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带用调节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粮食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33083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粮食输送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输送带用调节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粮食输送系统,包括底板与粮食输送系统,所述底板顶端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支撑板,后侧所述支撑板的后端通过安装架安装有第一电机,两组所述支撑板的相视侧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后端与第一电机的传动轴相连接,两组所述支撑板相视侧设置有两组调节装置,两组所述调节装置之间与第一转杆的外壁套接有第一传输带,后侧所述支撑板的后端通过安装架安装有第二电机,两组所述支撑板的相视侧均匀连接有多组第二转杆,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能够通过设置调节装置可以调节第一传输带的角度,通过设置均匀装置可以调节第三传输带的位置。调节第三传输带的位置。调节第三传输带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送带用调节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粮食输送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粮食输送
,具体为一种输送带用调节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粮食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粮食指烹饪食品中作为主食的各种植物种子总称,也可概括称为“谷物”,粮食有基本是属于禾本科植物,所含营养物质主要为糖类,其次是蛋白质,粮食包括麦类、粗粮类和稻谷类三大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在粮食生产企业,在对粮食进行出仓的时候需要用到捷运粮车,在接运粮车到来后需要使用输送机进行对粮食的转移。
[0003]在需要使用输送机的时候启动输送机,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就需要关闭输送机,这样就需要工作人员重复的进行开启和关闭,并且现有的运输机在粮食出仓的时候无法根据粮食出仓的高度进行调整,并且现有的粮车在出货时需要对粮车进行均匀放料,而现有的输送机构往往达不到技术,这样就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手动去粮车内部整理,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且还会使工作人员产生危险,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输送带用调节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粮食输送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送带用调节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粮食输送系统,有效的解决了在需要使用输送机的时候启动输送机,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就需要关闭输送机,这样就需要工作人员重复的进行开启和关闭,并且现有的运输机在粮食出仓的时候无法根据粮食出仓的高度进行调整,并且现有的粮车在出货时需要对粮车进行均匀放料,而现有的输送机构往往达不到技术,这样就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手动去粮车内部整理,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且还会使工作人员产生危险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送带用调节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粮食输送系统,包括底板与粮食输送系统,所述底板顶端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支撑板,后侧所述支撑板的后端通过安装架安装有第一电机,两组所述支撑板的相视侧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后端与第一电机的传动轴相连接,两组所述支撑板相视侧设置有两组调节装置,两组所述调节装置之间与第一转杆的外壁套接有第一传输带,后侧所述支撑板的后端通过安装架安装有第二电机,两组所述支撑板的相视侧均匀连接有多组第二转杆,所述第二电机的传动端与左侧第二转杆的后侧相连接,多组所述第二电机的外壁套接有第二传输带,两组所述支撑板的相视侧设置有均匀装置。
[0006]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两组第一作用箱,两组所述第一作用箱分别插接于前后两侧支撑板的相视侧,两组所述第一作用箱的下侧连接有第二作用箱,所述第一作用箱的上下侧壁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二作用箱的前后侧壁连接有第三转杆,所述第三转杆外壁的前后两侧均套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螺杆的底端贯穿第一作用箱的底壁与第二作用箱的顶壁并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所述
支撑板的后侧通过安装架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转杆的后侧贯穿第二作用箱的后侧壁与支撑板的本体并与第三电机的传动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螺杆的外壁螺接有第一螺块,两组所述第一螺块的相视侧螺接有第四转杆。
[0007]优选的,所述均匀装置包括两组第三作用箱,两组所述第三作用箱分别卡接于前后两侧支撑板的相视侧,两组所述第三作用箱的相视侧均连接有移动板,两组所述移动板的相视侧连接有多组第五转杆,多组所述第五转杆的外壁套接有第三传输带,所述移动板后端的左侧通过安装架安装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的传动端与左侧第五转杆相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后侧通过安装架安装有卡板,所述卡板的传动端与第五转杆的后侧相连接,所述移动板的上侧连接有第二螺块,两组所述第三作用箱的右侧连接有第四作用箱,所述第四作用箱内腔的前侧安装有第五电机,所述第五电机的传动端连接有第六转杆,所述第六转杆外壁的前后两侧套接有第三锥形齿轮,所述第三作用箱的左右侧壁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块螺接于第二螺杆的外壁,所述第二螺杆的右端贯穿第四作用箱的左侧壁并连接有第四锥形齿轮,所述第四锥形齿轮与第三锥形齿轮相啮合。
