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山毛峰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3247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山毛峰的制作方法,包括鲜叶采摘、摊青、杀青、揉捻、滚形、理条、回潮、炒形、除杂、窨香和提香工序,通过杀青、揉捻工序的调整和立体连续揉捻机组的结构设计应用,实现对黄山毛峰进行三炒、三揉和三烘的制作加工,代替传统手工操作,从而使制成的黄山毛峰茶,条形圆直紧实、滋味鲜醇、花香浓郁、焦茶少、断碎低,可广泛应用于黄山毛峰制备领域。可广泛应用于黄山毛峰制备领域。可广泛应用于黄山毛峰制备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山毛峰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黄山毛峰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北宋嘉祐元年,谢氏古徽州的—世祖先,彦俊公在歙县富溪乡首创了“炒、揉、烘”的制茶工艺。该工艺是用柴火烧五桶锅内进行三次炒茶,而后在青石板揉茶床或竹篾的揉茶床上,用手工进行三次揉捻抖散茶团,使其成为条状,再用竹篾编成的烘笼,采用木炭火进行三次烘焙制成干茶,这种制茶法,当时人称“谢氏三炒三揉烘三制茶法”。这种谢氏“炒焙茶”,色如象牙芽毫显露,又产于黄山周边故也称为老谢家茶黄山毛峰。随着茶叶机械化的发展,黄山毛峰也由手工炒制步入机械化制作。现有黄山毛峰的制作工艺由杀青、揉捻、初烘、复烘等工序构成,工艺相对比较简单。目前,黄山毛峰的加工与传统工艺相比,主要的问题有:1、芽叶有焦边;2、干茶黄绿色泽混杂;3、条形不够紧结;4、由于黄山毛峰本身采用一芽一叶的嫩芽叶制作,茶芽叶比较细嫩,再加上现行的制作工艺很少揉捻,不能完全释放出茶叶中内含成分,因此口感比较清淡,冲泡次数也少。
[0003]当前黄山毛峰产区,也有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的工艺,但现有的揉捻机,是为大宗绿茶设计揉捻力度大的茶机,且在揉捻过程中不能对茶叶进行翻松解块,易结成茶团块使芽叶闷黄,断碎也较多;如果采用不进行加压揉捻,力度也过轻,又达不到揉捻的效果。因此,如何对现有工艺进行改进,以获得一款外形与口感优佳,品质好的黄山毛峰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黄山毛峰的制作方法,解决现有黄山毛峰制作工艺易出现芽叶焦边,口感淡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黄山毛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6]1)鲜叶采摘:采摘黄山毛峰原产地芽叶,采摘标准:一芽一叶或一芽2

3叶初展茶叶;
[0007]2)摊青:将芽叶输入摊青机,设定摊叶厚度为4

7公分,采用冷风对茶叶进行吹风,冷风量为25

30m3/分钟,时间为1.5

2.5小时;
[0008]3)杀青:将摊青后的茶叶,输送至滚筒电磁杀青机内,进行“三温三时”分段电磁杀青,第一段杀青温度为200

210℃,杀青时间为2

3分钟,第二段杀青温度为170

180,杀青时间为3

4分钟,第三段杀青温度为120

130℃,杀青时间为2

3分钟。本项“三温三时”杀青的优点,不仅代替了传统手工的高中低温三炒杀青的工艺,而且电磁辐射杀青工艺,可较好地解决黄山毛峰茶焦边的技术缺陷。
[0009]4)揉捻:将茶叶输送至立体连续揉捻机组进行三次揉捻,第一次进行无压揉捻2

4分钟,第二次加压1/4进行揉捻3

5分钟,第三次解压揉捻2

3分钟;
[0010]5)滚形:将揉捻后的芽叶,输入电热滚筒机,利用其旋转作用进行滚形。设定滚形的温度为50

60℃,时间为2

6分钟,滚筒转速为25

30转/分钟;
[0011]6)理条:将滚形后的芽叶,输入电热理条机进行理制条形;设定理条温度为80

90℃,时间为5

10分钟,槽体往复摇摆40

45次/分钟,理条后芽叶含水率为40

50%;
[0012]7)回潮:将理条后的芽叶,输入动态回潮机,以室温进行动态回潮30

40分钟;
[0013]8)炒形:将回潮后的芽叶,输入滚筒炒形机内进行滚炒制形,设定滚筒炒形机内温度为75

85℃,时间为10

12分钟,滚筒转速为35

40转/分钟;
[0014]9)提香:将炒制形后的茶叶,输入电磁烘干机内进行提香,设定电磁烘干机内温度为102

115℃,提香的时间为6

8分钟,烘至含水率4

5%,即制得黄山毛峰茶。
[0015]为提高毛峰茶的洁净度与香气,所述步骤8)之后还设置有除杂和窨香工序;
[0016]所述除杂工序将炒制形后的芽叶,输入光电色选机,利用智能识别系统的拣剔作用,将茶梗、黄片、茎皮、纤维、虫卵等杂物进行识别清除,使其洁净度达98%以上;
[0017]所述窨香工序在窨香室内进行,所述窨香室配有智能装置和一组摊叶平台,还间隔摆放有多株含苞待放的珠兰花;设定窨香室内的温度为23

