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TO高温停机保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39914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9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RTO高温停机保温系统,包括废气处理子系统,废气处理子系统内设置有停机控制子系统,废气处理子系统包括燃烧室、蓄热室、助燃管路、反吹管路、进气管以及排气管,停机控制子系统包括中央控制模块、通断模块、降温模块以及测温模块,通断模块、降温模块以及测温模块分别与中央控制模块电连接,中央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通断模块、降温模块以及测温模块运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根据实时运作情况进行冷却保温,以解决现有的RTO处理设备冷却保温功能不够全面的问题。保温功能不够全面的问题。保温功能不够全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RTO高温停机保温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RTO高温停机保温系统。

技术介绍

[0002]RTO又称蓄热式热力焚烧炉,是一种借助热能将废气直接燃烧的设备,蓄热燃烧的基本原理是让VOCs在高温低氧浓度(体积)气氛中燃烧。采用热回收率达95%以上的蓄热式换热装置,极大限度回收VOCs燃烧后产物中的湿热,用于预热切换过来的含VOCs的混合气体。使之加热到760~850℃,进行燃烧,具体流程是:当含有机污染物废气由换向阀切换进入蓄热室1后,在经过蓄热室(陶瓷球或陶瓷蜂窝蓄热体等)时被加热。在极短时间内低温废气被加热到接近炉膛温度(一般比炉膛温度低50~100℃),高温废气进入炉膛后,抽引周围炉内的气体形成一股含氧量大大低于21%的稀薄贫氧高温气流,同时往稀薄高温空气附近注入燃料(燃油或燃气),这样燃料在贫氧(2%

20%)状态下实现燃烧,与此同时炉膛内燃烧后的烟气经过另一个蓄热式排入大气,炉膛内高温热烟气,通过蓄热体时将湿热储存在储热体内,然后以80~150℃的低温烟气经过换向阀排出。工作温度不高的换向阀以一定的频率进行切换时,使两个蓄热体(或者多个蓄热体)处于蓄热与放热交替工作状态,常用的切换周期为100~180s。
[0003]现有的技术中,由于RTO在升温、降温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因此,RTO在废气治理项目应用中,通常要求连续生产,避免频繁升温、降温。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多企业无法实现24小时生产,大多数企业每天生产8

