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强专利>正文

口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8175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口琴乐器,具有十二平均律音孔,并采用双行吹吸交替排列,从而组成两个大三和弦与两个小三和弦。它克服了复音口琴缺少五个变化音孔,双簧发音,音序颠倒等缺点。能奏出更多和声,且具有双行转换演奏自如等优点。是可以单音独奏的正规乐器。

Harmonica

A harmonica, with twelve on average and double row holes, blowing and suction alternately arranged to form two major triads and two chords mistress. It overcomes the lack of a five hole harmonica change, a reversal of disadvantages such as pronunciation, sequencer. Can play more harmony,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double line conversion and so on. Is a formal instrument that can be played in a single t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乐器领域。
技术介绍
复音口琴由中间的琴格,琴格上下的座板,座板外的上下盖板,共五大部件组成。其琴格虽然呈双行排列,但由于上下两格同音,因而其音孔实质上为单行排列。即七个基本音孔按1、3、5为吹音,2、4、6、7为吸音,从左至右吹吸交替地排列成和声形式。其主要缺点是1、缺少五个变化音孔#1、#2、#4、#5、#6。因而无法转调,演奏半音。2、双簧发音难以控制,表现力较差,且音色无法与管弦乐队和谐。3、除中部一个八度外,其余音区均有音序颠倒现象,不利于记忆演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宗旨是,仅在复音口琴基本结构基础上,在仍然坚持音孔吹吸交替排列成和声形式的原则下,加入五个变化音孔。从乐理角度讲,十二平均律的各音阶,正好可以组成两个大三和弦与两个小三和弦。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每个八度的十二平均律音孔进行双行排列,每行六个音孔,两个三和弦,并通过吹吸交替排列加以区分。琴格的每格为一个音孔,每个音孔单簧发音(亦可双簧发音)。琴格的吹吸端部采用适合演奏时两行音孔快速转换的弧形设计。此方案不仅解决了复音口琴的三项主要缺点,而且能奏出更多的和声,是可以单音独奏的正规乐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大调音序排列与吹吸关系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小调音序排列与吹吸关系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两行音孔具体的音序排列,可以是每行一个大三和弦与一个小三和弦。也可以是一行两个大三和弦,另一行两个小三和弦。但音阶从左至右应逐步抬高,而不能出现颠倒(同一位置的上下两格没有高低限制)。吹吸关系可以是两个大三和弦为吹音,两个小三和弦为吸音。也可以是正好相反。或者一个大三和弦与一个小三和弦为吹音,而另两个三和弦为吸音。但每行音孔必须吹吸交替排列。上下两音孔可以吹吸相同,也可以吹吸不同。图1和图2示出了其中的两种情况。为了演奏时两行音孔转换的顺利进行,琴格前面的吹吸端部应向外突出,形成弧形隆起。且为了口与音孔吹吸时的密闭性(不漏气),吹吸端部的上下边缘均应相连封闭。即形成闭合环状(圆环或方环或介于二者之间)琴格音孔端口。从琴的横截面上看,弧形隆起的轮廓,呈中间一个大弧与对称的两侧小弧,三段圆弧相切连成的曲拱形态。如图3中H部分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口琴,由琴格、上下座板、上下盖板等构成,其特征是,十二平均律音孔呈双行排列,并吹吸交替地组成两个大三和弦与两个小三和弦,且琴格的吹吸端部具有适应双行音孔转换演奏的弧形隆起形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琴,由琴格、上下座板、上下盖板等构成,其特征是,十二平均律音孔呈双行排列,并吹吸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
申请(专利权)人:刘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