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0270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0:48
本申请适用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控制终端设备的第一摄像头以第一参数采集第一图像,以及,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摄像头以第二参数采集第二图像,所述第一参数包括第一焦距和第一光圈,所述第二参数包括第二焦距和第二光圈,所述第一焦距大于所述第二焦距,所述第一光圈小于所述第二光圈;识别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第一眩光区域和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第二眩光区域;分别去除所述第一眩光区域和所述第二眩光区域,获得第一目标图像和第二目标图像;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图像和所述第二目标图像,生成无眩光图像。采用上述方法,可以有效补偿眩光导致的像素信息丢失,达到去眩光的目的。目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介质


[0001]本申请属于图像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眩光(Dazzle)是指视野中由于存在不适宜的亮度分布,或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引起视觉不舒适和物体可见度降低的一种视觉条件。通常,眩光是由高强度光源使得多个反射面相互干扰而形成的,眩光问题的本质是光线在透镜内的折射所引起的光线的叠加。
[0003]目前,在使用手机等终端进行拍照时,眩光问题是影响手机成像质量的一大难点。对于追求较高屏占比的手机厂商而言,较为理想的提高屏占比的解决方案是将手机的前置相机隐藏在屏幕下方进行成像,减少前置相机带来的影响。相较于普通手机,屏下成像方案更是容易因屏幕的折射而产生眩光问题。
[0004]为了减少眩光对成像质量的影响,现有技术中可以使用单个相机进行多次拍摄获得不同形态的多张图像,然后将多张图像进行融合用于去眩光。虽然不同次拍摄的眩光形态有变化,但光源附近始终存在眩光,容易导致信息丢失,恢复效果也较不理想;同时,由于需要先后进行多次拍摄,对拍摄得到的多张图像进行融合处理所耗费的时间也较长。某些手机相机通过覆盖微透镜阵列,可以在一次拍摄后获得多张不同眩光形态的图像,然后再对多张图像进行融合用于去眩光,减少融合处理耗费的时间。但微透镜阵列相机的光圈与焦距一般都是固定的,拍摄得到的多张图像中眩光形态比较相似,也无法较为理想地通过融合处理来实现对缺失信息的填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介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眩光导致的手机等终端设备的相机成像质量较差的问题。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0007]控制终端设备的第一摄像头以第一参数采集第一图像,以及,控制终端设备的第二摄像头以第二参数采集第二图像,上述第一参数包括第一焦距和第一光圈,第二参数包括第二焦距和第二光圈,第一焦距大于第二焦距,第一光圈小于第二光圈;通过识别第一图像中的第一眩光区域和第二图像中的第二眩光区域,可以分别去除第一眩光区域和第二眩光区域,获得第一目标图像和第二目标图像,然后根据第一目标图像和第二目标图像,可以生成无眩光图像。
[0008]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参数还包括第一曝光时间,第二参数还包括第二曝光时间,第一曝光时间小于第二曝光时间,通过控制曝光时间,减少眩光区域面积,增加眩光附近的像素信息。
[0009]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预置的检测模型分别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检测,上述检测模型可以通过有监督的学习方式,对多张标记有眩光区域的训练图像进行训练得到;通过接收检测模型输出的检测结果,可以检测到第一图像中的第一眩光区域和第二图像中的第二眩光区域。
[0010]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分别包括多个像素点,各个像素点分别具有相应的亮度值,因此也可以根据亮度值,分别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的各个像素点进行聚类,获得所述第一图像的多个第一图像区域类和所述第二图像的多个第二图像区域类;然后根据第一图像区域类和第二图像区域类,识别第一图像中的第一眩光区域以及第二图像中的第二眩光区域。
[0011]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图像区域类和每个第二图像区域类分别具有相应的聚类中心,在根据第一图像区域类和第二图像区域类,识别第一图像中的第一眩光区域以及第二图像中的第二眩光区域时,可以将第一图像区域类中聚类中心的亮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图像区域类所对应的区域识别为第一眩光区域;将第二图像区域类中聚类中心的亮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图像区域类所对应的区域识别为第二眩光区域。
[0012]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去除第一眩光区域和第二眩光区域,获得第一目标图像和第二目标图像,可以通过分别将第一眩光区域和第二眩光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置为零来实现。
[0013]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对第一目标图像和第二目标图像进行配准、融合时,可以首先确定第一目标图像和第二目标图像各个像素点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然后分别对第一目标图像和第二目标图像中具有上述第一对应关系的各个像素点进行融合,生成无眩光图像。
[0014]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对第一目标图像和第二目标图像进行配准、融合之后,还可以对无眩光图像进行修复,得到无眩光目标图像,进一步提高图像成像质量。
