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铀水体的植物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污染治理
,尤其涉及一种含铀水体的植物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保证铀资源的稳定供应,加大铀矿开采力度成为必然举措,但铀矿的开采和加工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尤其是废水的铀污染问题。据初步估算,每生产1t金属铀,平均产生了近3000t含铀的废弃物,最高超过了5000t,其中,生产中产生的含铀废水可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流扩散到周边区域,而堆放的铀废石和铀尾矿在长期的雨水淋滤作用下,酸与硫酸根会解析到水中,浸出其中的铀,并通过水流作用将铀扩散至周边区域,从而对生态环境以及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对含铀废水开展修复。
[0003]目前,含铀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蒸发浓缩法、吸附法等。这些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运行费用和原材料成本相对较高、泥量较大、有的还需进行二次废物处理等不足。绿色植物能通过吸收、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转移、或转化铀。随着放射性核素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国内外学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铀水体的植物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含铀水体中构建水竹芋
‑
纸莎草共植修复体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铀水体铀浓度为0.1
‑
5.0mg/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铀水体pH=5
‑
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竹芋
‑
纸莎草共植修复体系中水竹芋和纸莎草按照1:3
‑
3:1的比例间隔种植。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植物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竹芋
‑
纸莎草共植修复体系的种植密度为每立方米含铀水体9
‑
24株。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东,丁德馨,李广悦,张悦,胡南,张辉,李峰,孙静,戴仲然,马建洪,丁洋,
申请(专利权)人:南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