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杆锚固端结构和玻璃纤维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7772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锚杆锚固端结构和玻璃纤维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玻璃纤维筋锚杆锚固端与锚固体界面粘结强度不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锚杆锚固端结构包括连接板组件、螺母组件、螺栓组件和螺旋丝,螺母组件套接于锚杆的锚固端外并与锚杆固定连接;连接板组件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组件固定于螺母组件的两侧;螺旋丝套接于锚杆上,螺旋丝的一端固定至第一连接板的一侧,螺旋丝的另一端向远离第一连接板的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锚杆锚固端结构可显著提高锚杆锚固端与锚固体的粘结性能,避免锚杆与锚固体粘结脱开而失效,同时兼具定位和辅助安装作用,实际应用中安全可靠、绿色环保、施作方便、适用性强。适用性强。适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锚杆锚固端结构和玻璃纤维筋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锚杆锚固端结构和玻璃纤维筋。

技术介绍

[0002]基坑工程预应力锚索支护体系为临时性结构,在基坑支护结束后便失去作用。锚索部分中的杆体为钢绞线,该种结构至少存在如下缺陷:(1)钢绞线多应用于永久支护结构,其作为临时性结构短时间使用,造成了材料的极大浪费;(2)钢绞线长期埋于地下容易产生锈蚀,极易污染土壤及地下水;(3)部分预应力钢绞线锚索长度可达数十米,往往侵入红线外,邻近工程施作需要切除钢绞线,切除过程中钢绞线崩裂,会对切除人员造成潜在的危险。
[0003]根据基坑工程为临时性结构这一特点,拟采用玻璃纤维(GFRP)或其他符合材料代替钢绞线。玻璃纤维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FRP)的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由多股高性能连续纤维与合成树脂基体、固化剂经过特制的模具挤压、拉拢等成型工艺所形成的材料;高性能纤维为增强材料,合成树脂为基体材料。使用玻璃纤维制成的玻璃纤维筋具有以下性能:(1)抗拉性能高,其极限抗拉强度远高于同等直径的钢绞线和普通钢筋;(2)材料比重小,质量较轻,GFRP材料的比重仅为普通钢材的17%

