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系统能量路由管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31723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系统能量路由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当前运行时刻的风力发电功率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系统能量路由管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系统能量路由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氢能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举足轻重的重要载体,其储存与应用技术收到了广泛关注。目前,科技部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风/光互补制氢列为重点专项进行科研攻关,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华能集团以及河北建设投资集团等机构也相应开展了风/光互补制氢关键技术的研究及示范,河北建设投资集团开发了位于张家口的河北省重点项目、国内首个风电制氢工业应用项目—沽源风电10MW制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在张家口张北县开展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风/光互补制氢技术,制氢功率为100kW。相关成果涵盖了集中式、分布式等多样化的风/光互补制氢技术路线和利用方式。
[0003]图1描述了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系统的典型结构,交流系统AC通过电压源型换流站(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与直流网络互联,其中,VSC交流侧接入AC,与此同时,VSC的直流侧提供直流母线。直流母线可以集成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储能单元、以及制氢负载等。
[0004]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系统运行时,其并网运行时通常需要进行经济调度与能量管理,当系统规模较小时,调用复杂的潮流优化算法将导致开发工作量骤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系统能量路由管理方法,考虑到实际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可能较为简单,利用相对简化的能量路由规则,也可以实现对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系统的能量管理、进而支撑不同工况下的系统优化运行。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系统能量路由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获取当前运行时刻的风力发电功率P
W
,当前运行时刻的光伏发电功率P
P
,当前运行时刻的制氢负荷功率P
H
,当前运行时刻的储能功率P
E
,当前运行时刻的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系统与电网的交互功率P
G
,以及上网售电价格α1、制氢收益价格β1;
[0008]步骤1:判断前运行时刻的储能功率P
E
,当确定储能单元输出功率时,进一步根据当前运行时刻的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系统与电网的交互功率P
G
对前运行时刻的储能功率P
E
进行调整;
[0009]步骤2:判断前运行时刻的储能功率P
E
,当确定储能单元吸收功率时,进一步根据当前运行时刻的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系统与电网的交互功率P
G
对前运行时刻的储能功率P
E
进行调整。
[0010]有益效果:
[0011]本专利技术考虑到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系统的规模较小,其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较为
简单,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系统能量路由管理方法,通过简化的能量路由规则,实现对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系统的实用化能量管理,保障不同工况下的系统整体经济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系统示意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系统能量路由管理方法,如图2所示,其实现流程如下:
[0016]获取当前运行时刻的风力发电功率P
W
,当前运行时刻的光伏发电功率P
P
,当前运行时刻的制氢负荷功率P
H
,当前运行时刻的储能功率P
E
,当前运行时刻的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系统与电网的交互功率P
G
,以及上网售电价格α1、制氢收益价格β1;
[0017]步骤1:判断前运行时刻的储能功率P
E
,当确定储能单元输出功率时,进一步根据当前运行时刻的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系统与电网的交互功率P
G
对前运行时刻的储能功率P
E
进行调整;
[0018]具体的,当判断前运行时刻的储能功率P
E
<0,即储能单元输出功率,进一步判断,如果P
G
>0,执行步骤1.1和1.2,如果P
G
<0,执行步骤1.3和1.4:1.1当P
G
>0,则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售电,此时判断如果{(P
W
+P
P
+|P
E
|

P
H
)α1+P
H
β1}/P
G
大于功率边际成本,重复执行|P
E
|=|P
E
|+ΔP,直至{(P
W
+P
P
+|P
E
|

P
H
)α1+P
H
β1}/P
G
小于功率边际成本或者P
E
到达额定功率,如果{(P
W
+P
P
+|P
E
|

P
H
)α1+P
H
β1}/P
G
小于功率边际成本首先满足,则确定此时的P
E
为储能单元输出功率,其中,ΔP为每次调整增加的功率;
[0019]1.2当P
G
>0,则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售电,此时判断如果{(P
W
+P
P
+|P
E
|

