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储互补制氢交直流系统的自适应管控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31723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光储互补制氢交直流系统的自适应管控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基于风光储互补制氢交直流系统的历史运行数据形成专家库并推理预测,预测当前时刻t的储能装置功率理论值;步骤2:基于步骤1预测的当前时刻t的储能装置功率理论值进行自适应管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风光储互补制氢交直流系统的自适应管控方法,减少系统控制复杂度,实现复杂工况下系统的自适应管控,并同时确保高效、平稳制氢。稳制氢。稳制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光储互补制氢交直流系统的自适应管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
,尤其是一种风光储互补制氢交直流系统的自适应管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风/光互补制氢技术通常采用可再生能源交流汇集的方式,制氢过程中存在多个交



交变换环节,降低了整体运行效率,这些成为制约风/光互补制氢高效运行的关键技术问题与难题。分布式能源直流汇集与柔性直流互联是减少变换环节、提高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以氢能为支撑、直流为互联网架,构建风能、太阳能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与氢能互补高效利用的风光储互补制氢交直流系统,在满足高效制氢需求的同时,充分发挥氢能的柔性调控作用、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充分消纳和经济利用。
[0003]图1描述了风光储互补制氢交直流系统的典型结构,其中单个交流系统AC通过电压源型换流站(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与直流网络互联,其中,VSC1,

,VSC2,

,VSCn的交流侧分别接入AC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光储互补制氢交直流系统的自适应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基于风光储互补制氢交直流系统的历史运行数据形成专家库并推理预测,预测当前时刻t的储能装置功率理论值;步骤2:基于步骤1预测的当前时刻t的储能装置功率理论值进行自适应管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光储互补制氢交直流系统的自适应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基于风光储互补制氢交直流系统的历史运行数据形成专家库并推理预测,预测当前时刻t的储能装置功率理论值;具体包括:步骤1.1、结合风光储互补制氢交直流系统的历史运行数据形成专家库矩阵,其中包含N条记录,则第n条记录表示为RE
n
={P
W,n
,P
P,n
,P
H,n
,S
n
,P
E,n
},其中P
W,n
代表第n条记录的风力发电功率,P
P,n
代表第n条记录的光伏发电功率,P
H,n
代表第n条记录的制氢负荷功率,S
n
代表第n条记录的储能装置SOC,P
E,n
代表第n条记录的储能装置功率;步骤1.2、迭代计算当前时刻t的记录R(t)与专家库矩阵缩减后的矩阵R
n
之间的距离D
n
,从n=1开始,重复1.2.1

1.2.3过程,直到n=N计算结束;步骤1.3、计算所有D
n
中的最小值,假定为min,对应的下标为m,则定位至专家库矩阵的第m条记录,此时当前时刻t的储能装置功率理论值P(t)=P
E,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光储互补制氢交直流系统的自适应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2具体包括:1.2.1、对第n条记录RE
n
进行缩减,删除最后一项P
E,n
,得到第n条记录的缩减表达式R
n
,其中R
n
={P
W,n
,P
P,n
,P
H,n
,S
n
}:1.2.2、获取当前时刻t的风力发电功率P
W
(t),光伏发电功率P
P
(t),制氢负荷功率P
H
(t),储能装置SOC S(t),形成当前时刻t的记录R(t)={P
W
(t),P
P
(t),P
H
(t),S(t)},计算当前时刻t的记录R(t)与专家库矩阵缩减后的矩阵R
n
之间的均值U
n
:U
n
={(P
W
(t)+P
W,n
)/2,(P
P
(t)+P
P,n
)/2,(P
H
(t)+P
H,n
)/2,(S(t)+S
n
)/2}计算当前时刻t的记录R(t)与专家库矩阵R
n
之间的协方差矩阵:S(i,j)={[R
n
(i)

u
n
(i)]*[R
n
(j)

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项羽王佳蕊李德鑫田春光邓卫张海锋张家郡庄冠群裴玮李成钢王伟陈璟毅刘畅高松孟涛蔡丽霞张懿夫冷俊张钰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