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钢筋笼保护层厚度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6916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钢筋笼保护层厚度的装置,涉及混凝土基础施工领域。电力工程山地掏挖基础浇制过程中,钢筋笼容易受混凝土冲击而倾斜,导致两侧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均匀,传统方法采用石块或木条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容易掉进混凝土中,影响浇制质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用于设置在保护层内的垫块和用于操作垫块竖向移动的操作杆,操作杆包括连接杆和若干根旋接杆,垫块上部、中部、下部分别为下大上小的金字塔形状,矩形体形状和下小上大的倒金字塔形状。该装置在可靠支撑钢筋笼的同时能全深度均匀控制保护层的厚度,防止钢筋笼因受混凝土冲击而倾斜导致两侧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均匀的问题出现,保障混凝土基础浇制质量,并且竖向移动调节方便。竖向移动调节方便。竖向移动调节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钢筋笼保护层厚度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基础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钢筋笼保护层厚度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力工程山地掏挖基础浇制过程中,钢筋笼容易受混凝土冲击而倾斜,导致两侧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均匀。传统方法采用石块或木条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石块容易掉落,掉进混凝土中影响浇制质量;木条虽可固定和拔取,但是移动调节位置不方便,也无法满足各种深度基坑要求,长木条材料不便整根截取或连接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控制钢筋笼保护层厚度的装置,以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保障基础浇制质量为目的。为此,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4]一种控制钢筋笼保护层厚度的装置,包括用于设置在保护层内的垫块和用于操作垫块竖向移动的操作杆,所述的操作杆与垫块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在使用时,在底部有适量混凝土的基坑内,只要使用3套该装置成正三角形布置于钢筋保护笼外侧,使装置置于基坑侧壁和钢筋保护笼之间的保护层空间内,垫块的宽度根据钢筋保护层厚度而定,随着浇筑混凝土面的上升,通过操作杆相应提升垫块的高度位置,通过该操作,该装置在可靠侧向支撑钢筋笼的同时能全深度均匀控制保护层的厚度,能有效防止钢筋笼因受混凝土冲击而倾斜导致两侧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均匀的问题出现,保障混凝土基础浇制质量,使用完成后,装置拔出后拆除。
[0005]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操作杆包括连接杆和若干根旋接杆,所述的连接杆的下端连接于垫块的上端,所述的连接杆的上端设有旋接接头,所述的旋接杆的两端均设有旋接接头,旋接杆的其中一端的旋接接头与连接杆上的旋接接头相同,旋接杆上另一端旋接接头与连接杆上的旋接接头相配。通过连接杆和若干根旋接杆组成操作杆,操作杆的长度根据基坑深度由连接杆和相应数量的旋接杆连接组成,旋接杆在装置下放时接续,在提升时拆除,不但便于操作,并且便于携带和搬运。
[0006]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垫块包括垫块上部、垫块中部和垫块下部,所述的垫块中部为矩形体形状;垫块上部与垫块中部之间圆弧过渡;垫块中部与垫块下部之间圆弧过渡。矩形体形状承受四个侧面的较大的受力面,使装置不容易倾倒。圆弧过渡方便上拔和下插。
[0007]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垫块上部为下大上小的金字塔形状。降低了装置上提时的阻力,便于上提。
[0008]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垫块下部为下小上大的倒金字塔形状。便于装置适当下放,在有混凝土需要适当下沉时,下沉阻力小。
[0009]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连接杆与垫块之间螺纹连接。方便安装和拆除,便于携带。
[0010]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旋接杆的长度在0.8

1.2米之间。旋接杆长度合理,方便携带搬运和连接操作。
[0011]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垫块宽度小于保护层宽度在1cm之内。使垫块略小于保护层宽度,不但方便上提和下放,而且能有效保证钢筋笼的侧向支撑。
[0012]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垫块宽度在4

6cm之间。该尺寸符合通常的保护层厚度的支撑要求。
[0013]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垫块、连接杆和旋接杆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可有效防止腐蚀,便于长期重复使用。
[0014]有益效果:该装置在可靠支撑钢筋笼的同时能全深度均匀控制保护层的厚度,能有效防止钢筋笼因受混凝土冲击而倾斜导致两侧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均匀的问题出现,保障混凝土基础浇制质量,并且可重复使用,垫块上下两端的金字塔斜面形状方便降低装置上提和下沉时的混凝土阻力,竖向移动调节方便,可接续的旋接杆方便根据基坑的深度进行接续,整体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装置在基坑内的布置示意图。
[0018]图中:1