P
H
)α1+P
H
β1}/P
G
小于功率边际成本,|P
E
|=|P
E
|+ΔP,进一步判断:
[0020]如果{(P
W
+P
P
+|P
E
|

P
H
)α1+P
H
β1}/P
G
增加,重复执行|P
E
|=|P
E
|+ΔP,直至{(P
W
+P
P
+|P
E
|

P
H
)α1+P
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系统能量路由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当前运行时刻的风力发电功率P
W
,当前运行时刻的光伏发电功率P
P
,当前运行时刻的制氢负荷功率P
H
,当前运行时刻的储能功率P
E
,当前运行时刻的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系统与电网的交互功率P
G
,以及上网售电价格α1、制氢收益价格β1;步骤1:判断前运行时刻的储能功率P
E
,当确定储能单元输出功率时,进一步根据当前运行时刻的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系统与电网的交互功率P
G
对前运行时刻的储能功率P
E
进行调整;步骤2:判断前运行时刻的储能功率P
E
,当确定储能单元吸收功率时,进一步根据当前运行时刻的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系统与电网的交互功率P
G
对前运行时刻的储能功率P
E
进行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系统能量路由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所述步骤1:判断前运行时刻的储能功率P
E
,当确定储能单元输出功率时,进一步根据当前运行时刻的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系统与电网的交互功率P
G
对前运行时刻的储能功率P
E
进行调整;具体包括:当判断前运行时刻的储能功率P
E
&lt;0,即储能单元输出功率,进一步判断,如果P
G
&gt;0,执行步骤1.1和1.2,如果P
G
&lt;0,执行步骤1.3和1.4:1.1当P
G
&gt;0,则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售电,此时判断如果{(P
W
+P
P
+|P
E
|

P
H
)α1+P
H
β1}/P
G
大于功率边际成本,重复执行|P
E
|=|P
E
|+ΔP,直至{(P
W
+P
P
+|P
E
|

P
H
)α1+P
H
β1}/P
G
小于功率边际成本或者P
E
到达额定功率,如果{(P
W
+P
P
+|P
E
|

P
H
)α1+P
H
β1}/P
G
小于功率边际成本首先满足,则确定此时的P
E
为储能单元输出功率;ΔP为每次调整增加的功率,为{|(P
W
+P
P
+|P
E
|

P
H
)|,P
W
,P
P
,P
H
}的最小公约数;1.2当P
G
&gt;0,则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售电,此时判断如果{(P
W
+P
P
+|P
E
|

P
H
)α1+P
H
β1}/P
G
小于功率边际成本,|P
E
|=|P
E
|+ΔP,进一步判断:如果{(P
W
+P
P
+|P
E
|

P
H
)α1+P
H
β1}/P
G
增加,重复执行|P
E
|=|P
E
|+ΔP,直至{(P
W
+P
P
+|P
E
|

P
H
)α1+P
H
β1}/P
G
大于功率边际成本或P
E
到达额定功率,如果{(P
W
+P
P
+|P
E
|

P
H
)α1+P
H
β1}/P
G
大于功率边际成本首先满足,转入步骤1.1;如果{(P
W
+P
P
+|P
E
|

P
H
)α1+P
H
β1}/P
G
减少,则|P
E
|=|P
E
|

ΔP;1.3当P
G
&lt;0,则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购电,此时判断如果{|(P
W
+P
P
+|P
E
|

P
H
)α1+P
H
β1|}/|P
G
|大于功率边际成本,重复执行|P
E
|=|P
E
|+ΔP,直至{|(P
W
+P
P
+|P
E
|

P
H
)α1+P
H
β1|}/|P
G
|小于功率边际成本或者P
E
到达额定功率,如果{|(P
W
+P
P
+|P
E
|

P
H
)α1+P
H
β1|}/|P
G
|小于功率边际成本首先满足,则确定此时的P
E
为储能单元输出功率;1.4当P
G
&lt;0,则可再生能源氢能微网购电,此时判断如果{|(P
W
+P
P
+|P
E
|

P
H
)α1+P
H
β1|}/|P
G
|小于功率边际成本,|P
E
|=|P
E
|+ΔP,进一步判断:如果{|(P
W
+P
P
+|P
E
|

P
H
)α1+P
H
β1|}/|P
G
|增加,重复执行|P
E
|=|P
E
|+ΔP,直至{|(P
W
+P
P
+|P
E
|

P
H
)α1+P
H
β1|}/|P
G
|大于功率边际成本或者P
E
到达额定功率,如果{|(P
W
+P
P
+|P
E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鑫王佳蕊吕项羽田春光裴玮张家郡张海锋庄冠群邓卫李成钢王伟陈璟毅刘畅高松孟涛蔡丽霞张懿夫冷俊张钰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