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32291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从物侧至像侧依序至少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及第七透镜。本发明专利技术透过控制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而在维持良好光学性能之条件下,缩短镜头长度,增加视场角及进光量。增加视场角及进光量。增加视场角及进光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镜头
[0001]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是分案申请。原案的申请号是201711144495.5,申请日是2017年11月17日,专利技术名称是:光学成像镜头。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0003]近年来,手机、数位相机、平板计算机、个人数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甚至是车用电子装置的普及使得包含光学成像镜头、模块后座单元及影像传感器等之影像模块蓬勃发展,便携式电子产品的薄型轻巧化也让影像模块的小型化需求愈来愈高,随着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简称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简称CMOS)之技术进步和尺寸缩小,装戴在影像模块中的光学成像镜头也需要缩小体积,但光学成像镜头之良好光学性能也是必要顾及之处。若影像模块应用于车用摄影装置中,甚至为了因应行车与光线不足的环境,镜头的视场角(view angle)与进光量的提升也是必须要考量之课题。
[0004]就一七片式透镜结构而言,以往设计其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均较长,不利便携式电子产品的薄型化,因此极需要开发成像质量良好且镜头长度缩短的镜头。然而,光学成像镜头设计并非单纯将成像质量佳的镜头等比例缩小就能制作出兼具成像质量与微型化的光学成像镜头,设计过程牵涉到材料特性,还必须考量到制作、组装良率等生产面的实际问题,所以微型化镜头的技术难度明显高出传统镜头。
[0005]因此如何制作出符合应用的光学成像镜头,并持续提升其成像质量并缩小光学成像镜头的长度,同时具有优异的视场角与光圈大小,一直是业界持续精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之一目的系在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透过控制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维持其成像质量并缩小镜头长度,同时扩大视场角及光圈。
[0007]依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包括七片透镜,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一第六透镜及一第七透镜。前述每一透镜都具有一屈光率,而且具有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0008]为了便于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指的参数,在本说明书及图式定义:T1代表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G12代表第一透镜之像侧面与第二透镜之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2代表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G23代表第二透镜之像侧面与第三透镜之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3代表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G34代表第三透镜之像侧面与第四透镜之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4代表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G45代表第四透镜之像侧面与第五透镜之物侧面
在光轴上的距离、T5代表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G56代表第五透镜之像侧面与第六透镜之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6代表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G67代表第六透镜之像侧面与第七透镜之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7代表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G7F代表第七透镜之像侧面至一滤光件之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F代表滤光件在光轴上的厚度、GFP代表滤光件之像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f1代表第一透镜的焦距、f2代表第二透镜的焦距、f3代表第三透镜的焦距、f4代表第四透镜的焦距、f5代表第五透镜的焦距、f6代表第六透镜的焦距、f7代表第七透镜的焦距、n1代表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2代表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3代表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4代表第四透镜的折射率、n5代表第五透镜的折射率、n6代表第六透镜的折射率、n7代表第七透镜的折射率、V1代表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2代表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3代表第三透镜的阿贝数、V4代表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5代表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6代表第六透镜的阿贝数、V7代表第七透镜的阿贝数、EFL代表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TL代表第一透镜之物侧面至第七透镜之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代表第一透镜之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ALT代表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全部透镜厚度总和(即T1、T2、T3、T4、T5、T6、T7之和)、Gaa代表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之间的各像侧面至下一透镜之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总和(即G12、G23、G34、G45、G56、G67之和)、BFL代表光学成像镜头的后焦距,即第七透镜之像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即G7F、TF、GFP之和)。
[0009]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光学成像镜头,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第一透镜之像侧面上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二透镜之像侧面上包括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三透镜之物侧面上包括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六透镜之像侧面上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七片透镜,且满足:
[0010](G12+T2+G23)/G45≦2.500条件式(10)。
[0011]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光学成像镜头,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第一透镜之像侧面上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二透镜之像侧面上包括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三透镜之物侧面上包括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六透镜之像侧面上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七片透镜,且满足(T1+T4+T5)/(G45+G67)≦2.000条件式(15)。
[0012]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光学成像镜头,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第一透镜之像侧面上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二透镜之物侧面上包括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三透镜之物侧面上包括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四透镜之像侧面上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六透镜之像侧面上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七片透镜,且满足上述条件式(10)及(T4+T5+T6)/(G45+G67)≦2.000条件式(14)。
[0013]本专利技术可选择性地控制前述参数,满足下列至少一条件式:
[0014]310.000≦V1+V2+V3+V4+V5+V6+V7条件式(1)
[0015]T1/G45≦2.000条件式(2);
[0016]T1/G23≦2.000条件式(3);
[0017]T3/G23≦2.000条件式(4);
[0018]T4/G45≦2.000条件式(5);
[0019]T5/G67≦2.000条件式(6);
[0020](TL+ALT)/(BFL+Gaa)≦3.500条件式(7);
[0021](G12+T3)/G23≦2.500条件式(8);
[0022](G12+T4)/G23≦2.000条件式(9);
[00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一第六透镜及一第七透镜,每一透镜都具有一朝向该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该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其中: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上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上包括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上包括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该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率;该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率,且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上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七片透镜;且该光学成像镜头满足(G12+T2+G23)/G45≦2.500,G12代表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T2代表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一厚度,G23代表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G45代表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五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G12+T4)/G23≦2.000,T4代表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一厚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T5+T6)/(G45+G67)≦1.500,T5代表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一厚度,T6代表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一厚度,G67代表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七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4.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T4+T5+T6)/(G45+G67)≦2.000,T4代表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一厚度,T5代表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一厚度,T6代表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一厚度,G67代表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七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5.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一第六透镜及一第七透镜,每一透镜都具有一朝向该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该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其中: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上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上包括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上包括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该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率;该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率,且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上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七片透镜;且该光学成像镜头满足(T1+T4+T5)/(G45+G67)≦2.000,T1代表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一厚度,T4代表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一厚度,T5代表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一厚度,G45代表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五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G67代表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七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G12+T2+G23)/G45≦2.500,G12代表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T2代表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一厚度,G23代表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7.如权利要求5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T4+T6)/G23≦3.000,T6代表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一厚度,G23代表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8.如权利要求5所述光学成像镜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嘉元朱清智蔡粉沙
申请(专利权)人: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