[001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无眩光图像进行修复可以基于无眩光图像和第一目标图像来进行,与对第一目标图像和第二目标图像进行配准、融合类似,可以首先确定第一目标图像和无眩光图像各个像素点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然后分别对第一目标图像和无眩光图像中具有上述第二对应关系的各个像素点进行融合,生成无眩光目标图像。
[0016]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0017]第一图像采集模块,用于控制终端设备的第一摄像头以第一参数采集第一图像,以及,
[0018]第二图像采集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摄像头以第二参数采集第二图像,所述第一参数包括第一焦距和第一光圈,所述第二参数包括第二焦距和第二光圈,所述第一焦距大于所述第二焦距,所述第一光圈小于所述第二光圈;
[0019]眩光区域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第一眩光区域和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第二眩光区域;
[0020]眩光区域处理模块,用于分别去除所述第一眩光区域和所述第二眩光区域,获得
第一目标图像和第二目标图像;
[0021]无眩光图像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图像和所述第二目标图像,生成无眩光图像。
[0022]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
[0023]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
[0024]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6]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采用至少两个摄像头分别进行拍摄,可以得到包含有不同眩光影响区域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在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的眩光区域进行检测、分割后,可以将分割出的眩光区域从图像中去除,得到不包含眩光区域的第一目标图像和第二目标图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第一目标图像和第二目标图像进行配准、融合,可以输出纹理明显的无眩光图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控制终端设备的第一摄像头以第一参数采集第一图像,以及,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摄像头以第二参数采集第二图像,所述第一参数包括第一焦距和第一光圈,所述第二参数包括第二焦距和第二光圈,所述第一焦距大于所述第二焦距,所述第一光圈小于所述第二光圈;识别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第一眩光区域和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第二眩光区域;分别去除所述第一眩光区域和所述第二眩光区域,获得第一目标图像和第二目标图像;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图像和所述第二目标图像,生成无眩光图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还包括第一曝光时间,所述第二参数还包括第二曝光时间,所述第一曝光时间小于所述第二曝光时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第一眩光区域和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第二眩光区域,包括:采用预置的检测模型分别对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进行检测,所述检测模型通过对多张标记有眩光区域的训练图像进行训练得到;接收所述检测模型输出的检测结果,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第一眩光区域和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第二眩光区域的识别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中分别包括多个像素点,各个像素点分别具有相应的亮度值;所述识别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第一眩光区域和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第二眩光区域,包括:根据所述亮度值,分别对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中的各个像素点进行聚类,获得所述第一图像的多个第一图像区域类和所述第二图像的多个第二图像区域类;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区域类,识别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第一眩光区域;根据所述第二图像区域类,识别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第二眩光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图像区域类和每个第二图像区域类分别具有相应的聚类中心,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区域类,识别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第一眩光区域,包括:将所述第一图像区域类中所述聚类中心的亮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图像区域类所对应的区域识别为第一眩光区域;根据所述第二图像区域类,识别所述第二图像中的第二眩光区域,包括:将所述第二图像区域类中所述聚类中心的亮度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的图像区域类所对应的区域识别为第二眩光区域。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小宇王津男秦超张运超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