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环境振动补偿的生理信号检测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5088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带环境振动补偿的生理信号检测传感器,该传感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电路板;其中,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连接形成内部中空结构,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可相对伸缩运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伸缩运动的方向垂直;所述电路板包括:板本体、至少一个振动补偿传感组件和至少一个动态力传感组件;所述板本体架设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板本体设有至少两个开口;所述振动补偿传感组件和所述动态力传感组件分别设于不同的所述开口中;所述上壳体设有朝向所述下壳体的凸点,所述凸点与所述动态力传感组件的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集成环境振动补偿电路和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环境振动噪声的影响,提高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测的准确性。测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环境振动补偿的生理信号检测传感器


[0001]本技术涉及传感器
,尤其涉及一种带环境振动补偿的生理信号检测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人体睡眠时呼吸、心跳等生理现象都会产生微弱的振动信号,这些振动信号会传递到某些安装到床垫上的传感器,或通过床垫,传递到安装于床板上或床板内传感器上,传感器感测这种微弱振动,但同时,当所处环境有比较强烈的振动时,比如户外施工带来的振动,路边汽车驶过带来的振动等,检测结果会受到影响。单纯的力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混合了噪声,当噪声与信号频率相近,或幅度较大时,很难区分有效信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带环境振动补偿的生理信号检测传感器,以解决现有技术易受环境振动影响,导致生理信号检测时出现测量误差的技术问题。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环境振动补偿的生理信号检测传感器,该带环境振动补偿的生理信号检测传感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电路板;其中,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连接形成内部中空结构,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可相对伸缩运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伸缩运动的方向垂直;所述电路板包括:板本体、至少一个振动补偿传感组件和至少一个动态力传感组件;所述板本体架设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板本体设有至少两个开口;所述振动补偿传感组件和所述动态力传感组件分别设于不同的所述开口中;所述上壳体设有朝向所述下壳体的凸点,所述凸点与所述动态力传感组件的接触。
[0005]进一步地,所述振动补偿传感组件包括:振动补偿悬臂梁、第一压电薄膜和质量块;其中,所述振动补偿悬臂梁的末端与所述开口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压电薄膜和所述质量块均设于所述振动补偿悬臂梁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电薄膜位于所述振动补偿悬臂梁的中部,所述质量块位于所述振动补偿悬臂梁的首端。
[0007]进一步地,所述动态力传感组件包括:压力悬臂梁和第二压电薄膜,所述第二压电薄膜设于所述压力悬臂梁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电薄膜位于所述压力悬臂梁的中部。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弹性垫片,所述弹性垫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电薄膜之间为面接触,所述弹性垫片的另一端与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板本体位于两个开口之间处与所述下壳体或下壳体连接。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弹性垫圈,所述弹性垫圈设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上壳体通过所述弹性垫圈与所述下壳体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开口、所述振动补偿传感组件和所述动态力传感组件均为长条形。
[0013]进一步地,所述板本体、所述振动补偿传感组件和所述动态力传感组件为一体成
型。
[0014]进一步地,所述开口分别位于所述板本体的两侧。
[0015]进一步地,所述开口分别位于所述板本体的一侧和所述板本体的中部。
[0016]进一步地,所述板本体设有焊盘,所述焊盘分别与所述第一压电薄膜和所述第二压电薄膜电连接。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芯片:所述芯片与所述板本体电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电薄膜为聚偏氟乙烯或聚二甲基硅氧烷材质。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电薄膜为聚偏氟乙烯或聚二甲基硅氧烷材质。
[0020]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垫圈为硅胶或橡胶材质。
[0021]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内壁上均设有屏蔽层。
[0022]进一步地,所述振动补偿传感组件与所述动态力传感组件平行。
[0023]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垫片为硅胶或橡胶材质。
[0024]通过集成环境振动补偿电路和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环境振动噪声的影响,提高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25]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带环境振动补偿的生理信号检测传感器沿动态力传感组件延展中心线的剖面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带环境振动补偿的生理信号检测传感器沿动态力传感组件延展中心线的剖面图;
[00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路板的第一实施列俯视图;
[002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路板的第二实施列俯视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
上壳体、2

下壳体、3

电路板、4

弹性垫圈、5

弹性垫片;
[0032]11

凸点、31

板本体、32

振动补偿传感组件、33

动态力传感组件;
[0033]311

开口、312

焊盘、321

振动补偿悬臂梁、322

第一压电薄膜、323
‑ꢀ
质量块、331

压力悬臂梁、332

第二压电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带环境振动补偿的生理信号检测传感器沿动态力传感组件延展中心线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带环境振动补偿的生理信号检测传感器沿动态力传感组件延展中心线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路板的第一实施列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路板的第二实施列俯视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带环境振动补偿的生理信号检测传感器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 和电路板3;其中,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2连接形成内部中空结构,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2之间可相对伸缩运动,所述电路板3与所述伸缩运动的方向垂直;所述电路板3包
括:板本体31、至少一个振动补偿传感组件32和至少一个动态力传感组件33;所述板本体31架设于所述下壳体2内,所述板本体31设有至少两个开口311;所述振动补偿传感组件32 和所述动态力传感组件33分别设于不同的所述开口311中;所述上壳体1 设有朝向所述下壳体2的凸点11,所述凸点11与所述动态力传感组件33 的接触。
[0036]上壳体1和下壳体2形成一个内部空间用于安装电路板3,电路板3架设在下壳体2上,电路板3与下壳体2固定连接,有助于减少环境振动的干扰。上壳体1、下壳体2的外表面垂直方向受力时,挤压使得上壳体1、下壳体2产生相对的微小收缩,受力消失,上壳体1、下壳体2恢复原状,实现上壳体1与下壳体2之间可相对伸缩运动。可以通过控制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硬度或在两者连接处增设弹性件实现,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硬度可以通过材料的选择、厚度、结构的设计实现,如上壳体1使用塑料、橡胶等材料或弹簧之类的具备伸缩功能的结构实现,在现有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环境振动补偿的生理信号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电路板;其中,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连接形成内部中空结构,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可相对伸缩运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伸缩运动的方向垂直;所述电路板包括:板本体、至少一个振动补偿传感组件和至少一个动态力传感组件;所述板本体架设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板本体设有至少两个开口;所述振动补偿传感组件和所述动态力传感组件分别设于不同的所述开口中;所述上壳体设有朝向所述下壳体的凸点,所述凸点与所述动态力传感组件的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环境振动补偿的生理信号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补偿传感组件包括:振动补偿悬臂梁、第一压电薄膜和质量块;其中,所述振动补偿悬臂梁的末端与所述开口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压电薄膜和所述质量块均设于所述振动补偿悬臂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环境振动补偿的生理信号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电薄膜位于所述振动补偿悬臂梁的中部,所述质量块位于所述振动补偿悬臂梁的首端。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环境振动补偿的生理信号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力传感组件包括:压力悬臂梁和第二压电薄膜,所述第二压电薄膜设于所述压力悬臂梁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环境振动补偿的生理信号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电薄膜位于所述压力悬臂梁的中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环境振动补偿的生理信号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垫片,所述弹性垫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电薄膜之间为面接触,所述弹性垫片的另一端与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环境振动补偿的生理信号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本体位于两个开口之间处与所述下壳体或下壳体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环境振动补偿的生理信号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垫圈,所述弹性垫圈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华锋王家冬陈磊查陈飞沈驾潘文超
申请(专利权)人: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