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北斗导航信号接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3434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北斗导航信号接收设备,包括:天线(1)、射频通道模块(2)、信号处理模块(3)、壳体(4)、减振机构(5)以及电路板(6),所述天线(1)用于接收多个波束的导航卫星信号;所述射频通道模块(2)用于将所述天线接收的每个波束的导航卫星信号转换为中频数字信号输出给所述信号处理模块(3);所述射频通道模块(2)和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设置集成在所述电路板(6)上;所述壳体(4)中部设置分离隔板(8),所述天线(1)设置于所述分离隔板上方,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分离隔板下方;所述天线(1)经由减震机构(5)的环形柱状结构固定在所述中间隔板上。上。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北斗导航信号接收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北斗或者北斗与GPS双模式导航信号接收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导航卫星信号接收机是一种用于接收导航卫星(如北斗二号卫星)的下行信号,并对相应信号进行解调的设备。其可以通过采集不同方位角的卫星信号进行定位,通过接收导航卫星发送的加密数据进行通信等。导航卫星信号接收机可以提取信号中调制的通信以及出站广播等有关信息,并将该信息输出到外部数据处理系统进行解密处理,提交用户使用的设备。
[0003]导航卫星信号接收机由于需要长时间、不间断的使用,其性能的稳定性、使用耐久性等至关重要。但是,现实中,各个设备厂商实际上往往更关注设备出厂时以及测试时的导航定位精度,对设备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则更依赖于其内所集成芯片以及天线自身的耐久情况。而对于用户而言,如何提高导航卫星信号接收机的性能稳定性和耐久性与提高导航定位精度一样,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于需要应用到相对恶劣环境中的设备而言,更是如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该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从外部和内部对北斗导航信号接收机进行双重保护、从硬件到软件进行多重加强,提供了更好地性能稳定性、耐久性和抗震能力的北斗导航信号接收机,当导航信号接收机安装到运动中的载体或平台后,由于平台自身的有规律或者无规律运动,往往导致信号接收机的设备整体发生随动,这种震动/振动(尤其是天线的振动)不仅影响设备使用寿命而且会造成干扰、影响信号接收质量,而当产品安装于列车等具有规律振动的平台时,列车上特定部件的振动频率或者其振动频率的谐波与设备的整体或者部件的共振频率接近时,还会引起共振。
[0005]此外,为了更好地进行信号接收,信号接收机往往裸露在平台的外侧,阳光的爆嗮和雨水等的侵蚀也是需要更好地防范,当前的信号接收机往往采用的是单层壳体、天线与电路之间密封连接的方式进行防护,但是这种防护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北斗导航信号接收设备,其不仅从外部增加了对接收机的防护,而且通过内部设置独特的防振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外部环境引起的共振等对信号和使用寿命造成严重影响的问题。
[0007]一种北斗导航信号接收设备,包括:天线、射频通道模块、北斗信号处理模块、壳体、减振机构以及电路板,
[0008]所述天线用于接收多个波束的导航卫星信号,所述导航卫星信号中,至少包含三颗不同方位角的导航卫星的广播信号;
[0009]所述射频通道模块用于将所述天线接收的每个波束的导航卫星信号转换为中频
数字信号输出给所述北斗信号处理模块;
[0010]所述射频通道模块和所述北斗信号处理模块设置集成在所述电路板上;
[0011]所述壳体中部设置分离隔板,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分离隔板上方,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分离隔板下方;
[0012]所述天线经由减震机构的环形柱状结构固定在所述中间隔板上。
[0013]优选地,所述环形柱状结构包括:内环表面、外环表面、双侧端面以及三分环形支架,三分环形支架包括主轴、三个纵向隔板以及上下两个环形板,上下两个环形板固定在主轴上,所述纵向隔板能够绕所述主轴以固定间距旋转,任意两个纵向隔板之间设置间隔材料,所述间隔材料具有若干楔形结构,楔形结构的尖端部分的方向上、下交错设置。
[0014]优选地,三个纵向隔板之间形成三组间隔材料,三组间隔材料中的至少一组间隔材料的总重量与其他两个间隔材料的总重量不同,其余两组间隔材料的总重量彼此相同。
[0015]优选地,还包括遮盖,所述遮盖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方,所述遮盖中部隆起,两侧向下倾斜,两侧分别固定在壳体侧部。
[0016]优选地,所述遮盖的轴向上方位置设置通风口、下方位置设置排水口,避免在遮盖与壳体之间形成积水。
