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端取栓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3132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近端取栓导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活动套设在所述外管中,所述内管的上端端部与所述外管的上端端部一体式连接从而封闭所述外管的上端开口,所述内管的上端开口与外界连通;所述外管上部设有变形管段,环绕变形管段四周设有若干条轴向延伸的切痕,任意相邻的两条切痕之间形成变形条;所述变形管段外覆设有弹性密封膜。本发明专利技术取栓导管通过变形管段扩张增大体,使包裹其外的弹性密封膜随变形管段扩张充盈,进而与血管壁过盈配合,阻断血液流通,提高抽吸导管端头与血栓之间的真空度,提高抽吸导管的抽吸取栓效果。提高抽吸导管的抽吸取栓效果。提高抽吸导管的抽吸取栓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端取栓导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近端取栓导管。

技术介绍

[0002]卒中是导致人类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死亡率已占全国居民总死亡率的22.3%,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约占全部卒中的80%。AIS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阻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目前被证实有效的AIS早期血管再通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但静脉溶栓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发病时间小于4.5小时,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均超过该时间,同时对于大血管闭塞的病例效果不佳,再通率仅13%,因此机械取栓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开通血管的方式。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病因及堵塞的不同血管血管直径,每位患者的取栓过程也不尽相同。其中心房颤动导致的心源性脑栓塞较为常见,因为血栓量较大且较硬而取栓困难。
[0003]机械吸栓术采用抓捕血栓及负压吸引的方式,通过微导管将支架型取栓器送至血管栓塞处并令其释放,支架型取栓器自行展开与血栓嵌合,然后回收取栓器,将血栓带出,另外微导管外设有抽吸导管,抽吸导管为直径5F

6F的管状导管,直径小于血管内径,没有阻断血流,悬浮于血管内。因为没有渐变结构,导致大而硬的栓子无法被取栓支架回收到中间导管内,并且栓子在回收过程存在被导管切割而逃逸的可能,从而导致取栓失败。
[0004]现有技术中也有使用传统囊体,充气使其膨胀能达到一定程度短暂阻断血流的作用,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0447130U,公开了一种临床血管外科血栓吸取装置,其导管外壁设有一圈弹性膜,该弹性膜覆盖的部分导管壁内陷形成空腔,该空腔连通有充气通道,充气使弹性膜膨胀,以将血液隔开,但是一来该气囊内部没有支架支撑形状,容易被血液挤压内陷,还是存在血流通过的情况,导致取栓效果差,二来在内部压力有安全限度的条件下,膨胀的囊体的膨胀半径也极其有限,因此其与血管壁之间也达不到很好的密封接触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端取栓导管,可与血管管壁之间形成良好的密封接触,阻断血液流通,提高抽吸导管端头与血栓之间血管管段的真空度,提高抽吸导管对血栓的抽吸效果。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近端取栓导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活动套设在所述外管中,所述内管的上端端部与所述外管的上端端部一体式连接从而封闭所述外管的上端开口,所述内管的上端开口与外界连通;所述外管上部设有变形管段,环绕变形管段四周设有若干条轴向延伸的切痕,任意相邻的两条切痕之间形成变形条;所述变形管段外覆设有弹性密封膜。
[0007]具体的,所述变形管段的变形条为预弯成型的记忆金属条。
[0008]具体的,所述变形管段的底端套箍有固定环,所述弹性密封膜的底端箍紧于所述固定环内。
[0009]具体的,所述弹性密封膜为橡胶套。
[0010]具体的,还包括有用于保持内管和外管之间位置相对不动的限位扣,所述限位扣箍设于所述内管外。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取栓导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设于外管内,外管上部设有变形管段,该变形管段外套设有弹性密封膜,变形管段扩张体积对弹性密封膜进行支撑,利用外管与内管之间不同的位置关系可改变对变形条的挤压程度进而能够控制整个漏斗状形态下的变形管段上漏斗的开度,从而能够更好的使得弹性密封膜与血管壁接触,则阻断血液流通,提高导管端头与血栓之间的真空度,提高导管负压抽吸效果,以顺利将血栓抽出,且通过变形管段的支撑,弹性密封膜不易在血压作用下被血液挤压变形,其阻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二;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三;图5为本专利技术取栓导管伸入血管中变形管段未扩张时的状态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取栓导管伸入血管中变形管段扩张时的状态图一;图7为本专利技术取栓导管伸入血管中变形管段扩张时的状态图二;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变形管段扩张状态时的俯侧视图。
[0013]图中:1、内管;2、外管;3、弹性密封膜;4、固定环;5、限位扣;6、血栓;7、血液;21、变形管段;211、变形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术语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不是指示或暗示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6]请参阅图1

8,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是一种近端取栓导管,包括内管1和外管2,该内管1和外管2均为中空结构,内管1活动套设在外管2中,所述内管1的上端端部与外管2的上端端部连接一体,从而封闭外管2的上端开口,所述内管1的上端开口开放与外界连通,血栓6从内管1的上端开口进入通过内管1抽吸取出;所述外管2上部设有变形管段21,环绕变形管段21四周设有若干条轴向延伸的切痕,任意相邻的两条切痕之间形成变形条211,如图2

4所示,将外管2相对内管1往上端方向推动时,变形条211受到外力作用被迫弯曲并向外侧隆起,直至最后形成漏斗状形态,该变形管段21外覆设有弹性密封膜3,该弹性密封膜3封闭包裹变形管段21,所述变形管段21的变形条211弯曲隆起增大体积后,弹性密封膜3被撑大膨
胀接触血管壁,以阻挡血液7流通;具体的,如图5所示,取栓导管进入血管后,此时,血液7在外管2的外侧壁流通,此时内管1对血栓6进行抽吸时,会连同血管中的血液一同抽吸,则影响对血栓6的抽吸效果;如图6

7所示,固定内管1不动,将外管2相对内管1往上端方向推动,使变形管段21的变形条211被迫弯曲并向外侧隆起扩张,直至最后形成漏斗状形态,将裹覆于其外的弹性密封膜3撑大,使其弹性密封膜3与血管壁接触,加上血管具有弹性,血管壁对弹性密封膜3具有相对的压力,则在变形管段21的扩张力和血管壁的压力相对作用下,弹性密封膜3与血管壁紧密配合,从而封闭血管,阻断血液7不会流入“漏斗”与血栓之间的血管中,则使血栓6部位更容易形成负压状态,则可更快速的抽吸血栓6;更具体的,当变形管段21的变形条211向外弯曲扩张形成灯笼状时,如图6所示,此时变形管段21并未能完全封闭血管,未能阻断血液流通,仍有部分血液7从缝隙流通;当变形管段21的变形条211向外弯曲隆起形成漏斗状时,如图7所示,此时变形管段21完全封闭血管阻断血液7流通,使血液7不会流入“漏斗”与血栓之间的血管中。
[0017]其中,变形管段21的变形条211为记忆金属条,该变形条211预先预弯成型,这样变形条211形成记忆,朝预弯的弧度弯曲;为防止外管2的切缝在变形管段21扩张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端取栓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1)和外管(2),所述内管(1)活动套设在所述外管(2)中,所述内管(1)的上端端部与所述外管(2)的上端端部一体式连接从而封闭所述外管(2)的上端开口,所述内管(1)的上端开口与外界连通;所述外管(2)上部设有变形管段(21),环绕变形管段(21)四周设有若干条轴向延伸的切痕,任意相邻的两条切痕之间形成变形条(211);所述变形管段(21)外覆设有弹性密封膜(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近端取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管段(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龙方玲付莹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