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硝催化剂再生过程余热利用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2720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脱硝催化剂再生过程余热利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60~70℃的清洗液对需再生的催化剂进行清洗,将清洗完催化剂后的废液通入第一换热器,收集通入第一换热器中废液的热量,对并储液部件中储存的溶液进行加热;采用200~400℃的气体对清洗后的催化剂进行加热干燥,将加热干燥完催化剂后的废气通入第二换热器,收集通入第二换热器中废气的热量,对并储液部件中储存的溶液进行加热;向加热后溶液加入药剂形成新的清洗液。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催化剂再生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有效利用,可防止热量的浪费,且无需在催化剂清洗过程中辅助加热,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节约了成本,且可以使催化剂在加热干燥后缓慢降温,防止再生后的催化剂机械强度变差。后的催化剂机械强度变差。后的催化剂机械强度变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硝催化剂再生过程余热利用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催化剂再生
,具体涉及一种脱硝催化剂再生过程余热利用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部分的电站锅炉设备都装有SCR脱硝装置,用于去除锅炉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而SCR脱硝装置中起重要作用的是SCR催化剂,但在锅炉的长时间运行中,催化剂会出现逐渐积灰、中毒的现象,使得其脱硝性能逐渐下降,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整个机组运行出现故障。现在可以通过SCR催化剂再生技术将这种催化剂上的积灰及其吸附的中毒物质清洗掉,从而恢复其脱硝性能。
[0003]目前催化剂再生技术主要包括湿法清洗工艺和干燥焙烧工艺,通过湿法清洗将催化剂上的积灰和吸附的中毒物质清洗掉,并将活性物质重新负载到催化剂上,但在湿法清洗过程中,催化剂吸附了大量的水分,需要通过干燥焙烧工艺将催化剂中的水分蒸发掉,以恢复其机械强度,干燥焙烧工艺是将催化剂在炉内加热到200~400℃,然后以该温度保持一定时间,最后降温。但是催化剂在降温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缓慢的降温方式,若直接将炉内干燥好的催化剂放到常温环境中降温,巨大的温差使其温度迅速下降,同时由于内应力的作用,会使其产生裂纹甚至出现破裂,使再生后的催化剂机械强度变差。
[0004]此外,在清洗池换水时和催化剂干燥后降温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目前并未对这些热量进行利用,通常热量会被浪费,如果能将这些热量加以利用,可以达到节约能源,进而节约成本的效果,因此目前针对脱硝催化剂再生过程产生的余热,急需开发一种合理的利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脱硝催化剂再生过程余热利用方法,用于解决催化剂再生过程中的余热浪费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脱硝催化剂再生过程余热利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采用60~70℃的清洗液对需再生的催化剂进行清洗,将清洗完催化剂后的废液通入第一换热器,收集通入第一换热器中废液的热量,对并储液部件中储存的溶液进行加热;S11:采用200~400℃的气体对清洗后的催化剂进行加热干燥,将加热干燥完催化剂后的废气通入第二换热器,收集通入第二换热器中废气的热量,对并储液部件中储存的溶液进行加热;S2:向经S10、S11加热后溶液加入药剂形成新的清洗液。
[0007]优选地,在S10、S11中,所述的废液的温度为60~70℃,所述的废气的温度为200~400℃,对所述的储液部件中储存的溶液加热至70~95℃。即在清洗液对催化剂进行清洗,气
体对催化剂进行干燥的过程中,其温度是始终保持恒定。
[0008]优选地,在S10中,在清洗完设定数量所述的催化剂后,再将所述的废液通入第一换热器中。
[000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脱硝催化剂再生过程余热利用方法的装置。
[001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现脱硝催化剂再生过程余热利用方法的装置,所述的装置包括清洗部件、加热部件,所述的清洗部件用于对需再生的催化剂进行清洗,所述的加热部件用于对清洗后的催化剂进行加热干燥,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储液部件以及阀组件,所述的清洗部件内部形成用于放置需再生的催化剂的空间,所述的清洗部件具有第一出口、第一入口,所述的清洗部件的第一出口用于排出清洗完催化剂后的废液,所述的清洗部件的第一入口用于通入在所述的第一换热器中换热后的废液,所述的加热部件内部形成用于放置清洗后的催化剂的空间,所述的加热部件具有第一出口、第一入口,所述的加热部件的第一出口用于排出加热干燥完催化剂后的废气,所述的加热部件的第一入口用于通入在所述的第二换热器中换热后的废气,所述的第一换热器具有第一换热腔、第二换热腔,所述的第一换热腔具有入口、出口,所述的第一换热腔的入口用于通入清洗完催化剂后的废液,所述的第一换热腔的出口用于排出在所述的第一换热器中换热后的废液,所述的第二换热腔具有入口、出口,所述的第二换热腔的入口用于通入待加热的溶液,所述的第二换热腔的出口用于排出加热后的溶液,所述的第二换热器具有第三换热腔、第四换热腔,所述的第三换热腔具有入口、出口,所述的第三换热腔的入口用于通入加热干燥完催化剂后的废气,所述的第三换热腔的出口用于排出在所述的第二换热器中换热后的废气,所述的第四换热腔具有入口、出口,所述的第四换热腔的入口用于通入待加热的溶液,所述的第四换热腔的出口用于排出加热后的溶液,所述的储液部件具有第一入口、第一出口,所述的储液部件的第一入口用于通入加热后的溶液,所述的储液部件的第一出口用于排出待加热的溶液,所述的清洗部件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的第一换热腔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一换热腔的出口与所述的清洗部件的第一入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二换热腔的出口与所述的储液部件的第一入口相连通,所述的储液部件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