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管井楼板吊模及水管井后浇筑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1902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管井楼板吊模及水管井后浇筑施工方法。其中一种水管井楼板吊模,包括上模板,上模板用于搭设在楼板的上端面;以及下模板,下模板用于搭设在楼板的下端面;以及套管,套管为两端开口的管件,位于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一种水管井后浇筑施工方法,由一种水管井楼板吊模辅助施工,施工方法包括了步骤:S1.预留通槽;S2.安装吊模:在通槽处安装楼板吊模;S3.灌注:向灌注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后振捣;S4.拆模:待混凝土成型后拆除楼板吊模。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新的水管井楼板吊模与施工方法,可以在水管接通后再浇筑水管井,避免传统模板支模需要提前精准预留水管井的位置;同时该水管井楼板吊模不需要再搭设底部的支撑架,提高了工人支模效率。工人支模效率。工人支模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管井楼板吊模及水管井后浇筑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楼板水管井施工
,具体为一种水管井楼板吊模及水管井后浇筑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常见结构。
[0003]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用配有钢筋增强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普遍应用在现代建筑中,尤其应用在楼板的浇筑工艺中,在浇筑楼板时需要结合水管井的施工。常规的水管井处楼板的浇筑,利用套管预留水立管洞口位置,将水管井处楼板与大面楼板一次浇筑成型的方法,具体包括有步骤:模板支设

