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彩色触感珠光纸的生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902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9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彩色触感珠光纸的生产设备,包括放卷部,依次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印刷部、第二印刷部、第一抛光部、第三印刷部、第二抛光部,以及收卷部;第三印刷部的数量为一个以上;放卷部包括放卷托架和放卷辊;第一印刷部包括第一柔版、第二柔版、两个第一墨槽、以及第一烘缸;第二印刷部、第三印刷部均包括凹版、设置在凹版下方的第二墨槽、以及第二烘缸;第一抛光部包括第一压光底辊、第一压光辊、以及若干个第三烘缸;第二抛光部包括第二压光底辊、第二压光辊、以及设置在第二压光辊上方的若干个第四烘缸;第一压光底辊与第一压光辊之间、以及第二压光底辊与第二压光辊之间均设置有容纳纸张通过的间隙;收卷部包括收卷托架和收卷辊。托架和收卷辊。托架和收卷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彩色触感珠光纸的生产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纸张制造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彩色触感珠光纸的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纸张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而生产触感纸是要平整光滑的,所以要填平后再涂上触感光油。传统的触感纸的生产工艺为:在原纸上涂胶水,再对胶水压平,然后再涂上光油触感。如此工艺的缺点在于:
[0003]1、不能连续作业,因为是一张一张的上胶水后,再一张一张的压平后,再上光油触感;2、使用传统的工艺生产不能直接在一台机器上生产出成品,需要涂布完成后再进行多次抛光处理,工序繁琐且需要多台设备处理,使得传统的工艺的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连续生产彩色触感珠光纸、且生产效率高平整度高的生产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彩色触感珠光纸的生产设备,包括设置在机架左侧的放卷部,从左往右依次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印刷部、第二印刷部、第一抛光部、第三印刷部、第二抛光部,以及设置在机架右侧的收卷部;其中,所述第三印刷部的数量为一个以上;所述放卷部包括放卷托架和放卷辊;所述第一印刷部包括第一柔版、位于第一柔版上方的第二柔版、分别位于第一柔版和第二柔版下方的两个第一墨槽、以及位于第二柔版上方的第一烘缸;所述第二印刷部、第三印刷部均包括凹版、设置在凹版下方的第二墨槽、以及设在在凹版上方的第二烘缸;所述第一抛光部包括第一压光底辊、第一压光辊、以及设置在第一压光辊上方的若干个第三烘缸;所述所述第二抛光部包括第二压光底辊、第二压光辊、以及设置在第二压光辊上方的若干个第四烘缸;所述第一压光底辊与所述第一压光辊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压光底辊与所述第二压光辊之间均设置有容纳纸张通过的间隙;所述收卷部包括收卷托架和收卷辊。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柔版和第二柔版均包括取墨辊、与取墨辊表面抵接的转移辊、与转移辊表面抵接的柔印辊、以及加压辊;所述取墨辊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墨槽内;所述加压辊与所述柔印辊之间设置有容纳纸张通过的间隙。
[0006]进一步地,所述凹版包括凹印辊以及压印辊;所述凹印辊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墨槽内;所述凹印辊与所述压印辊之间设置有容纳纸张通过的间隙。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柔版与所述第二柔版之间、所述第二柔版与所述第一烘缸之间、所述凹版与所述第二烘缸之间、所述第一压光辊与所述第三烘缸之间、所述第二压光辊与所述第四烘缸之间,第二印刷部与所述第一抛光部之间、所述第三印刷部与所述第二抛光部之间、所述第四烘缸与所述收卷部之间均设置有若干导纸辊。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四烘缸的个数大于所述第三烘缸的个数。
[0009]进一步地,所述取墨辊的一侧以及所述凹印辊的一侧均设置有刮墨刀。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印刷部的数量三个。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将印刷与抛光整合在一台设备内,可以实现彩色触感珠光纸的连续生产;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传统平张珠光触感纸生产平均需要4人,平均每日工作10小时,能够完成2000张正度或大度纸张。本专利技术设备仅仅需要3人生产,按照每日10小时生产计算,能够完成33000米,折合正度纸张30200张。2、本技术的生产设备为一次性完成成品。传统生产工艺需要反复2次以上上胶水、涂墨、上珠光,中间过程呆滞时间长,纸张涂料加热后挥发时间长,不符合环保要求。3.本技术生产的珠光触感纸品质稳定。因为为一次性完成成品,所以品质质量相对多次加工工艺而言,品质、颜色、手感比较稳定,满足客户需求。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标记:1