的第二换热腔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加热部件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的第三换热腔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三换热腔的出口与所述的加热部件的第一入口相连通,所述的第四换热腔的出口与所述的储液部件的第一入口相连通,所述的储液部件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的第四换热腔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二换热腔的出口与所述的第四换热腔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阀组件设置在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管路上,用于控制连接管路的通断。
[0011]优选地,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泵组件,所述的泵组件包括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所述的第二换热腔的出口、第四换热腔的出口均与所述的第一循环泵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一循环泵的出口与所述的储液部件的第一入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二循环泵设置在所述的清洗部件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的第一换热腔的入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
[0012]优选地,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引风机,所述的引风机设置在所述的加热部件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的第三换热腔的入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
[0013]优选地,所述的储液部件还具有第二出口,所述的清洗部件还具有第二入口,所述的储液部件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的清洗部件的第二入口相连通,所述的储液部件的第二出口
用于向所述的清洗部件排放加热后的溶液。
[0014]优选地,所述的储液部件还具有第二入口,所述的储液部件的第二入口用于向其内部补充待加热的溶液。
[0015]优选地,所述的清洗部件还具有第二出口,所述的清洗部件的第二出口用于排放换热后的废液。
[0016]优选地,所述的加热部件还具有第二入口,所述的加热部件的第二入口用于向其内部补充200~400℃的气体。
[0017]优选地,所述的加热部件、储液部件、清洗部件的外部均设置有保温材料;所述的加热部件、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储液部件、清洗部件之间的连接管路的外部均包裹有保温材料。
[0018]优选地,所述的装置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的PLC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的装置的运行过程。
[0019]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催化剂再生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有效利用,可防止热量的浪费,且无需在催化剂清洗过程中使用辅助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硝催化剂再生过程余热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0:采用60~70℃的清洗液对需再生的催化剂进行清洗,将清洗完催化剂后的废液通入第一换热器,收集通入第一换热器中废液的热量,对并储液部件中储存的溶液进行加热;S11:采用200~400℃的气体对清洗后的催化剂进行加热干燥,将加热干燥完催化剂后的废气通入第二换热器,收集通入第二换热器中废气的热量,对并储液部件中储存的溶液进行加热;S2:向经S10、S11加热后溶液加入药剂形成新的清洗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硝催化剂再生过程余热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0、S11中,所述的废液的温度为60~70℃,所述的废气的温度为200~400℃,对所述的储液部件中储存的溶液加热至70~95℃。3.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至2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脱硝催化剂再生过程余热利用方法的装置,所述的装置包括清洗部件、加热部件,所述的清洗部件用于对需再生的催化剂进行清洗,所述的加热部件用于对清洗后的催化剂进行加热干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储液部件以及阀组件,所述的清洗部件内部形成用于放置需再生的催化剂的空间,所述的清洗部件具有第一出口、第一入口,所述的清洗部件的第一出口用于排出清洗完催化剂后的废液,所述的清洗部件的第一入口用于通入在所述的第一换热器中换热后的废液,所述的加热部件内部形成用于放置清洗后的催化剂的空间,所述的加热部件具有第一出口、第一入口,所述的加热部件的第一出口用于排出加热干燥完催化剂后的废气,所述的加热部件的第一入口用于通入在所述的第二换热器中换热后的废气,所述的第一换热器具有第一换热腔、第二换热腔,所述的第一换热腔具有入口、出口,所述的第一换热腔的入口用于通入清洗完催化剂后的废液,所述的第一换热腔的出口用于排出在所述的第一换热器中换热后的废液,所述的第二换热腔具有入口、出口,所述的第二换热腔的入口用于通入待加热的溶液,所述的第二换热腔的出口用于排出加热后的溶液,所述的第二换热器具有第三换热腔、第四换热腔,所述的第三换热腔具有入口、出口,所述的第三换热腔的入口用于通入加热干燥完催化剂后的废气,所述的第三换热腔的出口用于排出在所述的第二换热器中换热后的废气,所述的第四换热腔具有入口、出口,所述的第四换热腔的入口用于通入待加热的溶液,所述的第四换热腔的出口用于排出加热后的溶液,所述的储液部件具有第一入口、第一出口,所述的储液部件的第一入口用于通入加热后的溶液,所述的储液部件的第一出口用于排出待加热的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昂张发捷孔凡海王丽朋何川卞子君李乐田吴国勋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