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栓塞微导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4598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2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栓塞微导管组件,包括导管主体,导管主体连接有截留体;导管主体设有流道三,流道三与导管主体中段固接的环形囊袋贯通连接;截留体通过固态填料层与导管主体固接;截留体内设有与流道一贯通连接的流道四,流道四通过料腔与截留体上沿周向设有的若干个出口道贯通连接;截留体内设有与流道二贯通连接的流道五,流道五通过环形腔与截留体外圆周面上安装的水凝胶泡沫层连接;截留体内设有与流道五贯通连接的流道六,流道五与流道六连接处安装有堵料;流道六连接有环形槽,环形槽一侧与所述固态填料层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对血管远近端进行封闭,并降低治疗风险。疗风险。疗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栓塞微导管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栓塞微导管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一种先天性局部脑血管变异的疾病,颅内血管失去正常血管组织结构,动脉与静脉间缺少毛细血管床,造成动静脉分流异常,导致静脉高压,产生破裂的危险。AVM现有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放射治疗、血管内栓塞等。血管内栓塞能够封闭AVM病灶,减小AVM体积,阻断动脉瘤以及瘘管,提高手术以及放射治疗的安全性。其中应用新型液体栓塞剂经血管内栓塞是治疗AVM的重要方法。
[0003]如公开号CN111001046B公开了一种微导管,包括微导管主体、应力扩展管和鲁尔接头;所述微导管主体与应力扩展管的一端连接,应力扩展管的另一端与鲁尔接头连接;所述微导管主体表面涂覆有解脱离型涂层;其中,所述微导管主体自远端至近端依次包括涂层段和支撑段;所述解脱离型涂层涂覆于涂层段表面;所述解脱离型涂层包括亲水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本专利技术的所述解脱离型涂层能够降低液体栓塞剂形成的胶团对于包埋微导管的附着力,使得微导管能够从包埋的液体栓塞剂所形成的胶团内抽撤出来,降低了撤管风险。
[0004]又如公开号CN209075800U公开了一种头端设双涂层的可解脱微导管,包括微导管主体,所述微导管主体的一端连通的导管座,所述微导管主体的另一端还连接有可解脱的微导管头端,所述微导管头端外表面涂覆有可膨胀的内层涂层,所述内层涂层上还密封压紧包覆有可变松散的外层涂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提高微创介入治疗脑血管畸形的治愈性栓塞率,降低因液体栓塞剂返流导致的并发症及栓塞不全相关的出血,简化治疗过程,减少经济负担。
[0005]现有技术中,使用微导管在注入液体栓塞剂时,无法做到只针对某一段血管进行治疗,注入的液体栓塞剂会流到其他血管中;同时为了降低返流带来的影响,现有技术中堵塞近端后,取出导管时极为不便,且容易破坏血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栓塞微导管组件。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栓塞微导管组件,包括导管主体,导管主体一端通过管一连接有鲁尔接头一、通过管二连接有鲁尔接头二、通过管三连接有鲁尔接头三;导管主体另一端连接有截留体;
[0009]所述导管主体内设有设有流道一、流道二和流道三,流道一一端与管一连接,流道二一端与管二连接,流道三一端与管三连接;
[0010]流道三另一端与导管主体中段固接的环形囊袋贯通连接;当环形囊袋内未填充介质时,环形囊袋呈收缩状态;当环形囊袋内填充介质时,环形囊袋展开,在导管主体外圆周形成环形挡圈;
[0011]所述截留体通过固态填料层与导管主体固接,当温度高于40℃时,固态填料层融化,截留体与导管主体断开连接;
[0012]所述截留体内设有与流道一另一端贯通连接的流道四,流道四通过料腔与截留体上沿周向设有的若干个出口道贯通连接;
[0013]所述截留体内设有与流道二贯通连接的流道五,流道五通过环形腔与截留体外圆周面上安装的水凝胶泡沫层连接;水凝胶泡沫层外侧密封压紧包裹有保护层;
[0014]所述截留体内设有与流道五贯通连接的流道六,流道五与流道六连接处安装有堵料;
[0015]所述流道六连接有环形槽,环形槽一侧与所述固态填料层接触。
[0016]所述介质为气体。
[0017]所述环形囊袋外侧密封压紧包裹有水溶性可降解层。
[0018]所述环形囊袋上涂附有显影层一。
[0019]所述保护层为可溶于DMSO、不溶于水的聚合物。
[0020]所述导管主体靠近截留体一端设有显影层二。
[0021]所述截留体上设有显影层三。
[0022]所述截留体外侧设有吸附层,吸附层上包覆有遮盖层。
[0023]所述吸附层为表面均布有凹槽的柔性层;所述遮盖层为可溶于DMSO、不溶于水的聚合物。