[0008]优选的,所述粮食输送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微处理器、无线传输装置、运算模块,所述微处理器、第五电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四电机与运算模块电性连接,所述运算模块与第三电机电性连接。
[0009]优选的,两组所述第三作用箱的相视侧均连接有卡板,两组所述移动板的后侧均开设有与卡板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卡板的外形呈“凸”形。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三作用箱的上侧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螺块的上侧连接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卡接于限位槽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作用箱的侧壁开设有卡孔,前后两侧所述第一螺块的相背侧均连接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卡接于卡孔内部。
[0012]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下侧连接有防滑板,所述防滑板的材质为橡胶,所述防滑板的下侧开设有防滑纹。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通过设置调节装置可以调节第一传输带的角度,通过微处理器计左右两侧第三电机的运行,通过第三电机带动第三转杆旋转,通过第三转杆带动第一锥形齿轮旋转,通过第一锥形齿轮旋转带动第二锥形齿轮旋转,通过第二锥形齿轮旋转带动第一螺杆旋转,通过第一螺杆旋转带动第一螺块上下移动,通过第一螺块上下移动带动第四转杆上下移动,通过调节两组第四转杆的位置来进行第一传输带的角度调节;
[0015]2、通过设置均匀装置可以调节第三传输带的位置,通过第五电机带动第六转杆旋转,通过第六转杆旋转带动第三锥形齿轮旋转,通过第三锥形齿轮旋转带动第四锥形齿轮旋转,通过第四锥形齿轮旋转带动第二螺块左右移动,通过第二螺块带动移动板左右移动,通过移动板带动第五转杆与第三传输带左右移动;
[0016]3、启动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二转杆旋转,通过第二转杆旋转带动第二传输带旋转,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杆旋转,通过第一转杆旋转带动第一传输带旋转,启动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二转杆旋转,通过第二转杆旋转带动第二传输带旋转,原料通过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与第三传输带放入运粮车,通过移动第三传输带的位置,通过第三传输带将粮食均匀放置于运粮车内部。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8]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均匀装置俯视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左侧调节装置左视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均匀装置右视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粮食输送系统流程图。
[0025]图中:100、底板;101、防滑板;110、支撑板;120、第一电机;130、第一转杆;140、第一传输带;150、第二电机;160、第二转杆;170、第二传输带;200、调节装置;210、第一作用箱;220、第二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带用调节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粮食输送系统,包括底板(100)与粮食输送系统(5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0)顶端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支撑板(110),后侧所述支撑板(110)的后端通过安装架安装有第一电机(120),两组所述支撑板(110)的相视侧连接有第一转杆(130),所述第一转杆(130)的后端与第一电机(120)的传动轴相连接,两组所述支撑板(110)相视侧设置有两组调节装置(200),两组所述调节装置(200)之间与第一转杆(130)的外壁套接有第一传输带(140),后侧所述支撑板(110)的后端通过安装架安装有第二电机(150),两组所述支撑板(110)的相视侧均匀连接有多组第二转杆(160),所述第二电机(150)的传动端与左侧第二转杆(160)的后侧相连接,多组所述第二电机(150)的外壁套接有第二传输带(170),两组所述支撑板(110)的相视侧设置有均匀装置(3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送带用调节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粮食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200)包括两组第一作用箱(210),两组所述第一作用箱(210)分别插接于前后两侧支撑板(110)的相视侧,两组所述第一作用箱(210)的下侧连接有第二作用箱(220),所述第一作用箱(210)的上下侧壁连接有第一螺杆(230),所述第二作用箱(220)的前后侧壁连接有第三转杆(240),所述第三转杆(240)外壁的前后两侧均套接有第一锥形齿轮(250),所述第一螺杆(230)的底端贯穿第一作用箱(210)的底壁与第二作用箱(220)的顶壁并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260),所述第二锥形齿轮(260)与第一锥形齿轮(250)相啮合,所述支撑板(110)的后侧通过安装架安装有第三电机(270),所述第三转杆(240)的后侧贯穿第二作用箱(220)的后侧壁与支撑板(110)的本体并与第三电机(270)的传动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螺杆(230)的外壁螺接有第一螺块(280),两组所述第一螺块(280)的相视侧螺接有第四转杆(29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送带用调节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粮食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匀装置(300)包括两组第三作用箱(310),两组所述第三作用箱(310)分别卡接于前后两侧支撑板(110)的相视侧,两组所述第三作用箱(310)的相视侧均连接有移动板(320),两组所述移动板(320)的相视侧连接有多组第五转杆(330),多组所述第五转杆(330)的外壁套接有第三传输带(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全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成明米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