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通式工业气体浓度压力控制调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35855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通式工业气体浓度压力控制调节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外置排气筒主体,所述的外置排气筒主体内设有气体入口腔,所述的气体入口腔顶部连接有主排气道,所述的主排气道内设有可沿水平方向往复直线的浓度监测安装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监测器抵接件,在监测气体浓度过程中,监测器抵接件可对气体浓度监测器进行抵接,避免气体浓度监测器发生晃动或者被强气流吹落,提高了监测的精确度和安全性,并且当进入主排气道内的气体浓度过高时,通过气体压力调节连通组件,将外置排气筒主体内的侧部通道打开,可更加快速的排出气体,提高了排气的效率,调节简单便捷,电机自动化控制,自动化程度较高。化程度较高。化程度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通式工业气体浓度压力控制调节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自动化设备
,涉及一种连通式工业气体浓度压力控制调节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印在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气体,需要对此类工业气体进行一系列处理后排放,在排放过程中,需要通过排放设备进行气体浓度监测以及排放控制,现有的气体排放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对气体浓度监测时浓度检测器容易发生晃动或者被强气流吹落,监测的精确度和安全性较为一般,并且当气体浓度过高时,无法自动调节排气的大小,排气的效率较差。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人们经过不断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红外热成像工业气体浓度监测装置[申请号:202010823728.X],包括移动座,所述支撑板与移动座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减震弹簧,所述移动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行走轮,所述支撑板与移动座之间设有四个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中空杆,所述第一中空杆的内底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支撑板之间设有动力机构,所述螺纹杆上套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螺纹筒,所述螺纹筒贯穿第一中空杆的上端并与其滑动连接。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通过电力代替人力实现安装板的升降,满足实际使用需求更加方便快捷,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量,且方便对整个装置进行移动,进而便于检测使用,移动的过程中也可以对检测仪器进行缓冲减。但是该方案在对气体浓度监测时浓度检测器仍然容易发生晃动或者被强气流吹落,监测的精确度和安全性较为一般,并且当气体浓度过高时,无法自动调节排气的大小,存在排气的效率较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连通式工业气体浓度压力控制调节系统。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6]一种连通式工业气体浓度压力控制调节系统,包括外置排气筒主体,所述的外置排气筒主体内设有气体入口腔,所述的气体入口腔顶部连接有主排气道,所述的主排气道内设有可沿水平方向往复直线的浓度监测安装滑板,所述的浓度监测安装滑板上设有气体浓度监测器,所述的气体浓度监测器与主排气道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外置排气筒主体内设有若干沿外置排气筒主体中心线对称的监测器抵接件,所述的监测器抵接件与气体浓度监测器相抵接配合,所述的外置排气筒主体内还设有气体压力调节连通组件,所述的气体压力调节连通组件与主排气道的位置相对应。
[0007]在上述的一种连通式工业气体浓度压力控制调节系统中,所述的气体入口腔呈圆台状,所述的气体入口腔的直径由靠近向远离主排气道一端逐渐变大。
[0008]在上述的一种连通式工业气体浓度压力控制调节系统中,所述的气体压力调节连
通组件包括若干设置于外置排气筒主体内的减压连通侧道,所述的减压连通侧道与主排气道相连通,所述的外置排气筒主体上设有可沿竖直方向往复直线运动的压力调节阻挡件,所述的压力调节阻挡件与减压连通侧道的位置相对应。
[0009]在上述的一种连通式工业气体浓度压力控制调节系统中,所述的压力调节阻挡件包括设置于外置排气筒主体上的侧道通阻挡筒,所述的侧道通阻挡筒套设于外置排气筒主体外壁且侧道通阻挡筒与外置排气筒主体相滑动配合,所述的侧道通阻挡筒内设有若干侧道对应排气槽,所述的侧道对应排气槽的位置与减压连通侧道相对应。
[0010]在上述的一种连通式工业气体浓度压力控制调节系统中,所述的减压连通侧道呈倾斜设置,所述的侧道对应排气槽也呈倾斜设置,所述的外置排气筒主体顶部设有挡筒驱动件,所述的挡筒驱动件与侧道通阻挡筒相连。
