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851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通过优化中框结构,即第一支撑部和第二子支撑部形成第一台阶结构,以及设置用于避让背光源发出的光以使背光源发出的光入射至扩散板的边缘区域的避让部,可以使得光源发出的光线有效达到模组边缘,避免光线被遮挡的问题。避免光线被遮挡的问题。避免光线被遮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显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中。LCD显示器是一种被动发光显示器,其显示屏本身并不能发光,而是由显示屏背后的背光模组照亮的。
[0003]目前“全面屏”在手机圈已经成为了标配,极高的屏占比能给用户带来宽广的视野。而全面屏不仅仅适用于手机,智能电视经过多年的更新换代,机身边框也早已从开始的几厘米宽度进化为几毫米,高屏占比的电视逐渐进入到消费级领域。
[0004]但是目前有的电视虽然号称全面屏,但只是边框比较窄,实际上还是比较容易发现四周黑色粗边,并且完全没有预期中的那么窄。而真正的全面屏电视,边框极窄,不仔细看几乎可以忽略,一体化的视觉效果冲击明显。
[0005]不过相对于手机,由于屏幕边缘的黑矩阵(BM)区极窄,真正的全面屏电视的技术难点要大很多,不仅面板设计上需要重新布局内部的驱动电路及周边封装设计,而且在屏幕贴合组装技术上亦需要进一步突破,所以目前真正的全面屏电视在市场上很少见。
[0006]目前,研发并量产的全面屏的液晶屏边缘的BM宽度只有0.5mm

0.9mm,在屏幕贴合组装时,一般通过透明UV胶将Panel(面板)的边缘与中框的支撑面粘结在一起,由于透明UV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导致一部分胶会进入Panel的有效显示区以内,造成液晶屏显示边缘有效显示区域内的像素被遮挡。另外,在全面屏液晶显示屏产品的推广过程中,全面屏与客户端背光源的贴合匹配也是一项较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以解决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边缘像素被遮挡导致边缘发暗的问题。
[000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0009]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和包围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
[0010]背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设置,所述背板包括底壁及由所述底壁向所述显示面板一侧延伸的侧壁;
[0011]背光源,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板之间,所述背光源包括设置于所述背板的底壁上的光源以及设置于所述光源的出光侧的扩散板;
[0012]中框,所述中框包括第一支撑部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连接的第二支撑部,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一支撑部通过第一粘结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连接的第一子支撑部,与所述第一子支撑部面向所述光源一侧的侧边连接的第二子支撑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子支撑部背离所述第一子支撑部的侧边连接的避让部;所述第一子支撑部和所述避让部之间形
成容纳空间,所述背板的侧壁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子支撑部形成第一台阶结构,所述避让部的顶部到所述背板的底壁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子支撑部的顶部到所述背板的底壁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所述扩散板的边缘区域固定于所述第二子支撑部之上。
[0013]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还包括导光条,所述导光条位于所述扩散板和所述第二子支撑部之间,所述避让部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避让部和所述第二子支撑部形成第二台阶结构;所述导光条被配置为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扩散导出至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边缘。
[0014]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导光条与所述第二子支撑部之间通过第一光学胶连接,所述导光条与所述扩散板之间通过第二光学胶连接。
[0015]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还包括导光条,所述导光条位于所述扩散板和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所述避让部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直角三角形的斜面靠近所述光源;所述导光条被配置为将所述扩散板出射的光扩散导出至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边缘。
[0016]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导光条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通过第一光学胶连接,所述导光条与所述扩散板之间通过第二光学胶连接。
[0017]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背板还包括与所述侧壁连接的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底壁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三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子支撑部的底部;
[0018]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外边框,所述外边框和所述显示面板的侧边通过第二粘结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粘结层内具有铁粉;
[0019]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磁条,所述磁条固定于所述第三支撑部上,所述磁条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二粘结层内的铁粉具有吸引力。
[0020]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磁条位于所述第三支撑部背离所述第一子支撑部的一侧,所述磁条的底面与所述背板的底壁的底面齐平设置。
[0021]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磁条位于所述第三支撑部和所述第一子支撑部之间,所述第三支撑部的底面与所述背板的底壁的底面齐平设置。
[0022]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外边框,所述外边框面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内壁具有遮光泡棉,所述显示面板的侧边面向所述外边框的一侧具有侧边密封胶,所述外边框通过所述遮光泡棉和所述侧边密封胶与所述显示面板的侧边固定连接。
[0023]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中框和所述外边框为一体结构。
[0024]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外边框的侧壁中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部搭接处具有凹槽,所述第一粘结层位于所述凹槽内。
[0025]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凹槽的形状为弧
形。
[0026]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通过优化中框结构,即第一支撑部和第二子支撑部形成第一台阶结构,以及设置用于避让背光源发出的光以使背光源发出的光入射至扩散板的边缘区域的避让部,可以使得光源发出的光线有效达到模组边缘,避免光线被遮挡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和包围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背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设置,所述背板包括底壁及由所述底壁向所述显示面板一侧延伸的侧壁;背光源,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板之间,所述背光源包括设置于所述背板的底壁上的光源以及设置于所述光源的出光侧的扩散板;中框,所述中框包括第一支撑部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连接的第二支撑部,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一支撑部通过第一粘结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连接的第一子支撑部,与所述第一子支撑部面向所述光源一侧的侧边连接的第二子支撑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子支撑部背离所述第一子支撑部的侧边连接的避让部;所述第一子支撑部和所述避让部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背板的侧壁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子支撑部形成第一台阶结构,所述避让部的顶部到所述背板的底壁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子支撑部的顶部到所述背板的底壁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所述扩散板的边缘区域固定于所述第二子支撑部之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光条,所述导光条位于所述扩散板和所述第二子支撑部之间,所述避让部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避让部和所述第二子支撑部形成第二台阶结构;所述导光条被配置为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扩散导出至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边缘。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条与所述第二子支撑部之间通过第一光学胶连接,所述导光条与所述扩散板之间通过第二光学胶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光条,所述导光条位于所述扩散板和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所述避让部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直角三角形的斜面靠近所述光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文波刘健明康伟王超越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