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预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33432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纤维预热系统,其加热效率高、且节能,同时可以收集预热过程中产生的毛羽,减少因毛羽富集所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的产生。一种纤维预热系统,箱体的高度方向空腔被水平隔板分隔形成上层腔体、下层腔体;箱体的侧板的前端设置有出风通道,箱体的侧板的后端设置有回风通道;回风通道连通上层腔体、下层腔体;出风通道对应于上层腔体的位置设置有出风口,出风通道的下端连接外部的循环风机的对应侧出风口;下层腔体的前端位置的底板设置有通风口,通风口通过管路连接循环风机的进风口;回风通道对应于上层腔体的位置设置有回风口,回风通道通过下部回风缺口连通下层腔体的后端;下层腔体的长度方向中间位置设置有隔板。板。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纤维预热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纤维加工的
,具体为一种纤维预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复合材料拉挤工艺是一种连续生产复合材料型材的方法,它是将纱架上的增强纤维进行树脂浸渍,然后通过保持一定截面形状的成型模具,并使其在模内固化成型后连续出模,由此形成拉挤制品的一种自动化生产工艺。
[0003]对于拉挤工艺而言,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不仅需要提高树脂的反应速率,从而提高制品的固化效率,而且需要提高纤维的浸润性,在有效的时间内保证纤维与树脂的有效浸润,在此条件下方可保证纤维与树脂界面良好。此外,在纤维的储存、和制品的生产过程中,纤维不可避免的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特别是处于南方潮湿闷热的环境中,而水分对产品的质量是不利的,不仅会导致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而且严重时会导致纤维浸润不良,从而发生露纤、分层等严重的产品质量。因此,在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需要对纤维进行预热。现有的预热采用类似烘箱方式进行,以电加热棒或电加热块进行,加热效率低下,能耗较大。此外,毛羽对产品的质量影响较大,当毛羽富集至一定程度时,可影响产品的外观、力学性能等,严重时可以导致堵膜,而预热时,随着水分含量的降低,毛羽的产生量可能增加,需要对毛羽进行收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纤维预热系统,其加热效率高、且节能,同时可以收集预热过程中产生的毛羽,减少因毛羽富集所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的产生。
[0005]一种纤维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0006]箱体,其包括有水平隔板、前过线板、后过线板、两侧板、底板;
[0007]若干个纤维预热模块;
[0008]循环风机;
[0009]箱盖;
[0010]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空腔被水平隔板分隔形成上层腔体、下层腔体;
[0011]所述箱体的侧板的前端设置有出风通道,所述箱体的侧板的后端设置有回风通道;所述回风通道连通上层腔体、下层腔体;
[0012]所述出风通道对应于上层腔体的位置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通道的下端连接外部的循环风机的对应侧出风口;
[0013]所述下层腔体的前端位置的底板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循环风机的进风口;
[0014]所述回风通道对应于上层腔体的位置设置有回风口,所述回风通道通过下部回风缺口连通所述下层腔体的后端;
[0015]所述下层腔体的长度方向中间位置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用于阻挡毛羽、且能让
风顺利通过;
[0016]所述上层腔体的前部长度方向顺次间隔排布有若干纤维预热模块;
[0017]所述箱体的顶部盖装有所述箱盖。
[0018]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0019]所述纤维预热模块包括两侧安装板、下支撑板、端部栅栏、若干陶瓷加热管,两侧安装板的底部通过下支撑板连接、形成框架,所述端部栅栏立式安装于框架的前端面,所述陶瓷加热管的两端分别定位组装于对应的侧安装板的定位孔、且引线端外凸接线连接,所述端部栅栏包括有若干横向阻隔棒,所述陶瓷加热管高度方向间隔布置形成若干层队列布置,相邻的层队列之间的空间通过纤维,相邻的横向阻隔棒之间的空间通过纤维;
[0020]排布于靠近出风口位置的所述限位预热块的端部栅栏还包括有纵向阻隔棒,横向阻隔棒、纵向阻隔棒组合形成排布的栅格孔,纤维贯穿对应的栅格孔后向后方移动;
[0021]所述隔板从一侧的侧板插装于所述下层腔体内、并延伸至另一侧的侧板的内壁,所述隔板的高度方向覆盖所述下层腔体的高度面域,使得隔板方便抽拉出、进行毛羽清理;
[0022]所述隔板的面域上排布有多排小孔,其保证热风可以有效通过,而风流所带过来的纤维毛羽无法通过,从而收集在下层腔体对应于隔板的后方位置;
[0023]其还包括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布置于所述上层空腔的最后一组所述限位预热模块的后方位置;
[0024]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前后端分别设置有阻隔杆,所述阻隔杆防止纤维缠绕于温度传感器;
[0025]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口具体为排布的若干组通风小孔,所述回风通道的回风口所对具体为若干排通风槽组成,保证穿纱以后,内部空气流动基本一致。
[002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箱体内通过纤维预热模块进行加热,之后通过循环风机的引流将上层腔体的热空气沿着自前而后的流动通过回风通道进行到下层腔体,下层腔体的回流热风自后而前在下层腔体流动,回流风通过通风口被吸入循环风机,然后通过循环风机的两侧的侧出风口进入到对应侧的出风通道,回流风被再次送入上层腔体,自前而后流动,经过纤维预热模块后再次被加热,循环风的使用进一步利用原有空气热量,降低能源消耗;且下层腔体的隔板设置,使得毛羽方便收集,减少制品中毛羽的数量,减少因毛羽富集所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的产生;该预热系统的使用,可降低纤维中的水分含量,提高纤维温度,从而提高纤维浸润性,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去除盖板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图3的A

