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梁构件变形校正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7214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梁构件变形校正工装,包括龙门架底架,龙门架第一立柱、龙门架第二立柱和龙门架扁担,其中龙门架第一立柱和龙门架第二立柱分别位于龙门架底架两侧且与龙门架底架之间固定连接,龙门架扁担贯穿龙门架第一立柱和龙门架第二立柱且与龙门架第一立柱和龙门架第二立柱之间均为固定连接,龙门架底架中间部分设有校正部,校正部与龙门架底架之间固定连接,龙门架第一立柱底部和龙门架第二立柱底部均设有移动部,移动部与龙门架第一立柱和龙门架第二立柱之间均为固定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效果显著,减少了校正的工艺步骤流程,省事省力,为企业减少了校正的经济投入,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和使用价值。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和使用价值。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和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梁构件变形校正工装


[0001]本技术属于钢结构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钢梁构件变形校正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实腹钢梁构件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非常的广泛,但是实腹钢梁构件由于其腹板在厚度和宽度过大时(一般为8mm以下),在焊接结束后其腹板波幅变形校正非常麻烦,传统工艺流程中需要淬火和回火之后再用榔头进行锤击,不仅加工的工艺流程非常麻烦,而且耗时耗力,增加了企业在校正阶段的经济投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校正腹板省时省力的一种钢梁构件变形校正工装。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梁构件变形校正工装,包括龙门架底架,龙门架第一立柱、龙门架第二立柱和龙门架扁担,其中龙门架第一立柱和龙门架第二立柱分别位于龙门架底架两侧且与龙门架底架之间固定连接,龙门架扁担贯穿龙门架第一立柱和龙门架第二立柱且与龙门架第一立柱和龙门架第二立柱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龙门架底架中间部分设有校正部,校正部与龙门架底架之间固定连接,龙门架第一立柱底部和龙门架第二立柱底部均设有移动部,移动部与龙门架第一立柱和龙门架第二立柱之间均为固定连接,移动部与龙门架底架之间活动连接。
[0005]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钢梁构件变形校正工装,所述校正部包括压模、垫模和千斤顶,其中,压模呈“工”字形,垫模为矩形支架,垫模与所述龙门架底架之间焊接。
[0006]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钢梁构件变形校正工装,所述移动部包括第一移动套和第二移动套,第一移动套和第二移动套采用四块钢板焊接而成的空心箱体。
[0007]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钢梁构件变形校正工装,所述第一移动套与所述第一立柱之间焊接,所述第二移动套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焊接,第一移动套和第二移动套套接在所述龙门架底架上。
[0008]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钢梁构件变形校正工装,所述千斤顶采用钢城公司的QL系列的螺旋千斤顶,千斤顶顶力为16吨。
[0009]采用本技术方案,在焊接结束后其腹板波幅变形校正采用本工装和本校正方法,可以在对腹板进行校正时仅需进行淬火回火的火焰加热,无需使用榔头进行对构件锤击,待构件冷却后,效果显著,减少了校正的工艺步骤流程,省事省力,为企业减少了校正的经济投入,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和使用价值。
[0010]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1]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轴侧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4]图中标记为:1、龙门架底架;2、龙门架第一立柱;3、龙门架第二立柱; 4、龙门架扁担;5、第一移动套;6、第二移动套;7、千斤顶;8、压模;9、垫模;10、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0016]图1为本技术的轴侧视图;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钢梁构件变形校正工装,包括龙门架底架1,龙门架第一立柱 2、龙门架第二立柱3和龙门架扁担4,其中龙门架第一立柱2和龙门架第二立柱3分别位于龙门架底架1两侧且与龙门架底架1之间固定连接,龙门架扁担4贯穿龙门架第一立柱2和龙门架第二立柱3且与龙门架第一立柱2和龙门架第二立柱3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龙门架底架1中间部分设有校正部,校正部与龙门架底架1之间固定连接,龙门架第一立柱2底部和龙门架第二立柱3底部均设有移动部,移动部与龙门架第一立柱2和龙门架第二立柱3之间均为固定连接,移动部与龙门架底架1之间活动连接校正部包括压模8、垫模9和千斤顶7,其中,压模8呈“工”字形,垫模9为矩形支架,垫模9与所述龙门架底架1之间焊接;移动部包括第一移动套5和第二移动套6,第一移动套5和第二移动套6采用四块钢板焊接而成的空心箱体;第一移动套5与所述第一立柱2之间焊接,所述第二移动套6与所述第二立柱3 之间焊接,第一移动套5和第二移动套6套接在所述龙门架底架1上;千斤顶7采用钢城公司的QL系列的螺旋千斤顶,千斤顶7顶力为16吨。
[0017]使用时,将构件10平放在垫模9上,对准垫模9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然后再将压模8压在构件10上,也要对准中心位置,将千斤顶7安放在压模 8的宽度中心位置,然后插进龙门架扁担4,千斤顶7缓缓的向上顶起,使压模8与构件10的腹板表面压平、压紧,以无间隙为准;选用火焰能量较为集中的烤炬,选用火焰发热量较大的能源,如氧气
‑‑
乙炔混合气体,在调整火焰类型时,应调整为略带氧化焰;调整好火焰后,将烤嘴靠近压模8的边缘,离腹板一定距离的位置进行加热*(烤嘴离腹板的距离为10mm),烤嘴应略为向加热反方向倾斜(烤嘴与加热反方向的倾斜角度为80
°
),等钢板被加热到暗红色时(构件加热为暗红色的温度为600
°
),烤嘴沿着压模8的边缘均匀的向前直线移动,加热温度始终控制掌握在暗红色状态,为了加快冷却速度,促使钢板及时收缩,在缓冷区内用湿毛巾覆盖,待腹板的一侧加热完毕后,用上述方法在另一侧进行加热,长构件10可以分段校正。
[0018]采用本技术方案,在焊接结束后其腹板波幅变形校正采用本工装和本校正方法,可以在对腹板进行校正时仅需进行淬火回火的火焰加热,无需使用榔头进行对构件锤击,待构件冷却后,效果显著,减少了校正的工艺步骤流程,省事省力,为企业减少了校正的经济投入,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和使用价值。
[001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梁构件变形校正工装,包括龙门架底架,龙门架第一立柱、龙门架第二立柱和龙门架扁担,其中龙门架第一立柱和龙门架第二立柱分别位于龙门架底架两侧且与龙门架底架之间固定连接,龙门架扁担贯穿龙门架第一立柱和龙门架第二立柱且与龙门架第一立柱和龙门架第二立柱之间均为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架底架中间部分设有校正部,校正部与龙门架底架之间固定连接,龙门架第一立柱底部和龙门架第二立柱底部均设有移动部,移动部与龙门架第一立柱和龙门架第二立柱之间均为固定连接,移动部与龙门架底架之间活动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梁构件变形校正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部包括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猛徐德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联绿建钢构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