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化试制装焊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241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柔性化试制装焊线,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总拼工位、补焊工位、第二总拼工位和下线工位;所述第一总拼工位用于对第一分成总进行定位切换、安装和焊接,形成第一总成;所述第二总拼工位用于对第一总成相关的第二分总成进行安装和焊接,形成第二总成;所述补焊工位用于对第一总成和第二总成进行补焊形成第三总成;所述下线工位用于对第三总成进行转运,本申请具有能够实现多款不同白车身的共线柔性化试制,同时降低后期成本的的效果。同时降低后期成本的的效果。同时降低后期成本的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化试制装焊线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装焊
,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化试制装焊线。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国内汽车行业高速发展,各汽车企业为保持市场竞争力,新产品的研发效率加快、制造周期缩短、投入成本增加;如何在保证新产品试制效果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节约生产资源、降低开发成本,已成为各大整车厂面临的难题。
[0003]传统的白车身总成试制方法为:采用简易工装,配合大力钳等方式完成白车身零部件的简单定位和夹紧,再通过人工配合完成总成的焊接,而这种传统的试制方法通常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对产品而言,因其工装的简易性造成焊接的白车身精度差,变形大,从而对产品性能验证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风险;2、对工艺而言,无法对焊接工艺、工装方案进行提前验证,从而会对后期产品的设计变更、正式装焊线的开发等均产生周期和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具有能够实现多款不同白车身的共线柔性化试制,降低后期成本的优点。
[0005]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柔性化试制装焊线,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总拼工位、补焊工位、第二总拼工位和下线工位;所述第一总拼工位用于对第一分成总进行定位切换、安装和焊接,形成第一总成;所述第二总拼工位用于对第一总成相关的第二分总成进行安装和焊接,形成第二总成;所述补焊工位用于对第一总成和第二总成进行补焊形成第三总成;所述下线工位用于对第三总成进行转运。
[0007]作为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总拼工位包括第一定位夹具、第一固定夹具和设于第一定位夹具和第一无动力升降滚床;所述第一定位夹具和第一固定夹具呈可移动结构且设有最少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夹具上设有用于对第一固定夹具与第一定位夹紧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的第一压紧器,还设有用于对第一固定夹具和第一无动力升降滚床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的第二压紧器;所述第一无动力升降滚床上还设有第一定位销、第一焊钳、第一电葫芦和第二电葫芦,所述第一无动力升降滚床的上设有用于人工推动做往复移动的台车。
[0008]作为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定位夹具设有四个,所述第一固定夹具设有两个。
[0009]作为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二总拼工位包括第二定位夹具、第二固定夹具和设于第二定位夹具和第二无动力升降滚床;所述第二定位夹具和第二固定夹具呈可移动结构且设有最少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夹具上设有用于对第二固定夹具与第二定位夹紧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的第三压紧器,还设有用于对第二固定夹具和第二无动力升降滚床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的第四压紧器;所述第二无动力升降滚床上还设有第二定位销、第二焊钳和第
三电葫芦。
[0010]作为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二定位夹具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夹具设有两个。
[0011]作为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固定夹具和第二固定夹具上分别对应第二压紧器和第四压紧器设有多个固定孔。
[0012]作为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台车的两侧对称设有滑轨,每个所述滑轨上均滑移设有最少两个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之间设有与滑轨垂直的定位杆,所述定位块和第一无动力升降滚床上对应设有与第一定位销匹配的第一定位孔,所述定位块和第二无动力升降滚床上对应设有与第二定位销匹配的第二定位孔。
[0013]作为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多个所述固定孔等距离分布呈矩阵型。
[0014]作为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补焊工位包括过渡滚床。