A剖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图3的B

B剖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图4的C

C剖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纤维预热模块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0035]箱体10、水平隔板11、前过线板12、后过线板13、两侧板14、底板15、通风口151、纤维预热模块20、侧安装板21、下支撑板22、端部栅栏23、陶瓷加热管24、横向阻隔棒25、纵向阻隔棒26、循环风机30、侧出风口31、箱盖40、支架50、上层腔体60、下层腔体70、出风通道80、出风口81、回风通道90、回风口91、下部回风缺口92、隔板100、温度传感器110、阻隔杆120。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一种纤维预热系统,见图1

图7,其包括箱体10、若干个纤维预热模块20、循环风机30、箱盖40;箱体10安装于支架50上,
[0037]箱体10包括有水平隔板11、前过线板12、后过线板13、两侧板14、底板15;
[0038]箱体10的高度方向空腔被水平隔板11分隔形成上层腔体60、下层腔体70;
[0039]箱体10的侧板14的前端设置有出风通道80,箱体10的侧板14的后端设置有回风通道90;回风通道90连通上层腔体60、下层腔体70;
[0040]出风通道80对应于上层腔体60的位置设置有出风口81,出风通道80的下端入口连接外部的循环风机30的对应侧出风口31;
[0041]下层腔体70的前端位置的底板15设置有通风口151,通风口151通过管路连接循环风机30的进风口,具体实施时,循环风机30固装于底板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箱体,其包括有水平隔板、前过线板、后过线板、两侧板、底板;若干个纤维预热模块;循环风机;箱盖;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空腔被水平隔板分隔形成上层腔体、下层腔体;所述箱体的侧板的前端设置有出风通道,所述箱体的侧板的后端设置有回风通道;所述回风通道连通上层腔体、下层腔体;所述出风通道对应于上层腔体的位置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通道的下端连接外部的循环风机的对应侧出风口;所述下层腔体的前端位置的底板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循环风机的进风口;所述回风通道对应于上层腔体的位置设置有回风口,所述回风通道通过下部回风缺口连通所述下层腔体的后端;所述下层腔体的长度方向中间位置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用于阻挡毛羽、且能让风顺利通过;所述上层腔体的前部长度方向顺次间隔排布有若干纤维预热模块;所述箱体的顶部盖装有所述箱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预热模块包括两侧安装板、下支撑板、端部栅栏、若干陶瓷加热管,两侧安装板的底部通过下支撑板连接、形成框架,所述端部栅栏立式安装于框架的前端面,所述陶瓷加热管的两端分别定位组装于对应的侧安装板的定位孔、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兵振魏明姚建华王文张保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德晴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