12小时。RTO正常升温约4小时,降温至300℃停机约5小时,因此在冷却停机到再次开启过程中,RTO依然造成较大的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RTO高温停机保温系统,能够根据实时运作情况进行冷却保温,以解决现有的RTO处理设备冷却保温功能不够全面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RTO高温停机保温系统,包括废气处理子系统,所述废气处理子系统内设置有停机控制子系统,所述废气处理子系统包括燃烧室、蓄热室、助燃管路、反吹管路、进气管以及排气管,
[0006]所述助燃管路以及进气管分别与燃烧室相连接,所述排气管以及反吹管路分别与蓄热室相连接,所述蓄热室设置在燃烧室排气端一侧;
[0007]所述助燃管路包括燃气管路和助燃空气管路,所述燃气管路和助燃空气管路与燃烧室的连接处连接有燃烧机头,所述燃烧机头上设置有UV火焰探测器,所述燃气管路上设置有燃气阀;
[0008]所述停机控制子系统包括中央控制模块、通断模块、降温模块以及测温模块,所述通断模块、降温模块以及测温模块分别与中央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通断模块、降温模块以及测温模块运作;
[0009]所述通断模块包括反冲控制阀、进气阀、排气阀以及助燃控制阀,所述反冲控制阀设置在反吹管路与蓄热室之间,所述进气阀设置在进气管与燃烧室之间,所述排气阀设置在排气管与蓄热室之间,所述助燃控制阀设置在助燃空气管路上;
[0010]所述降温模块包括第一冷却风机、第二冷却风机以及第三冷却风机,所述第一冷却风机设置在燃烧室外部且与燃烧室之间设置有第一风量阀,所述第二冷却风机设置在蓄热室外部且与蓄热室之间设置有第二风量阀,所述第三冷却风机设置在助燃管路外部且与助燃管路之间设置有第三风量阀;
[0011]所述测温模块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以及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废气处理子系统外部的环境温度值,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燃烧室内的第一温度值,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蓄热室内的第二温度值,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助燃管路内的第三温度值;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风机设置在燃烧室外部且与燃烧室之间设置有第一风量阀,所述第二冷却风机设置在蓄热室外部且与蓄热室之间设置有第二风量阀,所述第三冷却风机设置在助燃管路外部且与助燃管路之间设置有第三风量阀,所述第一风量阀、第二风量阀以及第三风量阀分别用于控制第一风量值、第二风量值以及第三风量值。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加入停机控制子系统,能够根据环境温度和燃烧室、蓄热室以及助燃管路的实时温度进行冷却降温,保证停机时设备不受高温损坏的同时,通过根据环境温度,能够添加设备在自然状态下冷却的速度,防止出现过度冷却,使设备温度过低的问题,保证设备处于合理的温度,以保证再次启动时设备能够处于合适的初始温度,以降低再次启动时升温的能源损耗,提高了本技术的节能效率的保护效果;
[0014]本技术添加存储单元对于燃烧室、蓄热室以及助燃管路的体积进行预先储存,并且加入第一风量阀、第二风量阀以及第三风量阀对第一冷却风机、第二冷却风机以及第三冷却风机输送的风量进行控制,进一步提高了冷却降温的精准度,提高了保温的全面性。
附图说明
[0015]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0018]图3为停机控制子系统的原理框图;
[0019]图4为通断模块的原理框图;
[0020]图5为降温模块的原理框图;
[0021]图6为测温模块的原理框图。
[0022]图中:11、燃烧室;12、蓄热室;13、反吹管路;14、助燃管路;141、助燃机头;1411、UV火焰探测器;142、燃气管路;1421、燃气阀;143、助燃空气管路;15、排气管;16、进气管;2、停机控制子系统;21、通断模块;211、反冲控制阀;212、进气阀;213、排气阀;214、助燃控制阀;22、降温模块;221、第一冷却风机;222、第二冷却风机;223、第三冷却风机;224、第一风量
阀;225、第二风量阀;226、第三风量阀;23、测温模块;231、第一温度传感器;232、第二温度传感器;233、第三温度传感器;234、第四温度传感器;24、中央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4]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0025]一种RTO高温停机保温系统,包括废气处理子系统,废气处理子系统内设置有停机控制子系统2,废气处理子系统包括燃烧室11、蓄热室12、助燃管路14、反吹管路13、进气管16以及排气管15。
[0026]助燃管路14包括燃气管路142和助燃空气管路143,燃气管路142和助燃空气管路143与燃烧室11的连接处连接有燃烧机头141,燃烧机头141上设置有UV火焰探测器1411,燃气管路142上设置有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TO高温停机保温系统,包括废气处理子系统,所述废气处理子系统内设置有停机控制子系统(2),所述废气处理子系统包括燃烧室(11)、蓄热室(12)、助燃管路(14)、反吹管路(13)、进气管(16)以及排气管(15),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燃管路(14)以及进气管(16)分别与燃烧室(11)相连接,所述排气管(15)以及反吹管路(13)分别与蓄热室(12)相连接,所述蓄热室(12)设置在燃烧室(11)排气端一侧;所述助燃管路(14)包括燃气管路(142)和助燃空气管路(143),所述燃气管路(142)和助燃空气管路(143)与燃烧室(11)的连接处连接有燃烧机头(141),所述燃烧机头(141)上设置有UV火焰探测器(1411),所述燃气管路(142)上设置有燃气阀(14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TO高温停机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机控制子系统(2)包括中央控制模块(24)、通断模块(21)、降温模块(22)以及测温模块(23),所述通断模块(21)、降温模块(22)以及测温模块(23)分别与中央控制模块(24)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模块(24)用于控制通断模块(21)、降温模块(22)以及测温模块(23)运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RTO高温停机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断模块(21)包括反冲控制阀(211)、进气阀(212)、排气阀(213)以及助燃控制阀(214),所述反冲控制阀(211)设置在反吹管路(13)与蓄热室(12)之间,所述进气阀(212)设置在进气管(16)与燃烧室(11)之间,所述排气阀(213)设置在排气管(15)与蓄热室(12)之间,所述助燃控制阀(214)设置在助燃空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顺秒聂瑞敏杨露霞陈夏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佰斯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