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螺复合式生态系统修复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33155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草螺复合式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以下步骤:S1、苦草种植;S2、环棱螺投放;S3、生态网膜设置。本草螺复合式生态系统修复方法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水生态修复方法,能够高效恢复退化的水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实现已修复水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稳定;通过采用苦草种植、环棱螺投放、生态网膜设置等步骤,达到了良好的水生态修复效果。达到了良好的水生态修复效果。达到了良好的水生态修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草螺复合式生态系统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体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草螺复合式生态系统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重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人们对水环境问题的关注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推进了水生态修复项目的建设。由于水生态修复行业为新兴行业,整个行业技术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各个企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有所长,尚为研发出一个系统有效的水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0003]目前应用最广的修复技术主要有三类:一是物理方法,即通过工程措施,进行机械除藻、疏挖底泥、引水稀释等,但往往治标不治本,只能作为对付突发性水体污染的应急措施;二是化学方法,如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但成本较大,且易造成二次污染;三是生物方法,如放养控藻型生物、构建人工湿地和水生植被,但往往有些水体生物根本无法存活。单项技术的运用或简单的组合,已无法实现复杂多变水体的生态系统修复,尚需要一个系统性的水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草螺复合式生态系统修复方法,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草螺复合式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苦草种植;
[0008]S2、环棱螺投放;
[0009]S3、生态网膜设置。
[0010]较佳的,所述S1苦草种植时,采用带水抛种或者降水扦插的方式种植矮生苦草,密度控制在100

120株/平方米。
[0011]较佳的,所述S2环棱螺投放时,投放环棱螺的密度控制在2kg/平方。
[0012]较佳的,所述S3生态网膜设置时,采用2mm尼龙网、钢管桩、浮球构建10米
×
10米的围隔,通过模块化设施构建为螺丝提供固着基。
[0013]较佳的,所述S3生态网膜设置后,耗费至少2

3个月进行生态修复。
[0014]较佳的,所述S1苦草种植时,选择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平均深度超过1.5米的城市湖泊进行生态修复。
[0015]较佳的,所述S1苦草种植时,在水体内放养小龙虾,控制小龙虾的放养密度为1

2个/平方米。
[0016]较佳的,所述S2环棱螺投放时,同时投入中国圆田螺,投入密度为0.5

1kg/平方。
[0017]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草螺复合式生态系统修复方法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水生态修复方法,能够高效
恢复退化的水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实现已修复水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稳定;通过采用苦草种植、环棱螺投放、生态网膜设置等步骤,达到了良好的水生态修复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1
[0022]参考图1,一种草螺复合式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S1、苦草种植;
[0024]S2、环棱螺投放;
[0025]S3、生态网膜设置。
[0026]其中,S1苦草种植时,采用带水抛种或者降水扦插的方式种植矮生苦草,密度控制在100株/平方米。
[0027]其中,S2环棱螺投放时,投放环棱螺的密度控制在2kg/平方。
[0028]其中,S3生态网膜设置时,采用2mm尼龙网、钢管桩、浮球构建10米
×
10米的围隔,通过模块化设施构建为螺丝提供固着基。
[0029]其中,S3生态网膜设置后,耗费2个月进行生态修复。
[0030]其中,S1苦草种植时,选择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平均深度超过1.5米的城市湖泊进行生态修复。
[0031]其中,S1苦草种植时,在水体内放养小龙虾,控制小龙虾的放养密度为1个/平方米。
[0032]其中,S2环棱螺投放时,同时投入中国圆田螺,投入密度为0.5kg/平方。
[0033]其中,本草螺复合式生态系统修复方法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水生态修复方法,能够高效恢复退化的水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实现已修复水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稳定;通过采用苦草种植、环棱螺投放、生态网膜设置等步骤,达到了良好的水生态修复效果。
[0034]实施例2
[0035]参考图1,一种草螺复合式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6]S1、苦草种植;
[0037]S2、环棱螺投放;
[0038]S3、生态网膜设置。
[0039]其中,S1苦草种植时,采用带水抛种或者降水扦插的方式种植矮生苦草,密度控制在120株/平方米。
[0040]其中,S2环棱螺投放时,投放环棱螺的密度控制在2kg/平方。
[0041]其中,S3生态网膜设置时,采用2mm尼龙网、钢管桩、浮球构建10米
×
10米的围隔,通过模块化设施构建为螺丝提供固着基。
[0042]其中,S3生态网膜设置后,耗费3个月进行生态修复。
[0043]其中,S1苦草种植时,选择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平均深度超过1.5米的城市湖泊进行生态修复。
[0044]其中,S1苦草种植时,在水体内放养小龙虾,控制小龙虾的放养密度为2个/平方米。
[0045]其中,S2环棱螺投放时,同时投入中国圆田螺,投入密度为1kg/平方。
[0046]实施例3
[0047]参考图1,一种草螺复合式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8]S1、苦草种植;
[0049]S2、环棱螺投放;
[0050]S3、生态网膜设置。
[0051]其中,S1苦草种植时,采用带水抛种或者降水扦插的方式种植矮生苦草,密度控制在100株/平方米。
[0052]其中,S2环棱螺投放时,投放环棱螺的密度控制在2kg/平方。
[0053]其中,S3生态网膜设置时,采用2mm尼龙网、钢管桩、浮球构建10米
×
10米的围隔,通过模块化设施构建为螺丝提供固着基。
[0054]其中,S3生态网膜设置后,耗费3个月进行生态修复。
[0055]其中,S1苦草种植时,选择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平均深度超过1.5米的城市湖泊进行生态修复。
[0056]其中,S1苦草种植时,在水体内放养小龙虾,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草螺复合式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苦草种植;S2、环棱螺投放;S3、生态网膜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草螺复合式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苦草种植时,采用带水抛种或者降水扦插的方式种植矮生苦草,密度控制在100

120株/平方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草螺复合式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环棱螺投放时,投放环棱螺的密度控制在2kg/平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草螺复合式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生态网膜设置时,采用2mm尼龙网、钢管桩、浮球构建10米
×
10米的围隔,通过模块化设施构建为螺丝提供固着基。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海涛张建伟武恒压俞寿文朱欢欢邓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江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