[0011]在上述的一种连通式工业气体浓度压力控制调节系统中,所述的挡筒驱动件包括若干设置于外置排气筒主体顶部的挡筒直线驱动器,所述的挡筒直线驱动器的动力轴上连接有连接顶板,所述的连接顶板与侧道通阻挡筒相连,所述的外置排气筒主体顶部还设有隔热环套,所述的隔热环套与主排气道的位置相对应。
[0012]在上述的一种连通式工业气体浓度压力控制调节系统中,所述的气体浓度监测器上设有卡位块,所述的外置排气筒主体内设有卡位槽,所述的卡位块与卡位槽相卡接配合。
[0013]在上述的一种连通式工业气体浓度压力控制调节系统中,所述的监测器抵接件包括设置于外置排气筒主体内的抵接滑座,所述的抵接滑座可沿靠近或远离主排气道一侧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的抵接滑座上设有防偏套筒,所述的防偏套筒内设有检测器抵接弹块,所述的检测器抵接弹块与抵接滑座之间通过弹簧相连。
[0014]在上述的一种连通式工业气体浓度压力控制调节系统中,所述的检测器抵接弹块与气体浓度监测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外置排气筒主体内设有若干滑座直线驱动器,所述的滑座直线驱动器的动力轴与抵接滑座相连。
[0015]在上述的一种连通式工业气体浓度压力控制调节系统中,所述的外置排气筒主体底部设有螺接板。
[0016]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7]1、本技术通过设置监测器抵接件,在监测气体浓度过程中,监测器抵接件可对气体浓度监测器进行抵接,避免气体浓度监测器发生晃动或者被强气流吹落,提高了监测的精确度和安全性,并且当进入主排气道内的气体浓度过高时,通过气体压力调节连通组件,将外置排气筒主体内的侧部通道打开,可更加快速的排出气体,提高了排气的效率,调节简单便捷,电机自动化控制,自动化程度较高。
[0018]2、本技术在安装固定气体浓度监测器时,将气体浓度监测器移动至主排气道内,使得卡位块插入至卡位槽内,通过卡位块与卡位槽之间的卡接配合,可对气体浓度监测器进行固定,安装拆卸简单方便,大大降低了维修难度和成本。
[0019]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外置排气筒主体的截面示意图。
[0022]图中:外置排气筒主体30、气体入口腔31、主排气道32、浓度监测安装滑板33、气体浓度监测器34、监测器抵接件35、气体压力调节连通组件36、减压连通侧道37、压力调节阻挡件38、侧道通阻挡筒39、侧道对应排气槽40、挡筒驱动件41、挡筒直线驱动器42、连接顶板43、隔热环套44、卡位块45、卡位槽46、抵接滑座47、防偏套筒48、检测器抵接弹块49、滑座直线驱动器50、螺接板51。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0024]如图1、图2所示,一种连通式工业气体浓度压力控制调节系统,包括外置排气筒主体30,所述的外置排气筒主体30内设有气体入口腔31,所述的气体入口腔31顶部连接有主排气道32,所述的主排气道32内设有可沿水平方向往复直线的浓度监测安装滑板33,所述的浓度监测安装滑板33上设有气体浓度监测器34,所述的气体浓度监测器34与主排气道3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外置排气筒主体30内设有若干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通式工业气体浓度压力控制调节系统,包括外置排气筒主体(3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置排气筒主体(30)内设有气体入口腔(31),所述的气体入口腔(31)顶部连接有主排气道(32),所述的主排气道(32)内设有可沿水平方向往复直线的浓度监测安装滑板(33),所述的浓度监测安装滑板(33)上设有气体浓度监测器(34),所述的气体浓度监测器(34)与主排气道(3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外置排气筒主体(30)内设有若干沿外置排气筒主体(30)中心线对称的监测器抵接件(35),所述的监测器抵接件(35)与气体浓度监测器(34)相抵接配合,所述的外置排气筒主体(30)内还设有气体压力调节连通组件(36),所述的气体压力调节连通组件(36)与主排气道(32)的位置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通式工业气体浓度压力控制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入口腔(31)呈圆台状,所述的气体入口腔(31)的直径由靠近向远离主排气道(32)一端逐渐变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通式工业气体浓度压力控制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压力调节连通组件(36)包括若干设置于外置排气筒主体(30)内的减压连通侧道(37),所述的减压连通侧道(37)与主排气道(32)相连通,所述的外置排气筒主体(30)上设有可沿竖直方向往复直线运动的压力调节阻挡件(38),所述的压力调节阻挡件(38)与减压连通侧道(37)的位置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通式工业气体浓度压力控制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调节阻挡件(38)包括设置于外置排气筒主体(30)上的侧道通阻挡筒(39),所述的侧道通阻挡筒(39)套设于外置排气筒主体(30)外壁且侧道通阻挡筒(39)与外置排气筒主体(30)相滑动配合,所述的侧道通阻挡筒(39)内设有若干侧道对应排气槽(40),所述的侧道对应排气槽(40)的位置与减压连通侧道(37)相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军于河波田井呈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