26℃,湿度为75

85%,植物补光灯的光照度为25000

30000lux,每隔2

3小时排气供氧1次,让平台上的毛峰茶进行鲜花窨香20

24小时,仿真山区清晨自然环境使兰香散发,促进毛峰茶吸收提高天然花香,并克服“干花窨香”,易导致虫卵杂物污染茶叶的弊端。
[0018]为克服现行揉捻机,揉捻易结团块并且芽叶断碎较多的问题,所述步骤4)中采用了立体连续揉捻与解块新技术,该揉捻机组包括揉捻机架,从上到下设置在揉捻机架上的一组揉捻机,以及设置在每个揉捻机下方的抖散解块装置;所述抖散解块装置,包括上下往复运动的左抖动臂和右抖动臂,所述左抖动臂和右抖动臂上至少设置有一层抖料耙,该抖料耙包括一组相互间隔的抖料爪;所述左抖动臂上的抖料爪和右抖动臂上的抖料爪,通过交叉排布抖散芽叶团块。本项抖散解块装置,既可代替传统手工抖散茶团的工艺,又使“揉捻与解块”工序实现机械化和连续化。
[0019]进一步的,所述揉捻机架上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导向轴,所述导向轴的上方设置有上限位板,所述左抖动臂和右抖动臂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套筒,连接套筒套设在导向轴上并可沿导向轴来回移动;所述上限位板与连接套筒间设置有压力弹簧,所述安装座上还设置有带动连接套筒间歇向上运动的驱动装置。优选的,所述驱动部件包括驱动电机及安装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凸轮,所述凸轮作用在连接套筒上。
[0020]为进一步提高抖散解块的效果,所述左抖动臂和右抖动臂上设置有多层抖料耙,且相邻层抖料耙的抖料爪相互错位排列;相邻两层抖料耙间的距离大于左抖动臂或右抖动臂上下运动的距离。优选的,所述左抖动臂和右抖动臂上还分别设置有高频震动器。
[0021]为提高茶叶的制形效果,所述步骤5)中的电热滚筒机内,设有长60公分,宽2公分,高1.8公分的长条形铜质材料导向筋,利用滚筒旋转与导向筋的拨动力,散发水分滚炒制形。
[0022]所述步骤6)中的电热理条机,包括槽体,所述槽体为紫砂材料制得;采用紫砂材料的槽体优点,因紫砂是一种含铁的粘土质粉砂岩材质,能使槽体受热均匀,可缓解槽体的往复摇摆力,易使芽叶制成细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山毛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鲜叶采摘:采摘黄山毛峰原产地芽叶,采摘标准:一芽一叶或一芽2

3叶;2)摊青:将芽叶输入摊青机,设定摊厚度为4

7公分,采用冷风对茶叶进行吹风,冷风量为25

30m3/分钟,摊青时间为1.5

2.5小时;3)杀青:将摊青后的茶叶,输送至滚筒电磁杀青机内,进行分段电磁杀青,第一段杀青温度为200

210℃,杀青时间为2

3分钟,第二段杀青温度为170

180,杀青时间为3

4分钟,第三段杀青温度为120

130℃,杀青时间为2

3分钟;4)揉捻:将茶叶输送至立体连续揉捻机组中进行三次揉捻,第一次采取无压揉捻2

4分钟,第二次采取加压1/4进行揉捻3

5分钟,第三次采取解压揉捻2

3分钟;所述第一次揉捻、第二次揉捻和第三次揉捻均采用边揉边抖散的方式进行,其中在第一次揉捻中每揉捻30

40秒抖散一次,在第二次揉捻中每揉捻20

30秒抖散一次,在第三次揉捻中每揉捻30

40秒抖散一次;5)滚形:将揉捻后的芽叶,输入电热滚筒机,进行滚形;设定滚形温度为50

60℃,时间为2

6分钟,滚筒转速为25

30转/分钟;6)理条:将滚形后的芽叶输入电热理条机进行理制条形;设定理条温度为80

90℃,时间为5

10分钟,槽体往复摇摆40

45次/分钟,理条后芽叶含水率达40

50%;7)回潮:将理条后的芽叶,输入动态回潮机,以室温进行动态回潮30

40分钟;8)炒形:将回潮后的芽叶,输入滚筒炒形机内进行滚炒制形;设定滚筒炒形机内温度为75

85℃,时间为10

12分钟,滚筒转速为35

40转/分钟;9)提香:将炒形后的茶叶输入电磁烘干机内进行提香,设定电磁烘干机内温度为102

115℃,提香时间为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锋谢俊郑素美郑素燕王红军谢四十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光明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