25%,这能大幅度减少结构的自重,有利于快速施工;(3)耐腐蚀性能好,钢筋严重的腐蚀问题不会出现在GFRP筋中,由于加筋混凝土产生的裂缝而引发结构耐久性的问题也不会发生。将其用于各类腐蚀性环境建设,可达到延长结构维护周期、大幅降低结构后期维护成本的目的;(4)电磁绝缘性好,有利于对电磁影响有特殊要求的结构使用,如地铁隧道支护等;(5)优良的抗疲劳性能;(6)可塑性强,为满足各种生产建设需求,可以加工出外形构造形式不同的筋材。
[0004]由于玻璃纤维筋具有以上特性,因此由其取代钢绞线作为预应力锚索结构,具有可行性,且具有便于切割、绿色、环保以及可降低消耗的优势。然而申请人发现:玻璃纤维筋锚杆与水泥等材料形成的锚固体界面粘接强度不高,该界面易发生滑移破坏,极大地影响了玻璃纤维筋锚杆强度的发挥。因此,对玻璃纤维筋锚杆锚固端的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玻璃纤维筋锚杆锚固端与锚固体界面粘结性能,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锚杆锚固端结构和玻璃纤维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玻璃纤维筋锚杆锚固端与锚固体界面粘结强度不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的锚杆锚固端结构包括连接板组件、螺母组件、螺栓组件和螺旋丝,其中:所述螺母组件套接于锚杆的锚固端外并与所述锚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组件包括第
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套接于所述锚杆上,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安装螺栓组件并通过所述螺栓组件将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至所述螺母组件的两侧;所述螺旋丝套接于所述锚杆上,所述螺旋丝的一端固定至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螺母组件的一侧,所述螺旋丝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方向延伸。
[0008]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为方形或圆形结构,并且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厚度为10~50mm,直径小于锚孔的直径。
[0009]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中部,并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锚杆的直径并小于螺母的内径,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与所述锚杆的数量相匹配。
[0010]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边缘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0011]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螺母组件包括螺母,所述螺母的数量与所述锚杆的数量相匹配,所述螺母为内部中空的结构,所述螺母套接于所述锚杆的锚固端外并与所述锚杆固定连接。
[0012]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螺母的内径大于所述锚杆的外径,并且所述螺母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结构,所述第一螺纹结构与所述锚杆表面的第二螺纹结构相适配,并使所述螺母与所述锚杆通过所述第一螺纹结构和所述第二螺纹结构螺纹连接。
[0013]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螺母的内表面还设置有粘结层,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螺母和所述锚杆之间并通过所述粘结层使所述螺母与所述锚杆固定连接。
[0014]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螺栓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螺栓,并且所述螺栓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数量相匹配,并通过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的所述螺栓将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于螺母的两侧。
[0015]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螺旋丝为弹簧状,并且所述螺旋丝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直径。
[0016]本技术的玻璃纤维筋,包括玻璃纤维筋锚杆和本技术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锚杆锚固端结构,并且所述锚杆锚固端结构安装于所述玻璃纤维筋锚杆的端部。
[0017]本技术提供的锚杆锚固端结构和玻璃纤维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8]本技术的锚杆锚固端结构,包括连接板组件、螺母组件、螺栓组件和螺旋丝,其中,螺母组件套接于锚杆的锚固端外并与锚杆固定连接,两块连接板通过螺栓组件固定在螺母组件的两侧,在使用过程中,锚杆受到的拉力将通过第一连接板以压力的形式传递给锚固体,通过设置于第一连接板一侧的螺旋丝,可防止锚杆受拉时破坏连接板附近的锚固体。可见,通过本技术的锚杆锚固端结构,可使原来以锚固体与锚杆的粘结力为主的受拉模式转换为锚固体与锚杆粘结力的受拉模式和连接板挤压锚固体的受压模式,本技术的双模式大大提高了锚杆的抗拉强度,可使锚杆的抗拉强度充分得到发挥。即本技术的锚杆锚固端结构可显著提高锚杆锚固端与锚固体的粘结性能,避免锚杆与锚固体粘结脱开而失效,同时兼具定位和辅助安装作用,实际应用中安全可靠、绿色环保、施作方便、适用性强。
[0019]本技术的玻璃纤维筋,通过在玻璃纤维筋锚杆的端部安装本技术任一技术方案的锚杆锚固端结构,可显著提高玻璃纤维筋锚杆锚固端与锚固体的粘结性能,避免玻璃纤维筋锚杆与锚固体粘结脱开而失效,大大提高了玻璃纤维筋锚杆的抗拉强度,可充分发挥玻璃纤维筋锚杆抗拉强度高的优势。
[0020]即本技术的锚杆锚固端结构和玻璃纤维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玻璃纤维筋锚杆锚固端与锚固体界面粘结强度不高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杆锚固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组件、螺母组件、螺栓组件和螺旋丝(15),其中:所述螺母组件套接于锚杆(20)的锚固端外并与所述锚杆(2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所述第一连接板(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11)和第二安装孔(112),所述第一安装孔(111)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板(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套接于所述锚杆(20)上,所述第二安装孔(112)用于安装螺栓组件并通过所述螺栓组件将所述第一连接板(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固定至所述螺母组件的两侧;所述螺旋丝(15)套接于所述锚杆(20)上,所述螺旋丝(15)的一端固定至所述第一连接板(11)远离所述螺母组件的一侧,所述螺旋丝(15)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11)的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杆锚固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为方形或圆形结构,并且所述第一连接板(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的厚度为10~50mm,直径小于锚孔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杆锚固端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安装孔(111)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的中部,并且所述第一安装孔(111)的直径大于所述锚杆(20)的直径并小于螺母(13)的内径,所述第一安装孔(111)的数量与所述锚杆(20)的数量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杆锚固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孔(112)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靠近边缘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二安装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刘鹏郑仔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