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2089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垂直对准向列LCD的多晶畴像素中的LC分子的扭转运动效应可导致图像失真,它可通过施加一可将LCD电压降低到低于给定阈值的复位脉冲来减少。可采用多种复位方法(多个反电极,列驱动器复位,块复位,通过存储电容线复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两衬底之间包括具有负介电各向异性的液晶材料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一块衬底设有选择电极和数据电极矩阵,在选择电极与数据电极的交叉区域设有象素,所述象素具有多个晶畴和至少一个开关元件,其还包括另一个用于驱动选择电极和数据电极的驱动装置。这种有源矩阵显示装置的例子是TFT-LCD或AM-LCD,这些显示装置可用在膝上型电脑或管理器中,其基于同向性效应、例如“竖直对准效应”进行显示。可通过不同方式将象素分成晶畴,例如这可通过图象电极中的间隙或通过局部或非局部突起实现。这种显示装置中的问题是出现余象。被另一图象取代后的图象仍然可见,其持续较长时间(有时长达几秒),这是让人非常不愉快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篇时所描述的类型的显示装置,其中不会出现或几乎不会出现余象。为此,依照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括向象素施加复位电压的另一驱动装置。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以下认识在将象素从同向状态(0伏电压或非常低的电压)切换到向列状态的过程中,假定两个机构是有源的。由于驱动电压,液晶分子受到横切电极的电场作用而作非常快的倾斜移动。另外,间隙和/或突起产生大体平行于衬底的平面上的电场分量(平面电场)。在快速倾斜变化后,液晶分子以非常慢的数量级(order)(1或几秒)弯曲扭转。还会以大约1微秒的数量级产生再扭转,于是就产生了余象。依照本专利技术,可通过以不同方式获得的复位脉冲避免初次扭转。例如,在象素的非选择过程中,可以利用另一驱动装置对所有象素施加复位电压。可选择的是,在象素选择过程中可借助数据电极跨接至少一部分象素施加复位电压。该情况下,在选择一行或多行象素过程中,另一驱动装置借助数据电极对至少一部分象素施加复位电压,但这也可以借助部分反电极来完成。在优选实施例中,在选择象素之前为象素设置存储电容,另一驱动装置借助存储电容对象素施加复位电压。该应用中,短语“设置存储电容”可理解成通过与一行有关的图象电极和与后一(或前一)行有关的行电极的一部分(部分)重叠,借助(辅助)电容器实现耦合。另一驱动装置可借助存储电容的连接电极或借助与存储电容相连的相邻选择电极对象素施加复位电压。参照后面描述的实施例将使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它方面更显明,并参照它们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阐述。在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装置的电路图,图2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中的图象电极的平面图,图3和4表示该显示装置的响应作用,而图5表示一部分象素。附图仅是示意性的,其没有按比例绘制;通常用相同标号表示相应部分。图1是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1的一部分的等效电路图。包括位于行或选择电极17与列或数据电极6的交叉区域上的象素18的矩阵。可利用行驱动器16连续选择行电极,同时借助数据寄存器5为列电极提供数据。为此,如果需要,就在处理器10中首先处理输入数据8。借助驱动线7在行驱动器16与数据寄存器5之间实现彼此同步。来自行驱动器16的驱动信号借助薄膜晶体管(TFT)19选择图象电极,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电极20与行电极17电连接,而源电极21与列电极电连接。将列电极6上出现的信号通过TFT传送给与漏电极22耦合的象素18的图象电极。其它图象电极与,例如,一个(或多个)公共反电极相接。图1的显示装置还在每个象素位置包括辅助电容器23。该实施例中,辅助电容器的一端接在源电极21与给定象素行中的象素的公共点上,另一端接在前一行象素的行电极上;还可以有可选择的其它结构,例如接在所述公共点与下一行象素之间,或接在该公共点与固定(或可变)电压的电极之间。