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流扇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5600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流扇叶,包括马达壳和叶片,若干叶片均匀固定设于马达壳圆周外侧壁上,所述叶片的至少一侧叶面上形成有至少一条破风肋,所述破风肋为凸起状破风肋和凹陷状破风肋中至少一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风扇扇叶的叶片表面设置凸起状破风肋或者凹陷状破风肋,降低叶片表面气流剥离剪力,使得叶片表面气流形成规律的层流状态,避免气流在叶片表面产生湍流,有助于降低不平衡量、降低噪音、提高转速实现风扇运行时的静音,提高了风扇工作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稳流扇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风扇,特别涉及一种稳流扇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轴流风扇结构中,叶片绕着中心轴运转,风从进风口吸入,从出风口流出。风在吸入和流出过程中,气流与叶片相互作用产生噪音。为降低噪音,现有风扇中叶片尾端做成弧形,改善气流方向,降低来流紊流音,然而,这种结构,仅在叶片尾端做成弧形,仅能改变叶片边缘的气体流向,对于叶片表面的气流流向无法起到引导和改变,叶片表面的气流会与叶片表面产生紊流、撞击,风扇运行时噪音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稳流扇叶,该稳流扇叶能够使扇叶叶片表面的气流进行形成层流,风扇运行过程中噪音小。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稳流扇叶,包括马达壳和叶片,若干叶片均匀固定设于马达壳圆周外侧壁上,所述叶片的至少一侧叶面上形成有至少一条破风肋,所述破风肋为凸起状破风肋和凹陷状破风肋中至少一种。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破风肋为沿叶片旋转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结构。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破风肋横截面为圆弧形、V形或梯形结构中的一种,破风肋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为逐渐向叶片表面靠近的弧面或斜面。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破风肋与叶片的叶面通过圆角过渡衔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起状破风肋和凹陷状破风肋长度方向的两端均未伸出叶片边缘外侧。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起状破风肋沿其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伸出叶片边缘外侧设定距离。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叶片沿马达壳轴向两侧一一对应的形成有凸起状破风肋,且位于叶片两侧的凸起状破风肋伸出叶片边缘外侧的端部对接在一起,叶片两侧的凸起状破风肋对接在一起的部分形成包覆于叶片外侧的尖状结构。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破风肋为与马达壳同心的间隔排列弧形结构。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叶片在马达壳外侧呈螺旋状倾斜延伸。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叶片沿其旋转方向两端的厚度小于中间的厚度,叶片上下两侧叶面均为凸弧曲面,且叶片背向马达壳的尾端为凸弧曲面,叶片沿其旋转方向迎风侧为凹弧曲线,叶片沿其旋转方向背风侧为凸弧曲线。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风扇扇叶的叶片表面设置凸起状破风肋或者凹陷状破风肋,降低叶片表面气流剥离剪力,使得叶片表面气流形成规律的层流
状态,避免气流在叶片表面产生湍流,有助于降低不平衡量、降低噪音、提高转速实现风扇运行时的静音,提高了风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结构原理主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种结构原理主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第三种结构原理主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第三种结构原理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一种稳流扇叶,包括马达壳1和叶片2,若干叶片2均匀固定设于马达壳1圆周外侧壁上,所述叶片2的至少一侧叶面上形成有至少一条破风肋,所述破风肋为凸起状破风肋3和凹陷状破风肋4中至少一种。通过在叶片2的叶面上设置破风肋,破风肋使得在叶片2表面高速流动的气流形成层流,避免产生湍流,可以降低气流剥离剪力,有助于降低不平衡量、降低噪音、提高转速。