[0024]所述堵料为水溶性可降解材料。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截留体,可以将截留体与沉淀后的胶团一起对血管远端进行封闭,避免液体栓塞剂流到其他血管中;
[0027]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可充入介质的环形囊袋,从而对血管近端进行堵塞,并且可控制环形囊袋的展开与收缩,避免取出导管主体过程中,对血管造成损伤;
[0028]3、本专利技术可以人工控制截留体的脱离,从而实现远端封闭过程可控;在远端封闭后,可使用导管主体进行其余治疗。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流道三与环形囊袋安装示意图;
[0031]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环形囊袋展开后剖视图;
[0032]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截留体剖视图;
[0033]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出口道分布示意图。
[0034]图中标记为:鲁尔接头三101、管三102、鲁尔接头一103、管一104、管二105、鲁尔接头二106、导管主体107、水溶性可降解层108、显影层二109、流道一110、流道三111、流道二112、环形囊袋113、显影层一114、固态填料层115、环形槽116、截留体201、出口道202、保护层203、显影层三204、吸附层205、流道四206、料腔207、水凝胶泡沫层208、环形腔209、堵料210、流道五211、流道六212、遮盖层213。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实施例一
[0036]如图所示,一种栓塞微导管组件,包括导管主体107,导管主体107一端通过管一104连接有鲁尔接头一103、通过管二105连接有鲁尔接头二106、通过管三102连接有鲁尔接头三101。可以通过鲁尔接头一103注入液体栓塞剂,可以通过鲁尔接头二106注入辅助用溶剂,可以用鲁尔接头三101注入介质。在导管主体107内设有设有流道一110、流道二112和流道三111,其中,流道一110和流道二112贯穿导管主体107设置,流道三111只通到导管主体107的中段。流道一110一端与管一104连接,流道二112一端与管二105连接,流道三111一端与管三102连接。
[0037]流道三111另一端与导管主体107中段固定连接的环形囊袋113贯通连接。具体地,在导管主体107的外圆周面上设有环形安装槽,流道三111与环形安装槽贯通连接。将环形囊袋113内圆周面一侧与环形安装槽牢固粘接,并在环形囊袋113上开设进气口,进气口与流道三111贯通连接,进气口与流道三111的连接位置严格密封,避免注入流道三111中的介质会从连接处溢出。当环形囊袋113内未填充介质时,环形囊袋113呈收缩状态;当环形囊袋113内填充介质时,环形囊袋113展开,在导管主体107外圆周形成环形挡圈,从而在近端将血管堵塞。
[0038]介质可以选为气体,可以通过向环形囊袋113充入气体使环形囊袋113展开;也可以抽出气体,使得环形囊袋113收缩。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栓塞微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主体(107),导管主体(107)一端通过管一(104)连接有鲁尔接头一(103)、通过管二(105)连接有鲁尔接头二(106)、通过管三(102)连接有鲁尔接头三(101);导管主体(107)另一端连接有截留体(201);所述导管主体(107)内设有设有流道一(110)、流道二(112)和流道三(111),流道一(110)一端与管一(104)连接,流道二(112)一端与管二(105)连接,流道三(111)一端与管三(102)连接;流道三(111)另一端与导管主体(107)中段固接的环形囊袋(113)贯通连接;当环形囊袋(113)内未填充介质时,环形囊袋(113)呈收缩状态;当环形囊袋(113)内填充介质时,环形囊袋(113)展开,在导管主体(107)外圆周形成环形挡圈;所述截留体(201)通过固态填料层(115)与导管主体(107)固接,当温度高于40℃时,固态填料层(115)融化,截留体(201)与导管主体(107)断开连接;所述截留体(201)内设有与流道一(110)另一端贯通连接的流道四(206),流道四(206)通过料腔(207)与截留体(201)上沿周向设有的若干个出口道(202)贯通连接;所述截留体(201)内设有与流道二(112)贯通连接的流道五(211),流道五(211)通过环形腔(209)与截留体(201)外圆周面上安装的水凝胶泡沫层(208)连接;水凝胶泡沫层(208)外侧密封压紧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奉康邓一兰杨安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艾迈思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