该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附加行电极17’,以便防止图像偏移。图2是平面图,而图3是存在于两衬底3、4之间的一部分液晶材料2沿图2的线III-III剖开的截面图,所述衬底例如是玻璃或(柔软的)合成材料,它们分别具有(ITO或金属)图象电极30和反电极31。该装置还包括使液晶材料在衬底内壁上取向的取向层32。此外,该装置包括起偏器(未示出)和(彼此垂直交叉的)分析器。该情况下,液晶材料是具有负介电各向异性的(纽绞的)向列材料。图象电极还具有狭窄的孔隙24。该状态下没有光能透射(一般为黑色)到交叉的起偏器之间。正如要进一步描述的,孔隙用于获得“宽视角效果”。还可利用突起25(见图3B)代替孔隙24获得该相同效果。在象素上的电压为零的情况下,液晶分子(的方向27)垂直于衬底取向(负介电各向异性)。起偏器发出的光不受液晶分子影响,并通过分子器。在给定阈值电压以上,液晶分子发生倾斜,当电压进一步增大时,液晶分子(的方向27)相对衬底呈一定角度(图4)。该倾斜总是很快达到(约10微秒)。由于折射率差别以及由此导致的入射光束正常成分和非正常成分的有效路径长度的差别,此时光通过分析器。由于空隙区域上的“弥散场效应”,液晶分子会朝不同方向倾斜,这增大了视角(“宽视角”效果)。当切换回黑状态时(或当在两中间状态之间切换时),许多情况下会产生余象(图象仍然可见)。这大概是由于液晶分子(的方向27)在电场(图4中的场线28)作用下产生转动引起的。该扭转和旋转移动具有很大的时间常数(约为1秒,依历史记录而不同)。依照本专利技术,通过复位脉冲(例如持续时间短并倾向于低压的脉冲)可完全或部分消除该扭转或旋转。现在有各种实现该功能的可能。例如,在一帧周期中图象已被写入后,在下一帧周期中(借助列电极或数据电极上的电压)为所有象素提供复位电压。在选择象素过程中,还可借助数据电极对一部分象素施加复位电压。该情况下,例如,显示装置被分成5个图块12a、12b、12c、12d、12e(图5)。这样的一个图块中,例如,在复位过程中选择图块12a的所有线,同时将复位电压提供给列电极。此时在一个线扫描周期中复位这样的图块,对于每个图块来说,一个帧周期执行一次图块复位。可以选择的是,在写入一条线之前的非选择(短)周期的线扫描周期中,可(借助列电极或数据电极上的电压)为该线的象素提供复位电压。这将导致图象中的亮度变化(赝象)。在图1的装置中,还可通过在开始选择周期之前将具有适当电压和极性的复位脉冲施加给行电极17从而以电容方式产生复位脉冲。由于电容的反冲效应,如果该复位脉冲处于低幅度,并被传给栅电极20。在选择行电极17的原始复位脉冲的幅度过程中,通过进行这样的操作就能实现对象素的复位。可代替通过一个反电极提供复位电压的是,将反电极21选择性地分成与图块12对应的部分,在复位过程中相关部件采集该电压,以便实现对象素的复位。在图1的实施例中,可将辅助电容器23的一端连接在漏极22与给定象素行的象素的公共点上,将其另一端接在前一行象素的行电极上。对于所有辅助电容器来说,还可将它们设置在该公共点与公共电极之间。该情况下,可通过借助该公共电极提供的复位脉冲获得提供给象素的复位电压。这就是说,块序复位也是可以的。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可代替图2的V形的是,突起还可以是X形、(组合的)Y形和其它传统形状。本专利技术存在于每个新的特有特征和特有特征的每个组合中。权利要求中的标号并不限制它们的保护范围。使用动词“包括”及其动词变化并不排除权利要求中所述那些元件之外的元件的存在。元件前面使用冠词“a”和“an”并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权利要求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在两衬底之间包括具有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在两衬底之间包括具有负介电各向异性的液晶材料,一个衬底设有选择电极与数据电极的矩阵,在选择电极与数据电极的交叉区域上设有象素,所述象素具有多个晶畴和至少一个开关元件,其还进一步包括用于驱动选择电极和数据电极的驱动装置,其中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另一个用于在象素上施加复位电压的驱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T约翰森DKG德贝尔JAMM哈尔伦
申请(专利权)人: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NL[荷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