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部分面积优化的人脸识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式识别
,具体涉及一种人脸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使用深层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s,简称DCNNs)的嵌入(embedding)来进行人脸表征是人脸识别的首选方法。面部图像经过人脸对齐后,DCNNs将人脸图像映射为类内距离小且类间距离大的嵌入。
[0003]在训练DCNNs时,有两种类型的损失函数,分别是辨识型损失和验证型损失。前者主要由softmax分类输出单元和交叉熵损失构成。但是这一类损失函数有两个缺点:(1)线性变换矩阵的大小会随着身份数n的增加而增加;(2)模型所学特征在闭集分类问题中对于不同类别的可区分性很强,而在开集人脸识别任务中可区分性显著下降。另外一类是验证型损失函数,它们通过构造成对的或是三元组的样本来进行模型训练,例如三元组损失函数。构造样本对进行训练恰好模拟了人脸注册和测试的流程,模型不再需要softmax输出层进行分类,而是直接输出两张人脸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部分面积优化的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用类中心学习策略构造样本对;设训练集为x={x
uv
|u=1,
…
,U;v=1,
…
,V
u
},其中u和v表示第u个身份里的第v张面部图像,U是训练集中总身份数,V
u
是第u个身份所包含的面部图像数量,那么整个训练集中的面部图像数量为采用类中心学习法构造集合把每个身份当做一个类,给每个身份定义一个类中心向量w,记作在每一次迭代时,从训练集x中随机选取t1张面部图像,并将每张面部图像分别与每一个类中心进行组合,形成样本对,所有样本对形成集合其中包含了t1对正例和(t1U
‑
t1)对负例;所述类中心是随机初始化的,并且在每次迭代时通过反向传播进行更新;步骤2:提取面部图像的嵌入特征;将集合中的样本对输入DCNN,DCNN输出得到样本对的嵌入特征;步骤3:设计pAUC优化算法;步骤3
‑
1:定义训练集Γ={(x
n
,y
n
;l
n
)|n=1,2,
…
,M},其中x
n
和y
n
是步骤2输出的样本对嵌入特征,l
n
是用来判断x
n
和y
n
是否为同一身份的标签,如果x
n
和y
n
为同一身份,l
m
=1;否则l
n
=0;定义余弦相似度函数定义余弦相似度函数其中||
·
||为l2范数;则同一身份标签预测值为:其中θ是决策阈值;步骤3
‑
2:当θ给定后,计算真正例率TPR和假正例率FPR;TPR是指在所有的正例中,将同类样本l
n
=1正确预测为的比例;FPR是指在所有的负例中,将不同类样本l
n
=0错误预测为同一类的比例;在给定不同θ的情况下,得到一系列的{TPR(θ),FPR(θ)}值,从而以FPR为横轴,以TPR为纵轴,绘制ROC曲线;步骤3
‑
3:构造两个集合:P={(s
i
,l
i
=1)|i=1,2,
…
,I}
ꢀꢀꢀꢀꢀ
(3)N={(s
j
,l
j
=0)|j=1,2,
…
,J}
ꢀꢀꢀꢀ
(4)其中I+J=M,s
i
和s
j
分别为同一身份之间和不同身份之间的余弦相似度;步骤3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雷,唐林瑞泽,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