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安徽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激光雷达安全控制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6757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激光雷达安全控制的装置,涉及激光雷达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生物感知器、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激光器调节模块和探测器调节模块;所述生物感知器用于为该装置提供信号输入并感应识别靠近激光雷达系统米以内生物体特征信息;所述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用于识别生物体特征信息并对激光器调节模块和探测器调节模块的状态进行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基于生物体识别技术,快速感知生物体的体征,自动、智能地与激光器控制系统联动,通过连续、渐变地调节激光器的控制电流或电压信号,缓冲式地改变激光雷达工作状态,既有效地保护入侵激光雷达系统的生物体,又有效地保护激光雷达系统本身。统本身。统本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雷达安全控制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激光雷达
,具体是一种激光雷达安全控制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激光雷达是一种主动式的现代光学遥感设备,是传统的无线电或微波雷达向光学频段的延伸。大气探测激光雷达以激光作为发射光源,依据大气对激光的散射和吸收等物理过程,通过定量的分析激光大气回波信号,来探测各种大气要素。与传统雷达的探测源相比,激光具有高亮度、高准直度以及短脉冲等特性,这使得激光雷达具有很高的空间、时间分辨能力和很高的探测灵敏度,很适合用于大气的探测和研究。
[0003]目前环境、气象、科研机构等较广泛地利用激光雷达开展观测和研究,较多的激光雷达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大气分子探测激光雷达、气溶胶和云探测激光雷达、多普勒激光雷达;针对上述各种激光雷达,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均面临安全性问题,由于激光的能量、激光的波长不可见性等特点,激光雷达对人体或其他生物体的损害事件常有发生。为有效地对激光雷达的安全性进行防护,尤其是有效地避免激光器对人体的损伤,国内外已进行多种尝试。加装光隔离装置:例如在通光的光路上加入隔离防护装置,物理隔离人体各部位在激光发射或辐照区域。加装手动控制装置:人为进行激光工作的控制操作,当人体靠近激光雷达时,通过物理按钮等强制关闭激光器。
[0004]传统技术可以起到有效地防护激光雷达安全的目的,但是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加装的光隔离装置会增加激光雷达系统的复杂性,导致激光雷达系统在安装、调试过程中,无法简洁地考察光路,无法快速地完成调试,耗费大量的人力投入,同时对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过高,不利于生态环境、气象、科研院所等管理部门的业务化运行。
[0005]加装的手动控制装置,对人的精力、注意力要求较高,当实验程序复杂时,无法兼顾到人员出现或移动的位置,导致损伤事件依然发生。
[0006]无论是光隔离装置或者手动控制装置,均会对激光雷达的运行造成“硬损伤”,即存在强制性关停激光雷达运行的可能性,这种方式会大大损害激光雷达整机系统的寿命,导致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雷达安全控制的装置,以达到保护人体健康和活体动物免受激光伤害的目的。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激光雷达安全控制的装置,包括生物感知器、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激光器调节模块和探测器调节模块;所述生物感知器用于为该装置提供信号输入并感应识别靠近激光雷达系统米以内生物体特征信息;所述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用于识别生物体特征信息并对激光器调节模块和探测器调节模块的状态进行控制;所述激光器调节模块用于在数据采
集与控制系统的控制下以线性衰减的方式调节激光器的电流及电压数据;所述探测器调节模块用于在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对探测器的电压控制信号进行调节。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生物感知器包括红外识别模块和音像拍摄模块;所述红外识别模块用于通过红外线进行生物体的识别;所述音像拍摄模块用于对入侵生物体进行影像拍摄。
[0010]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生物体特征信息包括体温、形态特征和移动速度。
[0011]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包括数据处理模块和信号控制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快速对入侵生物体信息进行有效性识别并分类出入侵生物体是否为生物活体;所述信号控制模块用于在提取到生物活体信息后,对激光器电流或电压调节系统进行控制和对探测器电压系统进行控制。
[0012]在一种可选方案中:该装置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与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并由其控制发出警示声音。
[00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装置应用于激光雷达系统中后,可以实现激光器安全性的自动防护。不需要人工的介入或干预。本专利技术装置对入侵的生物体进行算法植入,快速地识别入侵生物体的特征,以便有效地进行安全性操作。本专利技术装置对激光雷达的激光器和探测器同步进行控制,并且调节幅度逐渐改变,有效保护激光雷达系统的关键部件的寿命与安全。本专利技术装置可以有效保护激光雷达系统1米范围内的生物体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注释:生物感知器1、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2、激光器调节模块3、探测器调节模块4、报警模块5。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形状、厚度或高度可扩大或缩小。本专利技术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范围。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激光雷达安全控制的装置,包括生物感知器1、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2、激光器调节模块3和探测器调节模块4;所述生物感知器1用于为该装置提供信号输入并感应识别靠近激光雷达系统1米以内生物体特征信息;所述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2用于识别生物体特征信息并对激光器调节模块3和探测器调节模块4的状态进行控制;所述激光器调节模块3用于在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2的控制下以线性衰减的方式调节激光器的电流及电压数据;所述探测器调节模块4用于在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2的控制下对探测器的电压控制信号进行调节;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入侵的生物体的特征进行识别和感知,判断入侵生物的安
全威胁,而控制激光器调节模块3对以线性衰减的方式调节激光器的电流及电压数据以及探测器调节模块4对探测器的电压控制信号进行调节;以避免入侵生物体的侵害,有效保护激光雷达系统的关键部件的寿命与安全以及雷达周围生物体的安全性;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生物感知器1包括红外识别模块和音像拍摄模块;所述红外识别模块用于通过红外线进行生物体的识别;所述音像拍摄模块用于对入侵生物体进行影像拍摄;所述生物感知器1的感知范围为1m;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生物体特征信息包括体温、形态特征和移动速度。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2包括数据处理模块和信号控制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快速对入侵生物体信息进行有效性识别并分类出入侵生物体是否为生物活体;所述信号控制模块用于在提取到生物活体信息后,对激光器电流或电压调节系统进行控制和对探测器电压系统进行控制;从而可有效对生物体的保护;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装置还包括报警模块5,所述报警模块5与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2电性连接并由其控制发出警示声音;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2同时与报警模块5联动,发出声音,以驱离生物体或提示生物体。
[0019]激光器电流或电压调节,一般地,激光器工作时靠激砺电流或高的电压泵浦出优质的激光束,因此,电流或电压信号是激光器的控制源。激光器电流或电压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雷达安全控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感知器、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激光器调节模块和探测器调节模块;所述生物感知器用于为该装置提供信号输入并感应识别靠近激光雷达系统米以内生物体特征信息;所述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用于识别生物体特征信息并对激光器调节模块和探测器调节模块的状态进行控制;所述激光器调节模块用于在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的控制下以线性衰减的方式调节激光器的电流及电压数据;所述探测器调节模块用于在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对探测器的电压控制信号进行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雷达安全控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感知器包括红外识别模块和音像拍摄模块;所述红外识别模块用于通过红外线进行生物体的识别;所述音像拍摄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界刘文清张天舒刘诚吕立慧项衍刘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