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东光专利>正文

合成音苗多簧加键改良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9676 阅读:5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合成音苗多簧加键改良笙,由多音苗构成,它的特殊之处在于,以原17簧笙为基础,在原笙苗的内侧粘贴一新音苗,按其音位排列顺序,新旧音苗两两粘贴在一起,分别插接在笙盘上,原音苗的外壁开有响眼、音窗,并设有键,新音苗的音通过键控制。它的最大特点是,体积小,演奏方便,转调容易,立、行都可用其伴奏,适合于各种场合各种乐队使用。(*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Improved synthetic sound seedling multi spring plus ke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ound seedling multi spring add key modified Sheng, composed of multi tone seedlings, the utility model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in the original 17 spring Sheng based on the inside of the original paste a new sound Sheng Miao Miao, ordered according to the new and old seedlings of 22 phonemes, sound pasted together, respectively. Sheng is inserted in a disc, a ring wall sound seedling eye, sound window and a key, new sound seedling sound through the key control. It is characterized by small volume, convenient performance, easy to transfer, vertical line, use its accompaniment, suitable for all occasions using a variety of b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合成音苗多簧加健改良笙,属于民族乐器。目前,演奏使用的笙,基本上为十七簧、二十一簧笙,这种笙演奏使用时,转调非常不方便,若需转调只能换笙才能实现,为此出现了36簧加键笙,分为圆笙和方笙两种,其特点是音量大,便于转调。但是由于其固有的音位排列顺序及结构,其笙盘直径大,体积大,重量大,只能靠支架支撑才能演奏,使用范围受到限制。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笙盘不变,演奏方便,在原笙苗的内壁贴附合成笙苗的合成音苗多簧加键改良笙。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由笙苗、合成音苗组成,在原笙苗的内壁上粘一新音苗,原笙苗的外壁上开有新音苗响眼、原笙苗音窗,并设有键,原笙苗与新音苗为一体分别插接于笙盘上。键由键盖、键杆、键簧、键柄组成四件为一体。键盖盖于响眼的上方,响眼、音窗的位置与音高相对应。键杆通过键轴架、稳键架支撑,键轴架位于音窗的上方,键簧位于键轴架的下方稳键架的上方,斜贴于键杆上,键柄位于按孔的上方。稳键架、键轴架固定在原笙苗上。为了实现合成双音,装置的音位排列顺序以原笙马蹄状排列为基础,添加新音苗,具体的排列顺序为e1同#C1合成为一,#C1同#g2合成为一,d1同be2合成为一体,g1同C2合成为一,#g1同b1合成为一,#a1同#C3合成为一,b同a2合成为一,a同d3合成为一,#a同d2合成为一,f1同a1合成为一,be1同#a2合成为一。其新音苗的发音通过键控制。本装置由34簧构成。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笙盘直径小,演奏不用支撑,立行都可演奏。音量大,无气流损失。音位排列合理。由于新音苗由键控制,演奏方便,极易转调使用。结构设计合理,造价低廉,适用于工业化生产。附图的图面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原笙苗与新音苗为一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音位排列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详述本技术。图1、键盖(1)、键杆(2)、键轴架(3)、音窗(4)、键簧(5)、稳键架(6)、键头(7)、按孔(8)、簧片(9)、苗脚(10)、音气腔(11)、音孔(12)、塞(13)、响眼(14)。本技术是在原17簧笙的基础上改进的,外形为“凤尾”式。在17簧笙的基础上粘贴17个音苗,构成34簧笙,其构成方法是,在原笙苗的外壁用胶粘贴新音苗,使新旧笙苗合 为一体,粘贴在一起的两苗脚(10)分别插在笙盘的两个孔中,原笙苗的外壁上开有响眼(14)、音窗(4),响眼的上部用音塞封严。其内侧(与新音苗粘贴部位)开有音孔(12),新音苗与其对应,在相贴的相应位置上也开有音孔(12),两音孔相通,这样左右笙苗相互开音孔达到互相扩音的目的。新音苗的音孔(12)上盖有塞(13),原笙苗的音孔(12)的下端也用隔音塞(15)盖严。为了达到专利技术目的,在原笙苗的外壁上添加键,用以控制新音苗的笙簧发音,键由键盖(1)、键杆(2)、键簧(5)、键柄(7)组成,四件为一体,键盖(1)盖在响眼(14)上,键杆(2)通过固定在笙簧外壁上的键轴架(3)、稳键架(6)支撑,键柄(7)位于笙簧按孔(8)的上方。键簧(5)为一小钢片,斜贴在键杆(2)上,其端部位于音窗(4)的中间部位,音窗(4)开在键轴架的下端。响眼(14)、音窗(4)的位置与音高相对应,即音越高,响眼、音窗离苗脚的距离越近,反之亦反。如,本技术a的音高(频率)为220HZ,其响眼位置距苗脚508mm,e1的音高为329、63HZ,其响眼位置距苗脚为329mm。本装置响点的最佳值可以达到76db。为了达到演奏控制转调自如,音域宽之目的,本技术的音位排列顺序为be3同f2合成为一,g2单音苗,e1同c2合成为一,#c与#g2合成为一,d1同be2合成为一,g1同C2合成为一,#g1同b1合成为一,e3单音苗,f3单音苗,#a1同#C3合成为一,b2单音苗,b同a2合成为一,a同d3合成为一,#a同d2合成为一,f1同a1合成为一,be1同#a2合成为一,#f3单音苗,c1与c3合成为一,e2单音苗,#f2单音苗,#f1单音苗。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振动簧片(9),气流从音气腔(11)进入音孔(12),手按键柄(7)键簧(5)弹起,键盖(1)打开,音从音窗发出,从而达到发音之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合成音苗多簧加键改良笙,包括17簧笙,其特征在于:a、原笙苗的内壁上由粘附有新音苗,其外壁上开有新音苗响眼、原笙苗音窗,并设有键,原笙苗与新音苗为一体分别插接于笙盘上;b、键由键盖、键杆、键簧、键柄组成,四件为一体,键盖盖于响眼的上方,响眼、音窗的位置与音高相对应,键杆通过键轴架,稳键架支撑,键轴架位于响眼的上方,键簧位于键轴架的下方稳键架的上方,斜贴于键杆上,键柄位于按孔的上方,稳键架、键轴架固定在笙苗上;c、音位排列顺序以原笙马蹄状排列为基础,添加合成音苗,其排列顺序为:e↑[1]同#C↑[2]合成为一,#C↑[1]同#g↑[2]合成为一,d↑[1]同be↑[2]合成为一,g↑[1]同C↑[2]合成为一,#g↑[1]同b↑[1]合成为一,#a↑[1]同#C↑[3]合成为一,b同a↑[2]合成为一,a同d↑[3]合成为一,#a同d↑[2]合成为一,f↑[1]同a↑[1]合成为一,be↑[1]同#a↑[2]合成为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成音苗多簧加键改良笙,包括17簧笙,其特点在于a、原笙苗的内壁上由粘附有新音苗,其外壁上开有新音苗响眼、原笙苗音窗,并设有键,原笙苗与新音苗为一体分别插接于笙盘上;b、键由键盖、键杆、键簧、键柄组成,四件为一体,键盖盖于响眼的上方,响眼、音窗的位置与音高相对应,键杆通过键轴架,稳键架支撑,键轴架位于响眼的上方,键簧位于键轴架的下方稳键架的上方,斜贴于键杆上,键柄位于按孔的上方,稳键架、键轴架固定在笙苗上;c、音位排列顺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光
申请(专利权)人:刘东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