凝土施工的地铁监测布局方案后,开始泡沫混凝土进场施工,泡沫混凝土路基施工应注意与前后工序、平行工序的衔接,具体施工顺序如下:分层浇注,从下往上,下层终凝后浇注上一层;步骤S04:在泡沫混凝土施工开始后,按照监测方案进行监测装置布置;步骤S05:根据施工现场条件,判断该各监测点是否能按方案埋设观测点实施监测,若不能正常布置则调整监测点,修订监测布局方案;步骤S06:若达到布设要求则完成布设后启动监测,根据现场条件,选择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监测站,通过通讯模块与现场仪器的电流/数值转换完成监测数据与计算机的数据接入;步骤S07:通过计算机数据库,将监测数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分析;步骤S08:若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超过规定阈值,具有一定风险则发出预警,暂停泡沫混凝土施工,若监测值在合理范围内则正常施工。步骤S09:当监测装置发出施工预警后,由项目部人员暂停施工,并分析预警原因调整施工方案。步骤S10:调整施工方案后找第三方专业人员来判断是否可以继续施工,如可以则按照调整后的方案继续施工,如仍不能达到施工条件,则需继续整改施工方案与作业条件。步骤S11:按照调整后的方案继续施工,并继续进行地铁隧道结构检测,直至施工结束。步骤S12:施工结束后,判断是否完成所有监测任务,若对因施工作业影响未能完成监测的点位则调整监测点位布置方案。步骤S13:若判断已完成所有监测任务,则结束监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沿线泡沫混凝土路基施工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监测布局原则如表1所示。表1监测布点原则
其中L1——重点施工区段长度;L2——非重点施工区段长度;L3——影响区段长度;S1——重点监测点数量;L4——箱涵长度;L5——总施工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沿线泡沫混凝土路基施工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方法中,对地铁线路隧道结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跟踪监测自施工起至地铁结构进入稳定状态,且不低于3个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沿线泡沫混凝土路基施工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方法中,将监测数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分析,其实现包括:

数据修复。数据修复常常采用阈值法或机理法,其中阈值法用于剔除较明显的错误,即基于历史数据范围定义到监测数据的合理范围如式(1)所示:式中:C——监测数据,mm/h;T——监测数据采集的时间间隔,s;f
c
——修正系数,建议取值1.3~1.5。修复数据可采用相邻时段数据的平均值进行修复,即如式(2)所示:y
f
(t)=[y(t

n)+y(t

n+1)+

+y(t

1)]/n
ꢀꢀꢀꢀꢀꢀ
(2)式中:n——计算平均值所取的数据个数;

数据集成。数据集成将多个数据源中的监测数据结合成、存放在一个一致的数据存储,如数据仓库中

数据处理。获得可靠的监测数据后,将其利用自回归移动平均过程ARM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菡赵军涛慕习刚林洋严科王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安装集团南京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