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模块、换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模块、换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制冷设备是一种具有冷藏物品、对设备进行散热降温等功能的设备,制冷设备根据应用的场景分为微模块、冷藏集装箱、冷库等多种产品。
[0003]其中,目前常见的微模块主要采用房间级机房空调、列间级机房空调、顶/底置式机房空调等多种布局不同的类型来实现空间的温湿度控制,其中,这几种类型的机房空调均包括分体式的室内机和室外机两个部分,即便将室内机与室外机邻接设置,该类机房空调的换热方式仍然是通过室内机的蒸发器将制冷剂与机房内的热气流换热,通过管道将换热后的制冷剂输向室外机,令制冷剂在室外机中降温。
[0004]即采用该种结构的机房空调通过制冷剂在室外机中进行第一次换热,再将制冷剂输进室内机,令制冷剂在室内机中进行二次换热,在换热的过程中,会导致冷量的流失,降低了机房空调对室外冷源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模块、换热装置及其控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隔板(2),所述隔板(2)与所述壳体(1)于所述壳体(1)内围成隔开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隔板(2)上间隔地设置有新风阀(31)与排风阀(32);所述第一腔体远离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壁沿水平方向间隔地开设有回风口(11)与送风口(12),其中,所述回风口(11)设置于所述新风阀(31)靠近所述排风阀(32)的一侧;所述第二腔体远离所述第一腔体的一侧壁沿竖直方向间隔地开设有新风口(13)和出风口(14),其中,所述新风口(13)设置于所述出风口(14)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11)处设置有回风温度传感器,所述新风口(13)处设置有新风温度传感器,所述送风口(12)处设置有送风温度传感器;所述壳体(1)内还设置有依次连通的压缩机、冷凝器(41)及蒸发器(42),其中,所述冷凝器(41)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蒸发器(42)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冷凝器(41)设置于所述新风口(13)与所述排风口(14)之间,所述蒸发器(42)设置于所述回风口(11)与所述送风口(12)之间;所述新风阀(31)设置于所述冷凝器(41)的进风侧,所述蒸发器(42)的出风侧;所述排风阀(32)设置于所述冷凝器(41)的出风侧,所述蒸发器(42)的进风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上还设置有旁通阀(33),所述旁通阀(33)设置于所述冷凝器(41)的出风侧,所述蒸发器(42)的出风侧;所述旁通阀(33)靠近所述冷凝器(41)一侧的开口处设置有冷凝温度传感器,所述回风口(11)处还设置有回风湿度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冷凝器(41)的入风侧与所述新风口(13)之间设置有加湿装置(4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上设置有新风排风百页阀,所述新风排风百页阀内设置有百页隔板,所述百页隔板将所述新风排风百页阀分隔为所述新风阀(31)与所述排风阀(32);所述壳体(1)内还设置有依次连通的压缩机、冷凝器(41)及蒸发器(42),其中,所述冷凝器(41)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蒸发器(42)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冷凝器(41)设置于所述新风口(13)与所述排风口(14)之间,所述蒸发器(42)设置于所述回风口(11)与所述送风口(12)之间;所述新风阀(31)设置于所述冷凝器(41)的进风侧,所述蒸发器(42)的出风侧;所述排风阀(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赛龙,吕东建,廖宜利,谢文科,李琪铎,莫真梅,陈启凡,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海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