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透凝胶液晶发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0877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透凝胶液晶发膜及其制备方法,发膜原料包括:羟乙基纤维素、一水合柠檬酸、EDT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透凝胶液晶发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头发护理品
,具体涉及一种半透凝胶液晶发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护发产品有发膜、焗油膏和护发素等,产品一般多为水包油的乳化体系,少部分新型技术将料体做成凝胶型。其中水包油型料体常用的技术方法是将水溶性调理剂、表面活性剂、增稠剂等原料加入水相,将多元醇、脂肪醇、硅油等油溶性原料加入油相,分别加热搅拌至溶化为均一体系后,将油相倒入水相搅拌或均质乳化,再降温得到粘稠的乳白色乳化型膏体。
[0003]但是,水包油的乳化体系的护发产品存在破乳、不耐寒、低温变粗等问题。水包油体系结构比较单一,一般发膜、焗油膏中会加入硅油作为调理剂,提高头发的滑感,其中高粘硅油不易分散,尤其在工厂大量生产时,容易出现高粘硅油分散不均,因均质不到位而团聚,产生冲水黏腻感,降低冲水滑感,高粘硅油对水包油体系的形成不利。此外,水包油体系需破乳后方能将调理型油脂暴露于发丝上,增加了护理时间,这也是传统焗油膏、发膜需要停留时间比较长,需要加热蒸的原因之一。
[0004]凝胶型发膜的原料一般为脂肪醇和季铵盐,由于脂肪醇具有长链疏水烷基和较少亲水性羟基,因此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较低,既可参与乳化,又可作为增稠剂,与长链烷基季铵盐形成透明的粘稠凝胶体系。但是,该技术一般需要先形成凝胶体系后再加入其他油脂等调理剂,且不能加入离子性强或分子链较长的原料,容易破坏其结构,因此也就有了适用性限制。高粘硅油很难加到该体系中,由于均质会破坏层状凝胶结构,硅油直接加到该凝胶体系中,不可均值,也不能快速搅拌,很难分散均匀,在使用时容易出现部分发丝粘成条、无调理感等不良现象。无硅油发膜持效时间段,对于受损发质的护理效果不佳。
[0005]氨基酸凝胶体系发膜主要是利用高分子量的γ

聚谷氨酸,ε

聚赖氨酸形成的聚合物水凝胶和环糊精自组装生物高分子水凝胶层的双网络结构。但氨基酸凝胶体系成本高,且形成γ

聚谷氨酸,ε

聚赖氨酸形成的聚合物水凝胶和环糊精自主装生物高分子水凝胶层的双网络结构技术难度高。
[0006]还有一种是用海藻糖、甘油与一定比例的葡萄糖酸钙形成的凝胶体系,将护理剂混合其中,体系的粘度随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但目前该种体系的凝胶还未见应用在发膜、焗油膏类产品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半透凝胶修护发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半透凝胶液晶发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1)分别准确称量A相物料、B相物料和C相物料,将A相物料搅拌均匀后,升温加热使A相物料完全溶解,搅拌至透明澄清;
[0011](2)将B相物料升温加热搅拌至无颗粒的透明液体;
[0012](3)将B相物料加到A相物料中,搅拌,均质,得到混合物料;
[0013](4)将所述混合物料搅拌、降温,向所述混合物料中加入C相物料,搅拌至常温即得;
[0014]所述A相物料包括:羟乙基纤维素、一水合柠檬酸、EDTA

2Na,聚季铵盐

10和去离子水;
[0015]所述B相物料包括:鲸蜡硬脂醇、单长链烷基季铵盐,硬质酰胺丙基二甲胺,聚二甲基硅氧烷,双

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小分子多元醇和防腐剂;
[0016]所述C相物料包括:硅油、阳离子角蛋白、水解角蛋白、澳洲坚果甘油酯、聚季铵盐

6和香精。
[0017]专利技术人通过研究发现,B相物料中的硅油、单长链烷基季铵盐和脂肪醇一起混合搅拌加热,季铵盐和脂肪醇形成初步稳定的凝胶结构,硅油在凝胶层间,然后将B相加到A相中,因为A相是水相,通过快速搅拌,加热均质,硅油能很快被释放,乳化成水包油结构。解决了长链脂肪醇与单长链烷基季铵盐形成的凝胶体系不能快速搅拌、不能均质等传统工艺限制性问题。
[0018]与传统水包油乳化体系发膜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半透凝胶体系不仅稳定性好,可以在接触水瞬间释放阳离子、角蛋白等调理剂,缩短调理剂与发丝接触的时间,传统水包油体系发膜需要等体系破乳后调理剂才能起到护理效果,因此可以解决传统发膜护理时间长的问题。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半透凝胶发膜中还存在水包油形式的硅油调理剂,在涂抹过程中继续提供顺滑触感,让使用者体验层层递进的护理效果。
[0019]进一步地,所述半透凝胶液晶发膜的原料按重量百分含量计包括:羟乙基纤维素0.4%~1.5%,一水合柠檬酸0.05%、EDTA