[0020]所述破风肋为沿叶片2旋转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结构。长条形结构可以延长经过破风肋产生层流的长度,使得叶片2表面气流都为层流,不会出现相互干扰。
[0021]所述破风肋横截面为圆弧形、V形或梯形结构中的一种,破风肋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为逐渐向叶片2表面靠近的弧面或斜面。通过圆弧形或V形横截面,可以降低破风肋对气流产生阻力,实现叶片2表面气流快速形成层流流动。
[0022]所述破风肋与叶片2的叶面通过圆角过渡衔接。圆角光滑,避免对气流产生阻力。
[0023]所述凸起状破风肋3和凹陷状破风肋4长度方向的两端均未伸出叶片2边缘外侧。破风肋完全位于叶片2表面,其与叶片2边缘可以对齐或者与叶片2边缘之间存在设定距离,气流先进入叶片2表面,然后由破风肋进行分流,使叶片2表面气流形成层流,避免产生湍流。
[0024]所述凸起状破风肋3沿其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伸出叶片2边缘外侧设定距离。凸起状破风肋3伸出叶片2边缘外侧,气流进入叶片2表面前即被破风肋分流,进入叶片2表面的气流已经形成稳定的层流。
[0025]所述叶片2沿马达壳1轴向两侧一一对应的形成有凸起状破风肋3,且位于叶片2两侧的凸起状破风肋3伸出叶片2边缘外侧的端部对接在一起,叶片2两侧的凸起状破风肋3对接在一起的部分形成包覆于叶片2外侧的尖状结构5。在叶片2两侧对应的形成凸起状破风肋3,凸起状破风肋3端部伸出叶片2边缘外侧的端部对接形成一个整体,破风肋可以两端都伸出叶片2边缘外侧,位于叶片2两侧的颇丰类就形成包覆于叶片2外侧的梭子状结构,实现破风的同时,降低对气流的阻流,实现气流以层流的方式稳定的高速流动,破风肋也可以仅一端形成伸出叶片2边缘外侧的结构,另一端收缩在叶片2内。
[0026]所述破风肋为与马达壳1同心的间隔排列弧形结构。避免气流流动过程中产生相互干扰。
[0027]所述叶片2在马达壳1外侧呈螺旋状倾斜延伸。
[0028]所述叶片2沿其旋转方向两端的厚度小于中间的厚度,叶片2上下两侧叶面均为凸
弧曲面,且叶片2背向马达壳1的尾端为凸弧曲面,叶片2沿其旋转方向迎风侧为凹弧曲线,叶片2沿其旋转方向背风侧为凸弧曲线。
[0029]叶片2沿其旋转方向两侧形成厚度薄,有利于气流顺利进出,叶片2中间厚度大,有利于提高叶片2强度,整体叶片2在各个方向都为弧形结构,有利于气流顺利流动,避免对气流产生阻力,降低紊流,降低噪音。
[0030]轴流扇叶由至少一片叶片2组成,每个叶片2的叶面上至少有一个凸筋或者凹槽,叶面设有与旋转方向相同的凸筋或凹槽,实现对气流的导向,形成降噪结构。
[0031]每片扇叶的破风肋可以做成一致的,也可以做成不一致的(如每个叶片2上的凸起状破风肋3或者凹陷状破风肋4形状选择一致的,或不一致,每个叶片2上也可以是凸起状破风肋3或者凹陷状破风肋4相结合,或者不同叶片2上选择不同类型的破风肋,如有的叶片2上选择凸起状破风肋3,有的叶片2上选择凹陷状破风肋4,亦或一个叶片2一面选择凸起状破风肋3,另一面选择凹陷状破风肋4,凸筋形状和尺寸以及凹槽形成和尺寸也可以相同或不同),通过计算达到分解转动时产生的音频达到降噪的效果,每片扇叶的破风肋做成不同结构,通过质心计算设计破风肋的几何形状,达到叶片2旋转时的动平衡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流扇叶,包括马达壳(1)和叶片(2),若干叶片均匀固定设于马达壳圆周外侧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的至少一侧叶面上形成有至少一条破风肋,所述破风肋为凸起状破风肋(3)和凹陷状破风肋(4)中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流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破风肋为沿叶片旋转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流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破风肋横截面为圆弧形、V形或梯形结构中的一种,破风肋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为逐渐向叶片表面靠近的弧面或斜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稳流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破风肋与叶片的叶面通过圆角过渡衔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流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状破风肋和凹陷状破风肋长度方向的两端均未伸出叶片边缘外侧。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流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青孙干强徐余松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柯琳艾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