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形管式换热器的布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32327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形管式换热器的布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换热器包括管板和管口朝上竖向穿设在管板上的多根U形换热管,所述管板具有以横轴和纵轴划分形成的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以及第四象限,所述各U形换热管的管口分别分布在不同的象限。本发明专利技术U形管式换热器的布管方式中,侧部区域中U形换热管为非轴对称的叉排,底部区域中U形换热管为常规的规则排列,形成沿横轴对称的U形换热区域,该布管中最内侧U形换热管的弯曲半径大、排管数量多,传热效率高、设备运行周期长、结构紧凑、减少设备直径、降低设备投资。降低设备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形管式换热器的布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换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U形管式换热器的布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热交换器(简称换热器)在石油、化工、轻工、食品和原子能等许多工业部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换热器按结构可分为:固定管板换热器、U形管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绕管式换热器、蛇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夹套换热器等。
[0003]在高温高压高粘度流体环境下,因换热量较大,蛇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夹套换热器等不满足换热量需求。因流体粘度高,板式换热器、绕管式换热器不满足使用要求。因操作压力高,高温且管壳程温差大,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和填料函式换热器不满足使用要求。因此,对于这种高温高压高粘度流体的换热器只能选用U形管式换热器。
[0004]对于这种高温高压高粘度流体而言,U形管式换热器若采用通用的排管方式,U形管束中心区域U形弯管段弯曲半径R较小,最小弯曲半径R等于两倍的换热管外径d,换热器运行数周后,弯管段易结焦堵塞,影响传热,管束需频繁冲洗,易造成换热管破裂,影响设备长周期运行。
[0005]现有专利中,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为CN102759298A“一种换热器管束的布置方式”,换热器管束采用列叉排布置,即相邻两列换热管束纵向相互错位。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为CN103017587A“一种凝结换热管束的布置方式”,所述凝结换热管束由多排管束形成,相邻两排的管束中,其中一排管束的中心线与另一排管束的侧边重合,即一排管束的中心线正好与另一排管束相切。换热器管束的布置方式都不适用于这种高温高压高粘度流体。
[0006]为此,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高温高压高粘度流体U形换热管束的布管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流体短路、排管数量多以提高流体有效传热面积的U形管式换热器的布管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U形管式换热器的布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换热器包括管板和管口朝上竖向穿设在管板上的多根U形换热管,所述管板具有以横轴和纵轴划分形成的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以及第四象限,所述各U形换热管的管口分别分布在不同的象限,且形成分布在第一象限、第二象限内的第一换热区域、分布在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内的第二换热区域,所述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呈相对称的开口朝向横轴的U形,且开口逐渐张大;
[0009]包括以下布管步骤:
[0010]1)将标号A01~A05的各U形换热管的一端管口依次沿U形的开口方向排布在第四象限内,对应的,各U形换热管的另一端管口依次沿与U形的开口相反的方向分布在第二象限内;
[0011]2)将标号A06~A10的各U形换热管的一端管口依次沿U形的开口方向排布在第三象限内,对应的,各U形换热管的另一端管口依次沿与U形的开口相反的方向分布在第一象限内;其中,A01~A05的管口与A06~A10的管口依次沿纵轴对称,A01~A05的管口与A10~A06的管口依次沿横轴对称;
[0012]3)将标号B01~B05的各U形换热管依次排布在A06~A10的后排,各U形换热管的一端管口依次沿U形的开口方向分布在第三象限内,对应的,各U形换热管的另一端管口依次沿与U形的开口相反的方向分布在第一象限内;
