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度引线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60764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密度引线框架,包含框架、连接所述框架相对两边的连接条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条上的引脚组,每个所述引脚组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接触片,所述第二引脚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接触片,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具有一个弯折部。由于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增加了弯折部,在水平投影面上,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长度变短了,因此连接条之间的距离也可以缩短,也就是被切除的废料大大减少,同时也就提高了框架上的引脚密度。框架上的引脚密度。框架上的引脚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密度引线框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密度引线框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整流桥的引线框架,都是成对使用,参见图1和图2,图1中公开了整流桥框架的母板,图2中公开了整流桥框架的公板,母板和公板都包含框架1、连接框架1相对两边的连接条2和设置在连接条上的引脚组3。每个引脚组包括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第一引脚3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接触片3a,第二引脚32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接触片3b。
[0003]使用时,参见图3,公板盖在母板的上方,位于上方的第一接触片3a盖在下方的第二接触片3b上,位于上方的第二接触片3b盖在下方的第一接触片3a上。为了这种布置,所以连接条之间的距离必须达到一定值,这个数值的大小和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长度相关。
[0004]引脚的长度产品设计时已经确定了,无法更改,因此原先公板和母板上都有大量的空缺区域,这些都是从铜排上切下来的铜材料,十分浪费,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密度引线框架,能够缩短连接条之间的距离,减少材料的浪费,提高框架上的引脚密度。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密度引线框架,包含框架、连接所述框架相对两边的连接条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条上的引脚组,每个所述引脚组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接触片,所述第二引脚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接触片,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具有一个弯折部。由于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增加了弯折部,在水平投影面上,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长度变短了,因此连接条之间的距离也可以缩短,也就是被切除的废料大大减少,同时也就提高了框架上的引脚密度。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弯折部具有90
°
的转角。这种角度,会产生一个竖直部和一个水平部,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竖直部分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为零,遮掩可以尽可能的缩短引脚的投影长度。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从与所述连接条相接触的一端竖直往上转折,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的中间位置再往水平转折。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增加了弯折部,在水平投影面上,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长度变短了,因此连接条之间的距离也可以缩短,也就是被切除的废料大大减少,同时也就提高了框架上的引脚密度。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现有整流桥框架的母板的示意图。
[0011]图2为现有整流桥框架的公板的示意图。
[0012]图3为母板和公板组合状态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技术的示意图。
[0014]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5]图6为图4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7]参见图3至5,一种高密度引线框架,包含框架1、连接所述框架1相对两边的连接条2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条2上的引脚组3,每个所述引脚组3包括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所述第一引脚3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接触片3a,所述第二引脚32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接触片3b,所述第一引脚31和所述第二引脚32具有一个弯折部4。所述弯折部4具有90
°
的转角。这种角度,会产生一个竖直部和一个水平部,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竖直部分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为零,遮掩可以尽可能的缩短引脚的投影长度。
[0018]如何实现这个90
°
的转角,本实施例的方案是,所述第一引脚31和所述第二引脚32从与所述连接条2相接触的一端竖直往上转折,所述第一引脚31和所述第二引脚32的中间位置再往水平转折。这样第一接触片与第一引脚的转角就是90
°
,第二接触片和第二引脚的转角也是90
°

[0019]由于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增加了弯折部,在水平投影面上,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长度变短了,因此连接条之间的距离也可以缩短,也就是被切除的废料大大减少,同时也就提高了框架上的引脚密度。从图6和图1或图2的对比图可以看出,采用本申请的方案可以大大条引脚组的密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度引线框架,包含框架、连接所述框架相对两边的连接条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条上的引脚组,每个所述引脚组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接触片,所述第二引脚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接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具有一个弯折部。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红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福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