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轿厢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1495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6:19
在电梯的轿厢门装置中,在轿厢门位于全闭位置时,第二接触件与第二凸轮接触。由此,轿厢侧连结部件保持于门挡侧位置,第一凸轮保持于解锁位置,可动锁定件保持于锁定位置。而且,在轿厢位于门区域外时,若轿厢门向打开方向移动,则第二接触件沿第二凸轮移动,轿厢侧连结部件移位到门套侧位置。由此,第一凸轮移位到非解锁位置,可动锁定件保持于锁定位置,从而阻止轿厢门向打开方向进一步移动。阻止轿厢门向打开方向进一步移动。阻止轿厢门向打开方向进一步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对电梯的轿厢出入口进行开闭的轿厢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以往的电梯的轿厢门装置中,在轿厢门设置有门刀和锁定部件。门刀能够在解锁对应位置与锁定对应位置之间相对于轿厢门在水平方向上移位。锁定部件能够与门刀的移动联动地在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移位。
[0003]在轿厢门的外部设置有固定锁定件和引导凸轮。通过锁定部件钩挂于固定锁定件,阻止轿厢门向打开方向移动。锁定部件设置有引导部。
[0004]在轿厢门位于全闭位置时,引导部与引导凸轮接触,由此锁定部件保持于解锁位置,并且门刀保持于解锁对应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2501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9]在上述那样的以往的轿厢门装置中,在轿厢门位于全闭位置时,锁定部件保持于解锁位置。但是,从可靠性的观点出发,期望在轿厢门位于全闭位置时,锁定部件也位于锁定位置。
[0010]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电梯的轿厢门装置,其能够防止轿厢门在楼层间打开,并且能够在轿厢门位于全闭位置时,将可动锁定件保持于锁定位置。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2]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轿厢门装置具备:轿厢门,其对轿厢出入口进行开闭;轿厢侧连结部件,其设置于轿厢门,并且能够在门挡侧位置与比门挡侧位置靠门套侧的门套侧位置之间相对于轿厢门在水平方向上移位;固定锁定件,其设置于轿厢门;可动锁定件,其设置于轿厢门的外部,并能够在钩挂于固定锁定件而阻止轿厢门向打开方向移动的锁定位置与允许轿厢门向打开方向移动的非锁定位置之间移位;第一接触件,其设置于可动锁定件;第一凸轮,其设置于轿厢门,并能够与轿厢侧连结部件联动地在解锁位置与非解锁位置之间移位;第二接触件,其设置于轿厢门,并与轿厢侧连结部件联动地移位;以及第二凸轮,其设置于轿厢门的外部,在轿厢门位于全闭位置时,第二接触件与第二凸轮接触,由此轿厢侧连结部件保持于门挡侧位置,第一凸轮保持于解锁位置,可动锁定件保持于锁定位置,在轿厢位于门区域内时,若轿厢门向打开方向移动,则轿厢侧连结部件与设置于层站门的联锁装置的联锁辊接触,从而阻止轿厢侧连结部件向门套侧位置移位,并且阻止第一凸轮向非解锁位置移位,通过第一凸轮与第一接触件接触,可动锁定件移位到解锁位置,在轿厢位于门区
域外时,若轿厢门向打开方向移动,则第二接触件沿第二凸轮移动,轿厢侧连结部件移位到门套侧位置,并且第一凸轮移位到非解锁位置,可动锁定件保持于锁定位置,从而阻止轿厢门向打开方向进一步移动。
[0013]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轿厢门装置具备:第一轿厢门,其对轿厢出入口进行开闭;第二轿厢门,其与第一轿厢门联动地向与第一轿厢门相反的方向移动,由此对轿厢出入口进行开闭;轿厢侧连结部件,其设置于第一轿厢门,并且能够在门挡侧位置和比门挡侧位置靠门套侧的门套侧位置之间相对于第一轿厢门在水平方向上移位;固定锁定件,其设置于第二轿厢门;可动锁定件,其设置于第一和第二轿厢门的外部,并能够在钩挂于固定锁定件而阻止第一轿厢门向打开方向移动的锁定位置与允许第一轿厢门向打开方向移动的非锁定位置之间移位;第一接触件,其设置于可动锁定件;第一凸轮,其设置于第一轿厢门,并能够与轿厢侧连结部件联动地在解锁位置与非解锁位置之间移位;第二接触件,其设置于第一轿厢门,并与轿厢侧连结部件联动地移位;以及第二凸轮,其设置于第一轿厢门的外部,在第一轿厢门位于全闭位置时,第二接触件与第二凸轮接触,由此轿厢侧连结部件保持于门挡侧位置,第一凸轮保持于解锁位置,可动锁定件保持于锁定位置,在轿厢位于门区域内时,若第一轿厢门向打开方向移动,则轿厢侧连结部件与设置于层站门的联锁装置的联锁辊接触,从而阻止轿厢侧连结部件向门套侧位置移位,并且阻止第一凸轮向非解锁位置移位,通过第一凸轮与第一接触件接触,可动锁定件移位到解锁位置,在轿厢位于门区域外时,若第一轿厢门向打开方向移动,则第二接触件沿第二凸轮移动,轿厢侧连结部件移位到门套侧位置,并且第一凸轮移位到非解锁位置,可动锁定件保持于锁定位置,从而阻止第一轿厢门向打开方向进一步移动。
[0014]专利技术效果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轿厢门装置,能够防止轿厢门在楼层间打开,并且在轿厢门位于全闭位置时,将可动锁定件保持于锁定位置。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概要结构图。
[0017]图2是从井道侧观察图1的第一和第二层站门的主视图。
[0018]图3是从层站侧观察图1的第一和第二轿厢门的主视图。
[0019]图4是将图3的主要部分放大并示出的主视图。
[0020]图5是沿图4的V

V线的剖视图。
[0021]图6是沿图4的VI

VI线的剖视图。
[0022]图7是示出图4的第一和第二轿厢门向打开方向稍微移动的状态的主视图。
[0023]图8是示出图7的第一和第二轿厢门向打开方向进一步移动的状态的主视图。
[0024]图9是示出要将图4的第一和第二轿厢门在门区域外打开的状态的主视图。
[0025]图10是从层站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轿厢门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进行说明。
[0027]实施方式1.
