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不织布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33858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2 23:02
一种立体不织布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熔喷装置喷射熔喷纤维,其中熔喷纤维的单孔吐出率介于0.01公克/分钟至0.5公克/分钟之间。以辊轮装置承接熔喷纤维的第一部分。以收集装置承接熔喷纤维的第二部分,其中收集装置具有承接网,且承接网的移动速率介于1公尺/分钟至5公尺/分钟之间。透过辊轮装置的转动使熔喷纤维的第一部分抵达收集装置。通过上述制造方法,可使得所形成的立体不织布具有一定的厚度及良好的蓬松度。度及良好的蓬松度。度及良好的蓬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体不织布的制造方法


[0001]本揭露内容是有关于一种立体不织布的制造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高蓬松度的立体不织布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纺织产业领域中,由于不织布可不经编织形成,因此与不织布相关的议题已成为发展重点。此外,不织布具有制程时间短、产量高、成本低以及原料来源广等优点,因此适合应用于消费市场。不织布的广泛的定义可以是利用压力形成或利用粘性来形成的布状物。然而,不织布的制程实质上可具有相当多的变化,且随着制程方式的改变,不织布的性质亦会随之改变。
[0003]随着纺织产业日渐发展,业者开始开发具有立体结构的不织布。然而,受限于目前纺织设备的设计,立体不织布的蓬松度与厚度无法有效地提升。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具有高蓬松度及厚度的立体不织布为目前相当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立体不织布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熔喷装置喷射熔喷纤维,其中熔喷纤维的单孔吐出率介于0.01公克/分钟至0.50公克/分钟之间。以辊轮装置承接熔喷纤维的第一部分。以收集装置承接熔喷纤维的第二部分,其中收集装置具有承接网,且承接网的移动速率介于1公尺/分钟至5公尺/分钟之间。透过辊轮装置的转动使熔喷纤维的第一部分抵达收集装置。
[0005]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熔喷装置具有多个吐出孔,且吐出孔的密度介于35孔/英吋至65孔/英吋之间。
[0006]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熔喷装置垂直于收集装置的承接面喷射熔融纤维。
[0007]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立体不织布的制造方法还包括透过辊轮装置的转动使熔喷纤维的第一部分通过辊轮装置与收集装置之间。
[0008]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立体不织布的制造方法还包括透过辊轮装置的转动及收集装置的输送使熔喷纤维通过辊轮装置与收集装置之间,以形成立体不织布。
[0009]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当辊轮装置转动时,辊轮装置相邻于收集装置的一侧的切线方向与收集装置的承接面的输送方向相同。
[0010]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辊轮装置与收集装置之间的垂直距离介于10毫米至100毫米之间。
[0011]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立体不织布的蓬松度介于150立方英吋/盎司至600立方英吋/盎司之间。
[0012]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立体不织布的基布重(basis weight)介于25克/平方公尺至550克/平方公尺之间。
[0013]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熔喷纤维的材料包括聚烯烃、聚酯、聚氨酯及尼龙,且
立体不织布中的熔喷纤维的直径介于0.2微米至20微米之间。
[0014]根据本揭露上述实施方式,立体不织布的制造方法透过辊轮装置的转动,使得熔喷纤维的第一部分抵达收集装置的承接网,并与熔喷纤维的第二部分一起通过辊轮装置与收集装置之间,从而形成立体不织布。通过将承接网的移动速率调整在适当的范围中,可使得所形成的立体不织布具有一定的厚度及良好的蓬松度。
附图说明
[0015]为让本揭露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0016]图1绘示根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纺织设备的侧视示意图;
[0017]图2绘示图1的纺织设备的侧视示意图,其中图2的视角方向垂直于图1的视角方向;
[0018]图3绘示使用图1的纺织设备制造立体不织布的流程图。
[0019]【符号说明】
[0020]100:纺织设备
[0021]110:熔喷装置
[0022]112:吐出孔
[0023]120:收集装置
[0024]122:承接网
[0025]124:输送元件
[0026]126:吸风元件
[0027]130:辊轮装置
[0028]140:连接元件
[0029]200:立体不织布
[0030]F:熔喷纤维
[0031]F1:第一部分
[0032]F2:第二部分
[0033]L:距离
[0034]H:厚度
[0035]S10~S40: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揭露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揭露。也就是说,在本揭露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因此不应用以限制本揭露。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另外,为了便于读者观看,附图中各元件的尺寸并非依实际比例绘示。
[0037]本揭露内容提供一种立体不织布的制造方法,其是透过具有辊轮装置的纺织设备来完成。透过辊轮装置的转动,部分的熔喷纤维可在抵达收集装置前受到辊轮装置的牵动,
从而使得所制造出的立体不织布具有一定的厚度及良好的蓬松度。
[0038]图1绘示根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纺织设备100的侧视示意图。纺织设备100包括熔喷装置110、收集装置120以及辊轮装置130。熔喷装置110配置以喷射熔喷纤维F。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熔喷装置110具有至少一个吐出孔112,且熔喷纤维F由吐出孔112喷射。收集装置120配置以收集由熔喷装置110喷射的熔喷纤维F。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收集装置120具有承接网122以及输送元件124,承接网122配置于输送元件124的表面,以透过输送元件124的带动而不间断地承接熔喷纤维F。具体而言,输送元件124可例如是输送辊轮及输送带的组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收集装置120具有吸风元件126,配置于输送元件124相对于承接网122的另一边,从而提供吸力以将熔喷纤维F引导至承接网122。辊轮装置130设置于熔喷装置110与收集装置120之间,配置以承接部分的熔喷纤维F,并透过转动以使所承接的熔喷纤维F抵达收集装置120。
[0039]图2绘示图1的纺织设备100的侧视示意图,其中图2的视角方向垂直于图1的视角方向。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熔喷装置110具有多个吐出孔112,且多个吐出孔112的排列方向平行于辊轮装置130的延伸方向。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收集装置120可透过连接元件140支撑辊轮装置130,且连接元件140可电性连接收集装置120与辊轮装置130,并进一步电性连接至例如是计算机的中央系统(未绘示),从而将承接网122的移动情形与辊轮装置130的转动情形即时传输至中央系统,以进行适当的调控。
[0040]图3绘示使用图1的纺织设备100制造立体不织布的流程图。立体不织布的制造方法包含步骤S10、S20、S30及S40。在步骤S10中,以熔喷装置喷射熔喷纤维。在步骤S20中,以辊轮装置承接熔喷纤维的第一部分。在步骤S30中,以收集装置承接熔喷纤维的第二部分。在步骤S40中,透过辊轮装置的转动使熔喷纤维的第一部分抵达收集装置。在以下叙述中,将进一步说明上述各步骤。
[0041]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3,在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不织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熔喷装置喷射熔喷纤维,其中所述熔喷纤维的单孔吐出率介于0.01公克/分钟至0.50公克/分钟之间;以辊轮装置承接所述熔喷纤维的第一部分;以收集装置承接所述熔喷纤维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收集装置具有承接网,且所述承接网的移动速率介于1公尺/分钟至5公尺/分钟之间;以及透过所述辊轮装置的转动使所述熔喷纤维的所述第一部分抵达所述收集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不织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喷装置具有多个吐出孔,且所述吐出孔的密度介于35孔/英吋至65孔/英吋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不织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喷装置垂直于所述收集装置的承接面喷射所述熔喷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不织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过所述辊轮装置的转动使所述熔喷纤维的所述第一部分通过所述辊轮装置与所述收集装置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不织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崇峰林英骐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