钢筋绑扎

套管预埋

混凝土浇筑。
[0004]然而在EPC项目中,施工与设计往往同时进行,施工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无图可参照的情况。对应于水管井的施工,体现在水立管的数量和精确位置位置无法确定,导致水管井处楼板无法与楼板一次浇筑,水管井的位置无法精准预留,继而无法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0005]基于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水管井楼板吊模及水管井后浇筑施工方法,以解决因图纸滞后,水管井处楼板需要二次浇筑产生的支模难,模板周转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管井楼板吊模及水管井后浇筑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水管井楼板吊模,包括:上模板,上模板用于搭设在楼板的上端面,上模板包括有第一套管通孔;以及下模板,下模板用于搭设在楼板的下端面,下模板包括有第二套管通孔;以及套管,套管为两端开口的管件,位于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两端分别与第一套管通孔、第二套管通孔对应;上模板还包括有灌注口,上模板的下壁面、下模板的上壁面、套管的外壁面三者之间形成灌注空间,灌注口与灌注空间连通。
[0009]其中套管的内壁面所形成的通孔即为水管井的精确位置,灌注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可将水管井处的楼板浇筑完成;且水管可经第一套管通孔伸入,通过套管,至第二套管通孔伸出,即在浇筑过程中水管即置于水管井内,又不会影响浇筑过程;再者灌注口既可以作为浇筑口,向灌注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同时还可以作为观察窗,观察混凝土的浇筑程度与浇筑状态。
[0010]优选的,套管的一端与下模板固定连接;套管包括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固定于套管接近上模板的侧壁上;上模板包括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固定于上模板上,与第
一连接板对应;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通过第一螺栓连接。
[0011]套管与上模板、下模板的连接方式可以使整个模板方便拆卸。
[0012]优选的,灌注口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第一灌注口,第一灌注口开设于上模板的边缘处;和/或,一个或多个第二灌注口,第二灌注口设于上模板的中部。
[0013]优选的,上模板还包括有延伸板,延伸板位于上模板的边缘侧,用于搭接楼板的上端面。
[0014]优选的,上模板由两个轴对称设置的上钢制模板对接而成,每个上钢制模板上均设置有第三连接板,两个第三连接板之间通过第二螺栓连接;下模板由两个轴对称设置的下钢制模板对接而成,每个下钢制模板上均设置有第四连接板,两个第四连接板之间通过第三螺栓连接。
[0015]对称设置的钢制模板主要为螺栓连接,方便快捷,且新模板材质为不锈钢,不易损毁,可大幅提高模板的周转率,还便于后续的拆模作业。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7]一种水管井后浇筑施工方法,由一种水管井楼板吊模辅助施工,施工方法包括了步骤:
[0018]S1.预留通槽;
[0019]S2.安装吊模:在通槽处安装楼板吊模;
[0020]S3.灌注:向灌注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后振捣;
[0021]S4.拆模:待混凝土成型后拆除楼板吊模。
[0022]优选的,步骤S1包括:
[0023]a.在楼板上预留浇筑水管井的通槽;
[0024]b.对通槽的内壁做凿毛处理,凿毛的深度为大于mm;
[0025]c.冲洗通槽的内壁,使通槽内壁无浮浆、积水、木屑等杂物。
[0026]优选的,步骤S2包括:
[0027]a.搭设上模板:将上模板搭设在楼板的上端面;
[0028]b.搭设下模板:将下模板搭设在楼板的下端面,同时将套管置于通槽内并穿过第一套管通孔;
[0029]c.固定套管:通过螺栓连接上模板与套管;
[0030]d.密封缝隙:于下模板与楼板下端面的连接处粘贴双面胶条,并于下模板本身的缝隙处粘贴胶条。
[0031]优选的,步骤S3包括:向灌注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后振捣,至浇筑的混凝土不再下沉、无显著气泡上升、表面平坦一致、浮现水泥浆。
[0032]优选的,步骤S4包括:
[0033]a.混凝土强度达到标号强度的50%或浇筑1~4天后拆除楼板吊模;
[0034]b.对成型的混凝土洒水养护;
[0035]c.对楼板吊模进行清洗后投入周转使用。
[00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37]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水管井后浇筑施工方法,考虑到水管井处楼板与整个楼板无法一体浇筑,因此设计了在楼板上预留浇筑水管井的通槽,定位到水管井的大致位置,再于通
槽处搭设水管井楼板吊模以浇筑出水管井处的楼板与水管井,该方式可以在水管接通后完成再浇筑水管井,避免传统模板支模需要提前精准预留水立管洞口的位置,适应了施工与设计同时进行的建筑方式,为建筑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0038]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水管井楼板吊模,在辅助水管井后浇筑施工方法时,可利用原有楼板对上模板的支撑作用,不需要再搭设底部的支撑架,提高了工人支模效率,且该方式操作简单,可由一位工人独立完成,且可以多次周转使用,降低了项目成本。
附图说明
[003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4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水管井楼板吊模的侧视图;
[004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上模板的正视图;
[0042]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上钢制模板的正视图;
[0043]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下模板的正视图;
[0044]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下钢制模板的正视图;
[0045]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将一种水管井楼板吊模置于通槽处辅助施工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中:
[0047]上模板1,第一套管通孔11,灌注口12,第一灌注口121,第二灌注口122,第二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管井楼板吊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1),所述上模板(1)用于搭设在楼板的上端面,所述上模板(1)包括有第一套管通孔(11);以及下模板(2),所述下模板(2)用于搭设在楼板的下端面,所述下模板(2)包括有第二套管通孔(21);以及套管(3),所述套管(3)为两端开口的管件,位于所述上模板(1)与所述下模板(2)之间,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管通孔(11)、所述第二套管通孔(21)对应;所述上模板(1)还包括有灌注口(12),所述上模板(1)的下壁面、所述下模板(2)的上壁面、所述套管(3)的外壁面三者之间形成灌注空间(4),所述灌注口(12)与所述灌注空间(4)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管井楼板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的一端与所述下模板(2)固定连接;所述套管(3)包括有第一连接板(31),所述第一连接板(31)固定于所述套管(3)接近所述上模板(1)的侧壁上;所述上模板(1)包括有第二连接板(13),所述第二连接板(13)固定于所述上模板(1)上,与所述第一连接板(31)对应;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3)之间通过第一螺栓(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管井楼板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口(12)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第一灌注口(121),所述第一灌注口(121)开设于所述上模板(1)的边缘处;和/或,一个或多个第二灌注口(122),所述第二灌注口(122)设于所述上模板(1)的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管井楼板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还包括有延伸板(14),所述延伸板(14)位于所述上模板(1)的边缘侧,用于搭接楼板的上端面。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条所述的一种水管井楼板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由两个轴对称设置的上钢制模板(15)对接而成,每个所述上钢制模板(15)上均设置有第三连接板(151),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板(1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宇田明赫唐炜吉瑞邱野柳黎鑫刘佳杰杜长栋林佼黄寅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安装集团南京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