垫块;2

操作杆;3

钢筋笼;4

保护层;5

基坑侧壁;201

连接杆;202

旋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0]实例一
[0021]如图1、3所示,一种控制钢筋笼保护层厚度的装置,包括用于设置在保护层4内的垫块1和用于操作垫块1的竖向移动的操作杆2,操作杆2与垫块1的上端可拆卸连接。
[0022]为了使垫块1不易侧倾,所述的垫块1包括垫块上部、垫块中部和垫块下部,所述的垫块中部为矩形体形状;垫块上部与垫块中部之间圆弧过渡;垫块中部与垫块下部之间圆弧过渡。矩形体形状承受四个侧面的较大的受力面,使垫块1在保护层4较宽时不易侧倾。
[0023]为了降低上提阻力,垫块上部为下大上小的金字塔形状。降低了装置上提时的阻力,便于上提。
[0024]为了降低下沉阻力,垫块下部为下小上大的倒金字塔形状。便于装置适当下放,在有混凝土需要适当下沉时,下沉阻力小。
[0025]为了便于安装、拆除和携带,操作杆2与垫块1之间螺纹连接。方便安装和拆除,便于携带。
[0026]为了符合通常的保护层4厚度要求,本实例中,垫块1宽度为5cm,保护层4的宽度为5.5cm。符合通常的保护层4厚度要求。
[0027]为了便于长期重复使用,本实例中,垫块1和操作杆2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可有效防止腐蚀,便于长期重复使用。
[0028]在使用时,在底部有适量混凝土的基坑内,只要使用3套该装置成正三角形布置于钢筋保护笼外侧,使装置置于基坑侧壁5和钢筋保护笼之间的保护层4空间内,随着浇筑混凝土面的上升,通过操作杆2相应提升垫块1的高度位置,通过该操作,该装置在可靠侧向支撑钢筋笼3的同时能全深度均匀控制保护层4的厚度,能有效防止钢筋笼3因受混凝土冲击而倾斜导致两侧钢筋保护层4厚度不均匀的问题出现,保障混凝土基础浇制质量,浇筑完成后,装置拔出,分拆垫块1和操作杆2。
[0029]实例二
[0030]与以上实例一所不同的是,如图1

3所示,操作杆2包括连接杆201和旋接杆202,连接杆201的下端连接于垫块1的上端,连接杆201的上端设有旋接接头,旋接杆202的两端均设有旋接接头,旋接杆202的其中一端的旋接接头与连接杆201上的旋接接头相同,旋接杆202上另一端旋接接头与连接杆201上的旋接接头相配,根据基坑的深度,通过在连接杆201上依次旋接相应数量的旋接杆202组成操作杆2,旋接杆202在装置下放时接续,在提升时拆除,不但便于操作,并且由于把长操作杆2分解成短的连接杆201和旋接杆202,便于携带和搬运。
[0031]为了更方便旋接杆202的携带搬运和连接操作,旋接杆202的长度为1米。旋接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钢筋笼保护层厚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设置在保护层(4)内的垫块(1)和用于操作垫块(1)的竖向移动的操作杆(2),所述的操作杆(2)与垫块(1)的上端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钢筋笼保护层厚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杆(2)包括连接杆(201)和若干根旋接杆(202),所述的连接杆(201)的下端连接于垫块(1)的上端,所述的连接杆(201)的上端设有旋接接头,所述的旋接杆(202)的两端均设有旋接接头,旋接杆(202)的其中一端的旋接接头与连接杆(201)上的旋接接头相同,旋接杆(202)上另一端旋接接头与连接杆(201)上的旋接接头相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制钢筋笼保护层厚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垫块(1)包括垫块上部、垫块中部和垫块下部,所述的垫块中部为矩形体形状;垫块上部与垫块中部之间圆弧过渡;垫块中部与垫块下部之间圆弧过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控制钢筋笼保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超周城林廖志丰吴荣华叶建云鲍庆曹文明谢明法沈仕洲苏祥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