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为储能式充电桩配套的储能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2707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为储能式充电桩配套的储能柜,包括光伏组件、电池柜和电源接收端;所述光伏组件通过交流转换继电电路和充电模块输入端的直流部分连接,所述交流转换继电电路与控制线路对接安装有经纬度时控模块和直流电压检测器,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充电继电器与电池柜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主线路通过继电控制终端与电池柜的接线端口对接,所述电池柜内置线路对接安装有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柜输出端口通过放电继电器与直流充电桩的输入端口对接,继电控制终端数据输入端口接入有充电参数设置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大功率充电桩的随机充电方式产生强大的尖峰功率,对电网造成冲击,可用低功率,平均用电,提高了电网的使用效率。使用效率。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为储能式充电桩配套的储能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储能充电
,特别是一种为储能式充电桩配套的储能柜。

技术介绍

[0002]为实现碳中和,当前围绕新能源应用领域的各项技术发展很快,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技术更是一个重点。在该应用技术的技术链中有以下几个节点在制约着该项应用的发展。
[0003]大功率充电桩的随机充电方式产生强大的尖峰功率,对电网造成冲击,影响电网的安全。
[0004]由于快充桩一般都工作在白天,产生较大比例的峰价用电,不利于降低用电成本。
[0005]设置充电站站点的分布比较分散,或是受到使用土地的限制,扩容、线路改造比较困难。
[0006]在用电高峰时或极端气候变化时停电,会出现应急充电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储能柜中的各相关器件的继电保护;整机的控制线路是均为保护点、同时配合时间段完成光伏充电和市电充电节能工序的一种为储能式充电桩配套的储能柜。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为储能式充电桩配套的储能柜,包括光伏组件、电池柜和电源接收端;所述光伏组件通过交流转换继电电路和充电模块的直流输入端连接,所述交流转换继电电路与控制线路上对接安装有经纬度时控模块和直流电压检测器,所述交流转换继电电路输出线路末端端头与充电模块的输入接头对接,所述充电模块的主线路通过继电控制终端与电池柜的接线端口对接,所述电池柜内置线路对接安装有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柜输出端口通过放电继电器与直流充电桩的输入端口对接,继电控制终端数据输入端口接入有充电参数设置模块。
[0009]进一步,所述电池柜内置有蓝牙控制端,所述蓝牙控制端的输出信号分别传输至电池管理系统和充电参数设置模块信号接收端头。
[0010]更进一步,所述光伏组件和电源输出端配合交流转换继电电路内置的双向变流器进行交直流变换,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内置线路与经纬度时控模块内置的经纬度时控开关电控连接。
[0011]更进一步,所述经纬度时控开关连接线路中的充电回路与直流电压检测模块内置的直流电压检测器电压检测。
[0012]更进一步,所述储能柜机电控制端内置的控制线路与充电参数设置模块内置的彩色液晶屏信号输入端口对接。
[0013]更进一步,所述储能柜机电控制端内置的放电电流传感器和充电电流传感器经由
电池管理系统输出检测信号控制开关开合。
[0014]采用上述内容,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大功率充电桩的随机充电方式产生强大的尖峰功率,对电网造成冲击,可用低功率平均用电,提高了电网的使用效率;减缓了申报安装充电桩需扩容的困难;利用了光伏充电和峰谷充电可降低充电桩的用电成本;可用做到阳光照到哪里,充电站装到哪里,解决了汽车移动性大,充电桩分布不合理的问题;梯次电池的使用,解决了汽车动力电池二次利用。
[0015]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为储能式充电桩配套的储能柜的系统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为储能式充电桩配套的储能柜的电路总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为储能式充电桩配套的储能柜的电池柜的线路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为储能式充电桩配套的储能柜光伏组件的线路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为储能式充电桩配套的储能柜直流电压检测模块的线路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为储能式充电桩配套的储能柜电源接收端子的线路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为储能式充电桩配套的储能柜经纬度控时模块的线路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为储能式充电桩配套的储能柜交流继电器机电电路。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为储能式充电桩配套的储能柜储能柜机电控制端线路图。
[0025]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为储能式充电桩配套的储能柜充电参数设置模块的线路图。
[0026]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为储能式充电桩配套的储能柜充电模块线路图。
[0027]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为储能式充电桩配套的储能柜电池管理系统和直流充电桩的线路图。
[0028]附图标记列表:1为电池柜、2为光伏组件、3为直流电压检测模块、4为电源接收端子、5为经纬度时控模块、6交流转换继电电路、7为储能柜机电控制端、8为充电参数设置模块、9为充电模块、10为电池管理系统、11为直流充电桩、12为蓝牙监控。
[0029]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31]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为储能式充电桩配套的储能柜,包括光伏组件、电池柜和电源接收端;所述光伏组件2通过交流转换继电电路6和充电模块9的直流输入端连接,所述380V市电4通过交流转换继电电路6和充电模块9的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交流转换继电电路6与控制线路上对接安装有经纬度时控模块5和交直流电压检测器3,所述充电模块9的主线路通过继电控制终端7与电池柜1的接线端口对接,所述电池柜1内置线路对接安装有电池管理系统10,所述电池柜1输出端口通过放电继电器与直流充电桩11的输入端口对接,继电控制终端7数据输入端口接入有充电参数设置模块8;
电源输出端4包括市电变压器,所述市电变压器通左侧输入端口过通电线路与380V的市电电源接通,所述市电变压器右侧线路端头通过三刀空气开关与交流转换继电电路6内置的交流接触器选择性接通,所述交流接触器通过开关与充电模块9对接;交流转换继电电路6包括直流接触器和交流接触器,所述直流接触器的输出端头与交直流转换模块6之间连接有中间继电器;经纬度时控模块5包括经纬度时控开关5

