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核壳结构的可降解有机-无机阻燃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2791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可降解塑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核壳结构的可降解有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核壳结构的可降解有机

无机阻燃复合材料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可降解塑料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核壳结构的可降解有机

无机阻燃复合材料。

技术介绍

[0002]生物降解塑料又称生物分解塑料,是指在自然界如土壤和/或沙土等条件下,和/或特定条件如堆肥化条件下或厌氧消化条件下或水性培养液中,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并最终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CO2)或/和甲烷(CH4)、水(H2O)及其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以及新的生物质的塑料。
[0003]生物降解塑料主要的目标市场是包装薄膜、农用薄膜、特种纤维材料、塑料袋、塑料餐具等。相比传统塑料材料,新型降解材料成本稍高。但是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愿意为保护环境而使用价格稍高的新型降解材料,环保意识的增强给生物降解新材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0004]然而,现有生物降解塑料的使用性能仍然存在较明显的劣势,如在力学性能方面难以达到传统塑料制品的使用性能。特别是在引入其他功能助剂如无机阻燃剂的情况下,会造成力学性能的大幅度降低,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助剂的析出。阻燃剂粉体的粒径过大会在基材中分散不理想,添加量高时会恶化材料的使用性能。为了阻燃剂粉体在基材中的分散性,必须使其粒径较小及粒径分布较窄。故阻燃剂细微化,甚至纳米化,既可增大阻燃剂与材料的接触面以提高相容性,还可降低阻燃剂的用量。然而国内商业化的阻燃剂粉体往往难以达到超细化或纳米化的要求。
[0005]专利CN104910438A公开了一种可降解阻燃的塑料薄膜,所述塑料薄膜的质量份组成如下:聚乳酸树脂10

18份、热塑性淀粉40

60份、聚乙烯蜡8

16份、聚乙烯醇6

12份、多元醇10

15份、引发剂0.2

0.8份、抗菌剂0.2

0.5份、阻燃剂2

6份、纳米抗氧剂0.2

0.8份、增韧剂1.2

2.4份。述阻燃剂选用十溴二苯乙烷、磷酸一铵、聚磷酸铵中的一种或几种。专利CN106496645A公开了一种注塑用阻燃可降解淀粉基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热塑性淀粉60~70份、聚羟基丁酸酯40~60份、甘油25~40份、滑石粉20~40份、交联剂5~15份、相容剂5~10份、纳米氢氧化镁10~20份、其它助剂1~2份。专利CN112940424A公开了一种阻燃可降解塑料,分包括:改性聚乙烯醇45

70份、淀粉30

60份、丙三醇3

8份、羟丙基纤维素10

23份、改性SiO2纳米粒子17

34份、抗氧剂0.3

0.8份;所述改性聚乙烯醇为阻燃剂改性聚乙烯醇,所述阻燃剂为2

羟基

5,5

二甲基

2,2

氧代

1,3,2

二氧磷杂碱乙醇胺盐(PNOEA)。该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新型阻燃剂对聚乙烯醇进行改性,制备的改性聚乙烯醇树脂阻燃效果更优、力学性能更好;(2)采用改性后的SiO2纳米粒子作为填料,提高了其分散性能,制备出的可降解塑料的力学性能更好。上述专利技术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可降解塑料力学性能降低的问题,但均需采用特定成分或纳米化的阻燃剂,商业化程度不高,产业化应用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核壳结构的可降解有机

无机阻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基于核壳结构的可降解有机

无机阻燃复合材料。
[0008]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基于核壳结构的可降解有机

无机阻燃复合材料在制备阻燃可降解塑料功能母粒或阻燃可降解塑料中的应用。
[0009]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0]一种基于核壳结构的可降解有机

无机阻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0011](1)将可降解聚合物基材溶解于溶剂中,然后加入无机阻燃粒子和氨水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
[0012](2)将步骤(1)所得混合液加热至50~70℃,搅拌条件下滴加硅酸酯化合物进行缩合反应,真空干燥去除溶剂,得到以无机阻燃粒子为核、SiO2‑
可降解聚合物互穿网络为壳的可降解有机

无机阻燃复合材料。
[0013]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可降解聚合物基材为聚乙烯醇、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素、壳聚糖、聚己内酯中的至少一种。
[0014]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溶剂为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溶剂。
[0015]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无机阻燃粒子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多聚磷酸铵、硼酸锌中的至少一种。
[0016]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无机阻燃粒子的粒径为20nm~100μm。
[0017]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可降解聚合物基材与无机阻燃粒子加入的质量比为1:(1~5)。
[0018]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硅酸酯化合物为正硅酸甲酯(TMOS)、正硅酸乙酯(TEOS)、正硅酸异丙酯(TPOS)中的至少一种。
[0019]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硅酸酯化合物的加入量与无机阻燃粒子加入的质量比为1:(1~4)。
[0020]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真空干燥的温度为110~140℃。
[0021]一种基于核壳结构的可降解有机

无机阻燃复合材料,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得到。
[0022]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核壳结构的可降解有机

无机阻燃复合材料的粒径为50nm~150μm。
[0023]上述基于核壳结构的可降解有机

无机阻燃复合材料在制备阻燃可降解塑料功能母粒或阻燃可降解塑料中的应用。
[0024]进一步地,所述应用过程为:将基于核壳结构的可降解有机

无机阻燃复合材料与可降解聚合物基材经混合造粒,得到所述阻燃可降解塑料功能母粒或阻燃可降解塑料。
[0025]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核壳结构的可降解有机

无机阻燃复合材料在阻燃可降解塑料功能母粒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40%;在阻燃可降解塑料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6%。
[0026]本专利技术原理为:在可降解聚合物基材溶液体系中,硅酸酯化合物在氨水催化剂作
用下经水解、缩聚形成网状结构的聚硅酸,由于硅酸酯化合物是在聚合物基材溶液中水解先形成聚硅酸网络,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核壳结构的可降解有机

无机阻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制备步骤:(1)将可降解聚合物基材溶解于溶剂中,然后加入无机阻燃粒子和氨水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2)将步骤(1)所得混合液加热至50~70℃,搅拌条件下滴加硅酸酯化合物进行缩合反应,真空干燥去除溶剂,得到以无机阻燃粒子为核、SiO2‑
可降解聚合物互穿网络为壳的可降解有机

无机阻燃复合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核壳结构的可降解有机

无机阻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可降解聚合物基材为聚乙烯醇、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素、壳聚糖、聚己内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溶剂为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溶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核壳结构的可降解有机

无机阻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无机阻燃粒子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多聚磷酸铵、硼酸锌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无机阻燃粒子的粒径为20nm~10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核壳结构的可降解有机

无机阻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可降解聚合物基材与无机阻燃粒子加入的质量比为1:(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核壳结构的可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林李亮罗裕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佳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