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减振排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33627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减振排气系统,涉及汽车排气系统领域,包括管路组件和减振组件,所述管路组件包括用于与发动机催化器相连的进气管以及用于与消声器相连的出气管,且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间相连;所述减振组件位于所述进气管上,所述减振组件包括对接设置的上冲压法兰和下冲压球面法兰,且所述上冲压法兰和下冲压球面法兰的侧围上设有弹簧减振件;其中,所述弹簧减振件包括穿设在上冲压法兰和下冲压球面法兰侧围上的螺栓以及套设在所述螺栓上用于抵持上冲压法兰和下冲压球面法兰侧围的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高效实现减振效果,且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方便在车辆上的布置。方便在车辆上的布置。方便在车辆上的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减振排气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排气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减振排气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为了衰减发动机传递到排气系统的振动,需要在排气系统中增加减振结构,排气系统中的减振结构存在以下作用:衰减发动机传递到排气系统的振动,从而减小排气系统传递到车身的振动,提升乘车舒适性;通过减振结构,减短与发动机刚性连接的结构,从而提高发动机与排气系统刚性连接部位(一般为催化器)的整体模态,避免此部位发动共振,提升耐久性。
[0003]当前,排气系统中的减振结构只要包括以下两种:(1)球墨法兰结构:该结构占用空间小,容易布置,但减振效果较差,一般用于用于市场定位较低的,对舒适性要求不高的乘用车上;(2)波纹管结构:该结构占用空间大,需要一定的直线段和特定布置空间,减振效果较好,一般用于对减振效果要求较高的乘用车上,该结构由于对布置空间有要求,在部分布置空间紧凑的混动车型上存在布置困难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减振排气系统,能够高效实现减振效果,且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方便在车辆上的布置。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
[0006]管路组件,所述管路组件包括用于与发动机催化器相连的进气管以及用于与消声器相连的出气管,且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间相连;
[0007]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位于所述进气管上,所述减振组件包括对接设置的上冲压法兰和下冲压球面法兰,且所述上冲压法兰和下冲压球面法兰的侧围上设有弹簧减振件;
[0008]其中,所述弹簧减振件包括穿设在上冲压法兰和下冲压球面法兰侧围上的螺栓以及套设在所述螺栓上用于抵持上冲压法兰和下冲压球面法兰侧围的弹簧。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0010]所述上冲压法兰和下冲压球面法兰间呈上下对接设置;
[0011]所述上冲压法兰的下端位于下冲压球面法兰的上端内部,且所述上冲压法兰伸入下冲压球面法兰内部分的前端设有石墨环。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0013]所述上冲压法兰的侧面向外延伸形成上冲压法兰的侧围;
[0014]所述下冲压球面法兰的侧面向外延伸形成下冲压球面法兰的侧围;
[0015]所述螺栓由上至下依次穿过上冲压法兰的侧围和下冲压球面法兰的侧围。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0017]所述螺栓的两端设有螺母;
[0018]所述螺栓位于下冲压球面法兰的侧围与螺栓下端的螺母之间。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0020]所述进气管包括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所述减振组件位于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之间;
[0021]所述减振组件的上端与第一进气管的后端相连,所述减振组件的下端与第二进气管的前端相连。
[002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0023]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上端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下端竖直设置;
[0024]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后端与所述上冲压法兰的上端相连。
[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0026]所述第二进气管的上端竖直设置,所述第二进气管的下端水平设置;
[0027]所述第二进气管的前端与所述下冲压球面法兰的下端相连。
[002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0029]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之间设有波纹管;
[0030]所述波纹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的后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出气管的前端相连。
[003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0032]所述出气管上设有吊钩;
[0033]所述吊钩的上方设有吊耳,且所述吊耳的下端与吊钩的上端相连。
[003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0035]所述进气管的前端设有进气法兰;
[0036]所述出气管的后端设有出气法兰,所述出气法兰上设有双头螺栓。
[00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进气管上布置减振组件,打断了刚性较长的进气管结构,减振组件包括对接设置的上冲压法兰和下冲压球面法兰,并在上冲压法兰和下冲压球面法兰的侧围上设有弹簧减振件,并在上冲压法兰和下冲压球面法兰的侧围上穿设螺栓,并在螺栓上套设用于抵持上冲压法兰和下冲压球面法兰侧围的弹簧,当发动机出现振动时通过弹簧进行减振,当发动机出现转动时通过上冲压法兰和下冲压球面法兰间的相互转动进行抵消,高效实现减振效果,且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方便在车辆上的布置。
附图说明
[00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双减振排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减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中:1

出气管,2

第一进气管,3

第二进气管,4

上冲压法兰,5

下冲压球面法兰,6

螺栓,7

弹簧,8

螺母,9

波纹管,10

吊钩,11

吊耳,12

进气法兰,13

出气法兰,14

双头螺栓,15

石墨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4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减振排气系统,通过在进气管上布置减振组件,打断了刚性较长的进气管结构,减振组件包括对接设置的上冲压法兰4和下冲压球面法兰5,并在上冲压法兰4和下冲压球面法兰5的侧围上设有弹簧减振件,并在上冲压法兰4和下冲压球面法兰5的侧围上穿设螺栓6,并在螺栓6上套设用于抵持上冲压法兰4和下冲压球面法兰5侧围的弹簧7,当发动机出现振动时通过弹簧7进行减振,当发动机出现转动时通过上冲压法兰4和下冲压球面法兰5间的相互转动进行抵消,高效实现减振效果,且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方便在车辆上的布置。
[0043]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44]参见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减振排气系统,包括管路组件和减振组件。对于本专利技术中的管路组件,具体的,管路组件包括用于与发动机催化器相连的进气管以及用于与消声器相连的出气管1,且进气管和出气管1间相连。即进气管的前端用于与发动机催化器相连,进气管的后端用于出气管1的前端相连,出气管1的前端用于与进气管的后端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减振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路组件,所述管路组件包括用于与发动机催化器相连的进气管以及用于与消声器相连的出气管(1),且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1)间相连;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位于所述进气管上,所述减振组件包括对接设置的上冲压法兰(4)和下冲压球面法兰(5),且所述上冲压法兰(4)和下冲压球面法兰(5)的侧围上设有弹簧减振件;其中,所述弹簧减振件包括穿设在上冲压法兰(4)和下冲压球面法兰(5)侧围上的螺栓(6)以及套设在所述螺栓(6)上用于抵持上冲压法兰(4)和下冲压球面法兰(5)侧围的弹簧(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减振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冲压法兰(4)和下冲压球面法兰(5)间呈上下对接设置;所述上冲压法兰(4)的下端位于下冲压球面法兰(5)的上端内部,且所述上冲压法兰(4)伸入下冲压球面法兰(5)内部分的前端设有石墨环(1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减振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冲压法兰(4)的侧面向外延伸形成上冲压法兰(4)的侧围;所述下冲压球面法兰(5)的侧面向外延伸形成下冲压球面法兰(5)的侧围;所述螺栓(6)由上至下依次穿过上冲压法兰(4)的侧围和下冲压球面法兰(5)的侧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减振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6)的两端设有螺母(8);所述螺栓(6)位于下冲压球面法兰(5)的侧围与螺栓(6)下端的螺母(8)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进王洋王飞跃白要辉
申请(专利权)人: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