[0015]作为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下线工位包括转运车和设于转运车上方的用于将车身吊起的吊具。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7]在使用时,根据不同的车型试制信息,将台车滑动至第一总拼工位,此时第一无动力升降滚床下落,将台车放置于第一无动力升降滚床上,然后通过第一定位销将第一无动力升降滚床和台车进行固定,然后人工将第一分总成安装至第一分总成放置于第一固定夹具和第一定位夹具上,推动第一固定夹具至需要的位置,用第一压紧器对第一固定夹具进行固定,将第一定位夹具通过第一电葫芦和第二电葫芦吊起并移动至第一固定夹具上,然后通过第二压紧器将第一定位夹具和第一固定夹具固定在一起,从而完成第一工装的组装,然后进行焊接,焊接好,首先打开第二压紧器,用第一电葫芦和第二电葫芦将第一定位夹具从第一固定夹具上移下,然后打开第一压紧器,将第一固定夹具移开,然后使用第一焊钳继续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形成第一总成后,移动台车至过渡滚床上,然后通过第一焊钳和第二焊钳对第一分总成进行补焊,然后移动台车至第二总拼工位处,使得将第二无动力升降滚床下落,将台车移动至第二无动力升降滚床上并通过第二定位销对台车进行固定,然后将与第一总成相关的第二分总成和第一总成安装于第二定位夹具和第二固定夹具上,推动第二固定夹具至需要的位置,利用第三压紧器对第二固定夹具进行固定,用第三电葫芦将第二定位夹具吊起至第二固定夹具上,然后通过第四压紧器将第二定位夹具和第二固定夹具固定在一起,然后对第一总成和第二分总成进行拼接组合,并通过第二焊钳对第一总成和第二分总成进行固定点的焊接,然后打开第四压紧器,通过第三的电葫芦将第二定位夹具取下,然后打开第三压紧器,将第二固定夹具移开,通过第二焊钳继续焊接,形成第二总成,然后移动台车至过渡滚床上,然后通过第一焊钳和第二焊钳进一步进行补焊,形成第三总成,将补焊完成后移动台车至第二总拼工位,通过第三电葫芦和吊具抓取第三总成,将第三总成吊至转运车,最后台车返回第一总拼工位;这样根据不同试制车型的信息,移动第一定位夹具、第二定位夹具、第一固定夹具和第二固定夹具的位置,对不同试制车型的不同分总成进行定位、固定、夹紧和焊接,实现不同工装之间的组合,从而提高试制线的柔性化,实现多款不同白车身的共线柔性化试制,同时降低后期因新车型的导入而引发试制费用的重复投资。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总拼工位的俯视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补焊工位的俯视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二总拼工位的俯视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下线工位的俯视图。
[0023]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台车的俯视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第一总拼工;2、补焊工位;3、第二总拼工位;4、下线工位;5、第一定位夹具;6、第一固定夹具;7、第一压紧器;8、第一焊钳;9、第二压紧器;10、第一无动力升降滚床;11、第一定位销;12台车;13、第一电葫芦;14、第二电葫芦;15过渡滚床;16、第二焊钳;17、第二定位夹具;18、第二固定夹具;19、第三压紧器;20、第二无动力升降滚床;21、第二定位销;22、第四压紧器;23、第三电葫芦;24、吊具;25、转运车;26、定位杆;27、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化试制装焊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总拼工(1)位、补焊工位(2)、第二总拼工位(3)和下线工位(4);所述第一总拼工(1)位用于对第一分成总进行定位切换、安装和焊接,形成第一总成;所述第二总拼工位(3)用于对第一总成相关的第二分总成进行安装和焊接,形成第二总成;所述补焊工位(2)用于对第一总成和第二总成进行补焊形成第三总成;所述下线工位(4)用于对第三总成进行转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化试制装焊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总拼工(1)位包括第一定位夹具(5)、第一固定夹具(6)和设于第一定位夹具(5)和第一无动力升降滚床(10);所述第一定位夹具(5)和第一固定夹具(6)呈可移动结构且设有最少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夹具(6)上设有用于对第一固定夹具(6)与第一定位夹紧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的第一压紧器(7),还设有用于对第一固定夹具(6)和第一无动力升降滚床(10)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的第二压紧器(9);所述第一无动力升降滚床(10)上还设有第一定位销(11)、第一焊钳(8)、第一电葫芦和第二电葫芦,所述第一无动力升降滚床(10)的上设有用于人工推动做往复移动的台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性化试制装焊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夹具(5)设有四个,所述第一固定夹具(6)设有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性化试制装焊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总拼工位(3)包括第二定位夹具(17)、第二固定夹具(18)和设于第二定位夹具(17)和第二无动力升降滚床(20);所述第二定位夹具(17)和第二固定夹具(18)呈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刚张文博陈二军肖腾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