2Na 0.05%,聚季铵盐

10 0.1%~0.5%,鲸蜡硬脂醇5%~10%、单长链烷基季铵盐2.4%~4.8%,硬质酰胺丙基二甲胺0.5%~1.0%,聚二甲基硅氧烷0.5%~1.0%,双

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1.0%~3.0%,小分子多元醇3.0%~7.0%,防腐剂0.3%,硅油5.0%~15.0%、阳离子角蛋白0.5%~2.5%、水解角蛋白1%~4%、澳洲坚果甘油酯0.1%~2.0%、聚季铵盐

6 0.2%~2.0%,香精0.2%,余量为去离子水。
[0020]进一步地,所述B相物料中的单长链烷基季铵盐是二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0021]专利技术人通过研究发现,阳离子乳化剂碳链越长对头发的软滑感调理性越好,因此,设计配方时,选用二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作为乳化剂。
[0022]进一步地,所述A相物料中的羟乙基纤维素包括羟乙基纤维素Natrosol HEC和羟乙基纤维素H300PC。
[0023]进一步地,所述防腐剂包括尼泊金甲酯和尼泊金丙酯。
[0024]进一步地,所述半透凝胶液晶发膜的原料按重量百分含量计包括:羟乙基纤维素Natrosol HEC 0.3%~1.0%、羟乙基纤维素H300PC 0.1%~0.5%,一水合柠檬酸0.05%、EDTA

2Na 0.05%,聚季铵盐

10 0.1%~0.5%,鲸蜡硬脂醇5%~10%、二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2.4%~4.8%,硬质酰胺丙基二甲胺0.5%~1.0%,聚二甲基硅氧烷0.5%~1.0%,


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1.0%~3.0%,小分子多元醇3.0%~7.0%,尼泊金甲酯0.2%,尼泊金丙酯0.1%,硅油5.0%~15.0%、阳离子角蛋白0.5%~2.5%、水解角蛋白1%~4%、澳洲坚果甘油酯0.1%~2.0%、聚季铵盐

6 0.2%~2.0%,香精0.2%,余量为去离子水。
[0025]进一步地,所述B相物料中的小分子多元醇包括丙二醇、甘油中的至少一种。
[0026]专利技术人通过研究发现,小分子多元醇选用丙二醇或甘油,利于分散高粘度的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透凝胶液晶发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分别准确称量A相物料、B相物料和C相物料,将A相物料搅拌均匀后,升温加热使A相物料完全溶解,搅拌至透明澄清;(2)将B相物料升温加热搅拌至无颗粒的透明液体;(3)将B相物料加到A相物料中,搅拌,均质,得到混合物料;(4)将所述混合物料搅拌、降温,向所述混合物料中加入C相物料,搅拌至常温即得;所述A相物料包括:羟乙基纤维素、一水合柠檬酸、EDTA

2Na,聚季铵盐

10和去离子水;所述B相物料包括:鲸蜡硬脂醇、单长链烷基季铵盐,硬质酰胺丙基二甲胺,聚二甲基硅氧烷,双

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小分子多元醇和防腐剂;所述C相物料包括:硅油、阳离子角蛋白、水解角蛋白、澳洲坚果甘油酯、聚季铵盐

6和香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凝胶液晶发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凝胶液晶发膜的原料按重量百分含量计包括:羟乙基纤维素0.4%~1.5%,一水合柠檬酸0.05%、EDTA

2Na 0.05%,聚季铵盐

10 0.1%~0.5%,鲸蜡硬脂醇5%~10%、单长链烷基季铵盐2.4%~4.8%、硬质酰胺丙基二甲胺0.5%~1.0%、聚二甲基硅氧烷0.5%~1.0%、双

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1.0%~3.0%、小分子多元醇3.0%~7.0%、防腐剂0.3%、硅油5.0%~15.0%、阳离子角蛋白0.5%~2.5%、水解角蛋白1%~4%、澳洲坚果甘油酯0.1%~2.0%、聚季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黎贞方如惠招嘉斯张娇韩志东
申请(专利权)人:泉后广州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