[0028]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概要结构图。在图中,在井道1的上部设置有机房2。在机房2设置有曳引机3、偏导轮4以及电梯控制装置5。
[0029]曳引机3具有驱动绳轮6、未图示的曳引机马达以及未图示的曳引机制动器。曳引机马达使驱动绳轮6旋转。曳引机制动器保持驱动绳轮6的静止状态或对驱动绳轮6的旋转进行制动。
[0030]在驱动绳轮6和偏导轮4卷绕有悬挂体7。作为悬挂体7,使用多根绳索或多根带。在悬挂体7的第一端部连接有轿厢8。在悬挂体7的第二端部连接有对重9。
[0031]轿厢8和对重9被悬挂体7悬吊,并通过使驱动绳轮6旋转而在井道1内进行升降。电梯控制装置5通过控制曳引机3来控制轿厢8的运行。
[0032]在井道1内设置有未图示的一对轿厢导轨和未图示的一对对重导轨。一对轿厢导轨引导轿厢8的升降。一对对重导轨引导对重9的升降。
[0033]轿厢8具有轿厢架10和轿厢室11。在轿厢架10连接有悬挂体7。轿厢室11支承于轿厢架10。在轿厢室11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一轿厢门12a和第二轿厢门12b。第一和第二轿厢门12a、12b通过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水平地滑动来对轿厢出入口进行开闭。
[0034]在轿厢8上设置有门控制器13。门控制器13控制第一和第二轿厢门12a、12b的开闭动作。
[0035]在多个楼层的层站分别设置有第一层站门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梯的轿厢门装置,其具备:轿厢门,其对轿厢出入口进行开闭;轿厢侧连结部件,其设置于所述轿厢门,并且能够在门挡侧位置与比所述门挡侧位置靠门套侧的门套侧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轿厢门在水平方向上移位;固定锁定件,其设置于所述轿厢门;可动锁定件,其设置于所述轿厢门的外部,并能够在钩挂于所述固定锁定件而阻止所述轿厢门向打开方向移动的锁定位置与允许所述轿厢门向打开方向移动的非锁定位置之间移位;第一接触件,其设置于所述可动锁定件;第一凸轮,其设置于所述轿厢门,并能够与所述轿厢侧连结部件联动地在解锁位置与非解锁位置之间移位;第二接触件,其设置于所述轿厢门,并与所述轿厢侧连结部件联动地移位;以及第二凸轮,其设置于所述轿厢门的外部,在所述轿厢门位于全闭位置时,所述第二接触件与所述第二凸轮接触,由此所述轿厢侧连结部件保持于所述门挡侧位置,所述第一凸轮保持于所述解锁位置,所述可动锁定件保持于所述锁定位置,在轿厢位于门区域内时,若所述轿厢门向打开方向移动,则所述轿厢侧连结部件与设置于层站门的联锁装置的联锁辊接触,从而阻止所述轿厢侧连结部件向所述门套侧位置移位,并且阻止所述第一凸轮向所述非解锁位置移位,通过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一接触件接触,所述可动锁定件移位到所述解锁位置,在所述轿厢位于所述门区域外时,若所述轿厢门向打开方向移动,则所述第二接触件沿所述第二凸轮移动,所述轿厢侧连结部件移位到所述门套侧位置,并且所述第一凸轮移位到非解锁位置,所述可动锁定件保持于所述锁定位置,从而阻止所述轿厢门向打开方向进一步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轿厢门装置,其中,所述固定锁定件和所述第一凸轮经由共用的安装部件安装于所述轿厢门。3.一种电梯的轿厢门装置,其具备:第一轿厢门,其对轿厢出入口进行开闭;第二轿厢门,其与所述第一轿厢门联动地向与所述第一轿厢门相反的方向移动,由此对所述轿厢出入口进行开闭;轿厢侧连结部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轿厢门,并且能够在门挡侧位置和比所述门挡侧位置靠门套侧的门套侧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第一轿厢门在水平方向上移位;固定锁定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轿厢门;可动锁定件,其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泽昌也森永章吾赤尾嘉仁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