1,所述经纬度时控开关5

1的输入端头与中间继电器输出端头控制连接,所述经纬度时控开关输出端头通过线路分别与交直流电压检测模块3和电池管理系统10接通;所述电池管理系统10包括第一隔离电源、第二隔离电源、逆变器和中间继电器,所述第一隔离电源、第二隔离电源分别安装在直流线路和交流线路上,所述第一隔离电源输出端头和第二隔离电源的输出端头分别对接有逆变器和中间继电器,所述逆变器输出线路通过开关分别与电池柜1和直流充电桩11充电连接。其中,转腔交流电充电模式转换前,必须先进入停止状态;而回到常规的充电模式前,也必须前进入停止状态。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三种供电方式:三项交流电,纯光伏以及光伏充电配合220V的市电混合充电。内置电压控制器主要是控制经纬度控制开关的输出状态;无输出电压时,经纬度控制开关处于闭合状态。
[0032]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电池柜1内置有蓝牙控制端12,所述蓝牙控制端12的输出信号分别传输至电池管理系统10和充电参数设置模块8信号接收端头。所述光伏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为储能式充电桩配套的储能柜,包括光伏组件、电池柜和电源接收端;其特征是:所述光伏组件(2)通过交流转换继电电路(6)和充电模块(9)的直流输入端连接,所述380V市电(4)通过交流转换继电电路(6)和充电模块(9)的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交流转换继电电路(6)与控制线路上对接安装有经纬度时控模块(5)和交直流电压检测器(3),所述充电模块(9)的主线路通过继电控制终端(7)与电池柜(1)的接线端口对接,所述电池柜(1)内置线路对接安装有电池管理系统(10),所述电池柜(1)输出端口通过放电继电器与直流充电桩(11)的输入端口对接,继电控制终端(7)数据输入端口接入有充电参数设置模块(8);电源输出端(4)包括市电变压器,所述市电变压器通左侧输入端口过通电线路与380V的市电电源接通,所述市电变压器右侧线路端头通过三刀空气开关与交流转换继电电路(6)内置的交流接触器选择性接通,所述交流接触器通过开关与充电模块(9)对接;交流转换继电电路(6)包括直流接触器和交流接触器,所述直流接触器的输出端头与交直流转换模块(6)之间连接有中间继电器;经纬度时控模块(5)包括经纬度时控开关,所述经纬度时控开关的输入端头与中间继电器输出端头控制连接,所述经纬度时控开关输出端头通过线路分别与交直流电压检测模块(3)和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隆辉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