放卷托架;2

放卷辊;3

第一墨槽;4

刮墨刀;5

取墨辊;6

转移辊;7

柔印辊;8

加压辊;9

导纸辊;10

第一烘缸;11

机架;12

第二墨槽;13

凹印辊;14

压印辊;15

第三烘缸;16

第二烘缸;17

第一压光底辊;18

第一压光辊;19

第二压光底辊;20

第二压光辊;21

第四烘缸;22

收卷托架;23

收卷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5]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彩色触感珠光纸的生产设备,包括设置在机架11左侧的放卷部,从左往右依次设置在机架11上的第一印刷部、第二印刷部、第一抛光部、第三印刷部、第二抛光部,以及设置在机架11右侧的收卷部;其中,第一印刷部用于进行对原纸的彩色哑光水墨涂布;所述第二印刷部用于进行珠光层的涂布;所述第三印刷部的数量为三个,分别用于进行对纸张进行补色、触感层涂布以及背面过水防卷曲处理。
[0016]所述放卷部包括放卷托架1和放卷辊2;所述第一印刷部包括第一柔版、位于第一柔版上方的第二柔版、分别位于第一柔版和第二柔版下方的两个第一墨槽3、以及位于第二柔版上方的第一烘缸10;所述第二印刷部、第三印刷部均包括凹版、设置在凹版下方的第二墨槽12、以及设在在凹版上方的第二烘缸16;所述第一抛光部包括第一压光底辊17、第一压光辊18、以及设置在第一压光辊18上方的一个第三烘缸15;所述第二抛光部包括第二压光底辊19、第二压光辊20、以及设置在第二压光辊20上方的两个第四烘缸21,可以根据纸张的生产需求选择开启第四烘缸的个数。所述第一压光底辊17与所述第一压光辊18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压光底辊19与所述第二压光辊20之间均设置有容纳纸张通过的间隙;所述收卷部包括收卷托架22和收卷辊23。
[0017]所述第一柔版和第二柔版均包括取墨辊5、与取墨辊5表面抵接的转移辊6、与转移辊6表面抵接的柔印辊7、以及设置在柔印辊7上方的加压辊8;所述取墨辊5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墨槽3内;所述加压辊8与所述柔印辊7之间设置有容纳纸张通过的间隙。
[0018]所述凹版包括凹印辊13以及压印辊14;所述凹印辊13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墨槽12内;所述凹印辊13与所述压印辊14之间设置有容纳纸张通过的间隙。所述取墨辊5的一侧以及所述凹印辊13的一侧均设置有刮墨刀4。
[0019]所述第一柔版与所述第二柔版之间、所述第二柔版与所述第一烘缸10之间、所述
凹版与所述第二烘缸16之间、所述第一压光辊18与所述第三烘缸15之间、所述第二压光辊20与所述第四烘缸21之间、第二印刷部与所述第一抛光部之间、所述第三印刷部与所述第二抛光部之间、所述第四烘缸21与所述收卷部之间均设置有导纸辊9。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彩色触感珠光纸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机架(11)左侧的放卷部,从左往右依次设置在机架(11)上的第一印刷部、第二印刷部、第一抛光部、第三印刷部、第二抛光部,以及设置在机架(11)右侧的收卷部;其中,所述第三印刷部的数量为一个以上;所述放卷部包括放卷托架(1)和放卷辊(2);所述第一印刷部包括第一柔版、位于第一柔版上方的第二柔版、分别位于第一柔版和第二柔版下方的两个第一墨槽(3)、以及位于第二柔版上方的第一烘缸(10);所述第二印刷部、第三印刷部均包括凹版、设置在凹版下方的第二墨槽(12)、以及设在凹版上方的第二烘缸(16);所述第一抛光部包括第一压光底辊(17)、第一压光辊(18)、以及设置在第一压光辊(18)上方的若干个第三烘缸(15);所述第二抛光部包括第二压光底辊(19)、第二压光辊(20)、以及设置在第二压光辊(20)上方的若干个第四烘缸(21);所述第一压光底辊(17)与所述第一压光辊(18)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压光底辊(19)与所述第二压光辊(20)之间均设置有容纳纸张通过的间隙;所述收卷部包括收卷托架(22)和收卷辊(2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彩色触感珠光纸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版和第二柔版均包括取墨辊(5)、与取墨辊(5)表面抵接的转移辊(6)、与转移辊(6)表面抵接的柔印辊(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元红王兴德吴术林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千卡绘纸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