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湖底泥陶粒制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0989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一种河湖底泥陶粒制备的方法,河湖底泥陶粒制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挖来的河湖底泥风干,再进行烘干,烘干后进行破碎,破碎后再经过研磨,然后过100目筛,筛得粉状河湖底泥;S2:物料配比:以质量计,粉状河湖底泥60~65份、水泥4~6份、氢氧化钠4~6份、石膏4~6份、粉煤灰15~20份、水玻璃4~6份;S3搅拌混匀:将上述S2中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匀,再加35%的水使其成泥团;S4造粒机造粒:将上述S3中的泥团挤压成泥条,再制成河湖底泥陶粒初成品;S5预热处理:将上述S4中的湿的河湖底泥初成品置于回转窑预热;S6烧结陶粒:将河湖底泥陶粒进行煅烧,煅烧完成后,自然冷却后得到河湖底泥陶粒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方案后,不需要大量能耗,成本低,效果好,性价比高。性价比高。性价比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湖底泥陶粒制备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环保
,尤其是指一种河湖底泥陶粒制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河湖底泥广泛存在于河流、湖泊和水库等天然水体中,是水生生态系统中众多底栖生物赖以生存的场所,同时也是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的蓄积库。河湖底泥中积累的污染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会释放进入上层水体中,因此河湖底泥也是造成河湖水质污染的一个内源污染,直接影响河湖水生态环境。我国大部分的河湖底泥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洞庭湖、湘江等,受污染底泥的如何处理逐渐成为环保领域热门话题。当河流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或底泥过多造成水位降低、河道堵塞时,对河流采取疏浚处理,而疏浚产生的河湖底泥属于固体废弃物,若将河湖底泥填埋则需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且其中的污染物则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破坏填埋地的原始生态环境,因此科学的将河湖底泥资源化利用,既可以为大量河湖底泥的处置提供一种思路,同时也实现了河湖底泥的经济价值,是个双赢的选择。
[0003]目前国内对于河湖底泥的资源化利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S1堆肥利用,主要利用底泥中的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湖底泥陶粒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包括:河湖底泥、水泥、氢氧化钠、石膏、粉煤灰、水玻璃,河湖底泥陶粒制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挖来的河湖底泥风干,再进行110℃烘干至底泥含水率低于4%,烘干后的底泥采用破碎机进行破碎,破碎成小块的干底泥块经过粉磨机磨成粉末状,过100目筛,筛得粉状河湖底泥;S2:物料配比:以质量计,分别称取上述S1中的粉状河湖底泥60~65份、水泥4~6份、氢氧化钠4~6份、石膏4~6份、粉煤灰15~20份、水玻璃4~6份;S3搅拌混匀:将上述S2中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匀,再加35%的水使其成泥团;S4造粒机造粒:将上述S3中的泥团用挤压机挤压成圆柱泥条,再用制粒机将泥条制成河湖底泥陶粒初成品;S5预热处理:将上述S4中的湿的河湖底泥初成品置于回转窑预热;S6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武李光盈李红平唐海云甘蕾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凯迪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