[0013]4)将标号B06~B10的各U形换热管依次排布在A01~A05的后排,排布方式同A01~A05;其中,B01~B05的管口与B06~B10的管口依次沿纵轴对称,B01~B05的管口与B10~B06的管口依次沿横轴对称;
[0014]5)重复步骤1)、步骤2)、步骤3)、步骤4)依次排布标号为C01~C05、C06~C10、D01~D05、D06~D10、E01~E05、E06~E10、F01~F05、F06~F10、G01~05、G06~G10的U形换热管;
[0015]6)将标号H01~H19的各U形换热管的一端管口依次沿横轴方向从第三象限排布到第四象限,对应的,各U形换热管的另一端管口依次沿横轴方向从第二象限排布到第一象限;所述H01~H19位于A~G的外侧;
[0016]7)重复步骤6)沿U形的开口相反的方向依次排布I01~I18、J01~J17、K01~K16、L01~L15、M01~M12。
[0017]为利于提高排管的数量,作为优选,所述标号为A~G的各U形换热管的管口中心连线的中点不与横轴重合,且一个管口靠近横轴,另一个管口远离横轴。
[0018]为避免最内排的U形换热管的弯管段不结焦堵塞且减少换热器的空间,作为优选,标号为A的U形换热管的弯曲直径≥12d,其中d为U形换热管的外径。
[0019]为避免最内排的U形换热管的弯管段不结焦堵塞且减少换热器的空间,作为优选,沿横轴对称的最内排管口之间的间距≤3d,其中d为U形换热管的外径。
[0020]作为优选,所述管口的排列方式是正三角形、转角三角形、正方形、转角正方形中的一种。
[0021]作为优选,所述各管口为圆形或者非圆形。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3]1)本专利技术U形管式换热器的换热区域包括沿横轴对称、开口朝向横轴的呈U形的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该设置可使得最内侧U形换热管的弯曲半径大,使高温高压高粘度流体在中心区域弯管段不易结焦堵塞,且相对称的U形换热区域使得沿管板横轴两侧的U形换热管间距最小、避免壳程流体短路、排管数量多以提高壳程流体有效传热面积。
[0024]2)本专利技术U形管式换热器的布管方式中,侧部区域中U形换热管为非轴对称的叉排,底部区域中U形换热管为常规的规则排列,形成沿横轴对称的U形换热区域,该布管中最内侧U形换热管的弯曲半径大、排管数量多,传热效率高、设备运行周期长、结构紧凑、减少设备直径、降低设备投资。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8]参见图1至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U形管式换热器的布管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其中,U形管式换热器包括管板1和管口21朝上竖向穿设在管板1上的多根U形换热管2。
[0029]管板1具有以横轴11和纵轴12划分形成的第一象限1a、第二象限1b、第三象限1c以及第四象限1d。
[0030]标号A~M的U形换热管2的管口21分布在第一象限1a、第二象限1b、第三象限1c以及第四象限1d内,形成分布在第一象限1a、第二象限1b内的第一换热区域3以及分布在第三象限1c和第四象限1d内的第二换热区域4。第一换热区域3和第二换热区域4呈相对称的开口50朝向横轴11的U形,且开口50逐渐张大。管口21的排列方式是正三角形,各管口21为圆形。
[0031]A~G的各U形换热管2的管口21中心连线的中点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形管式换热器的布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换热器包括管板(1)和管口(21)朝上竖向穿设在管板(1)上的多根U形换热管(2),所述管板(1)具有以横轴(11)和纵轴(12)划分形成的第一象限(1a)、第二象限(1b)、第三象限(1c)以及第四象限(1d),所述各U形换热管(2)的管口(21)分别分布在不同的象限,且形成分布在第一象限(1a)、第二象限(1b)内的第一换热区域(3)、分布在第三象限(1c)和第四象限(1d)内的第二换热区域(4),所述第一换热区域(3)和第二换热区域(4)呈相对称的开口(50)朝向横轴(11)的U形,且开口(50)逐渐张大;包括以下布管步骤:1)将标号A01~A05的各U形换热管(2)的一端管口(21)依次沿U形的开口(50)方向排布在第四象限(1d)内,对应的,各U形换热管(2)的另一端管口(21)依次沿与U形的开口(50)相反的方向分布在第二象限(1b)内;2)将标号A06~A10的各U形换热管(2)的一端管口(21)依次沿U形的开口(50)方向排布在第三象限(1c)内,对应的,各U形换热管(2)的另一端管口(21)依次沿与U形的开口(50)相反的方向分布在第一象限(1a)内;其中,A01~A05的管口(21)与A06~A10的管口(21)依次沿纵轴(12)对称,A01~A05的管口(21)与A10~A06的管口(21)依次沿横轴(11)对称;3)将标号B01~B05的各U形换热管(2)依次排布在A06~A10的后排,各U形换热管(2)的一端管口(21)依次沿U形的开口(50)方向分布在第三象限(1c)内,对应的,各U形换热管(2)的另一端管口(21)依次沿与U形的开口(50)相反的方向分布在第一象限(1a)内;4)将标号B06~B10的各U形换热管(2)依次排布在A01~A05的后排,排布方式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岭崔金栋蒋自平刘玉英于素艳周迅黄彬峰肖元沛李冰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