[0017]优选地,所述天线包括双模贴片天线、带通滤波器、两级放大器,贴片天线所接收到的信号经第一级放大器放大,经带通滤波器滤波后输送至第二级放大器,放大后,输出至射频通道模块2。
[0018]优选地,所述天线1的带通滤波器、两级放大器均集成安装在电路板上,所述分离隔板上设置穿过隔板的信号传输孔,所述信号传输孔与所述分离隔板之间密封连接,所述贴片天线输出的信号经由信号传输孔传输至所述电路板。
[0019]优选地,所述壳体中部设置横向定位槽,横向定位槽内设置橡胶缓冲垫,所述分离隔板(8)通过弹性橡胶垫固定在横向定位槽内。
[0020]本专利技术的导航信号接收机采用三重防护和保障措施,进而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首先,本专利技术的导航信号接收机在接收机上方设置遮蔽机构,避免设备穿越沙漠等炎热地区造成设备内部的过热,进而导致设备损伤或失效;其次,本专利技术在内部设置双层减震机构,通过独特设计的壳体内、中部悬置结构,配合防共振机构,既避免了设备安装平台机械传动对天线以及电路板带来的损伤,又可以避免弹性固定引起的共振问题对设备以及信号质量带来的影响;最后,在优选实现方式中,本专利技术还集成了北斗和GPS双模式定位和信号处理模块,采用了创新设计的双模式轨迹预测校正定位模块,可以在信号质量相对差的情况下提供更高的定位精度。
[0021]本专利技术的北斗导航信号接收设备可以用于运行环境更加恶劣的场景中,为客户提供更加稳定、高质量的导航定位服务,有效减少振动带来的损伤和信号干扰。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信号接收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柱状减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柱状减震结构内的填充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柱状减震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导航卫星信号接收机,包括:天线1、射频通道模块2、北斗信号处理模块3、壳体4、减振机构5以及电路板6。
[0028]天线1用于接收多个波束的导航卫星信号,所述导航卫星信号中,至少包含三颗不同方位角的导航卫星的广播信号。
[0029]射频通道模块2用于将天线接收的每个波束的导航卫星信号转换为中频数字信号输出给北斗信号处理模块3。
[0030]北斗信号处理模块3包括通道数据采集模块和导航定位模块,通道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射频通道模块2获得的中频数字信号进行多通道数据的采集、跟踪,得到原始数据。导航定位模块用于基于原始的信号数据进行导航解算。
[0031]本实施例中,天线1采用GPS与北斗双模有源导航天线,其包括双模贴片天线、带通滤波器、两级放大器,贴片天线所接收到的信号经第一级放大器放大,经带通滤波器滤波后输送至第二级放大器,两级放大(或者更多级放大)后,输出至射频通道模块2。天线1中除了贴片天线本身之外,其他部件均与射频通道模块2、北斗信号处理模块3一起集成安装在电路板6上。
[0032]导航卫星信号接收机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北斗导航信号接收设备,包括:天线(1)、射频通道模块(2)、信号处理模块(3)、壳体(4)、减振机构(5)以及电路板(6),所述天线(1)用于接收多个波束的导航卫星信号,所述导航卫星信号中,至少包含三颗不同方位角的导航卫星的广播信号;所述射频通道模块(2)用于将所述天线接收的每个波束的导航卫星信号转换为中频数字信号输出给所述信号处理模块(3)进行信号解调;所述射频通道模块(2)和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设置集成在所述电路板(6)上;所述壳体(4)中部设置分离隔板(8),所述天线(1)设置于所述分离隔板上方,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分离隔板下方;所述天线(1)经由减震机构(5)的环形柱状结构固定在所述中间隔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北斗导航信号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柱状结构包括:所述环形柱状结构包括内环表面(501)、外环表面(502)、双侧端面以及三分环形支架,三分环形支架包括主轴、三个纵向隔板以及上下两个环形板,上下两个环形板固定在主轴上,所述纵向隔板能够绕所述主轴以固定间距旋转,任意两个纵向隔板之间设置间隔材料,所述间隔材料具有若干楔形结构,楔形结构的尖端部分的方向上、下交错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北斗导航信号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三个纵向隔板之间形成三组间隔材料,三组间隔材料中的至少一组间隔材料的总重量与其他两个间隔材料的总重量不同,其余两组间隔材料的总重量彼此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北斗导航信号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博杜晓辉刘翠丽庞诚亢凯刘斌崔雨波贾瑞武王亚鹏王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云恒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