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蓄能板和供暖相变装饰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1557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3:0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热蓄能板和供暖相变装饰板,发热蓄能板包括贴合的电热膜层和蓄能层,所述蓄能层包括基板和相变单元,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相变单元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且所述相变单元的第一端靠近所述电热膜层以吸收所述电热膜层放出的热量;所述蓄能层上还设置有所述电热膜层的控制单元。供暖相变装饰板包括防火隔热墙板、装饰膜和前述的发热蓄能板,所述发热蓄能板设置在所述防火隔热墙板和所述装饰膜之间。热墙板和所述装饰膜之间。热墙板和所述装饰膜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热蓄能板和供暖相变装饰板


[0001]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发热膜技术,特别是一种发热蓄能板和供暖相变装饰板。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行业中,常规墙体为砖混结构或薄板钢骨结构,主要由砂石、混凝土、钢材、保温防火材料等部件材料组成,以实现保温隔热防火等居住功能。但这种墙体热量散失较快,且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对于人居建筑智能化的要求。部分墙体(墙板)中加入了电热膜及相变材料,以改善室内供热系统的供热效果,并延缓室内温度降低的速度,提高用户的居住舒适度。但市场主流的相变材料多数是相变微胶囊或多孔介质定型相变材料,由于加入到砂浆、石膏等无机建材之中需经过机械搅拌、板材干燥高温处理等工艺,均存在受到二次加工相变材料可能渗漏的风险且昂贵的相变材料无法回收,大大提高了相变墙体的成本,同时也存在相变材料渗漏的风险,限制了相变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热蓄能板和供暖相变装饰板,其相变单元可回收再利用,从而降低了带有相变材料的墙体的成本。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热蓄能板,发热蓄能板包括贴合的电热膜层和蓄能层,所述蓄能层包括基板和相变单元,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相变单元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且所述相变单元的第一端靠近所述电热膜层以吸收所述电热膜层放出的热量;
[0005]所述蓄能层上还设置有所述电热膜层的控制单元。
[0006]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供暖相变装饰板,供暖相变装饰板包括防火隔热墙板、装饰膜和前述的发热蓄能板,所述发热蓄能板设置在所述防火隔热墙板和所述装饰膜之间。
[0007]相比于一些技术,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热蓄能板,其相变单元独立安装在基板上,在使用过程中,若墙体中的其他板材损坏需要更换时,相变单元可单独拆卸并回收再利用,与现有技术中常规设置的相变材料层相比,实现了相变材料的回收再利用,进而降低了墙体的使用成本。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这种设置多个相对独立的相变单元的结构形式,相比现有的相变材料层,由于基板的存在,提高了发热蓄能板的强度,也降低了板材整体的厚度,提高了发热蓄能板的实用性。
[000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暖相变装饰板,有效减缓了电热膜断电后环境温度的下降速度,提高了环境温度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并且,供暖相变装饰板中的相变材料(相变单元)可回收利用,进而降低了供暖相变装饰板的使用成本。
[0010]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
附图说明
[001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001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蓄能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发热蓄能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相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导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导热支架中安装相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供暖相变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示说明:
[0019]1‑
发热蓄能板,11

电热膜层,12

蓄能层,121

基板,122

相变单元,123

控制单元,13

导热支架,131

第一连接板,132

第二连接板,133

连接管,134

通孔,21

壳体,211

中空通道,3

防火隔热墙板,4

装饰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0021]现有的墙体或墙板中,添加相变材料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将相变微胶囊、多孔介质定型相变材料等相变材料制品加入到水泥、砂浆、石膏等传统无机建材料浆中,经过该建材的成型工艺得到含有相变材料的建材产品。但这种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弊端:(1)相变微胶囊或多孔介质定型相变材料,由于加入到砂浆、石膏等无机建材之中需经过机械搅拌、板材干燥高温处理等工艺均存在相变材料受到二次加工而可能渗漏的风险;(2)价格昂贵的相变材料(尤其是有机相变材料)无法回收再利用,形成一定的资源浪费,无形中大大提高了相变建材的成本。第二、相变材料制品主要以“相变材料层”的形式进行复合以形成多层的墙板。但这种结构形式存在诸多弊端,例如:(1)由于大尺寸相变材料制品与传统无机建材本是两个独立的产品,简单贴合工艺处理后存在挠度、强度等性能差异,墙板在运输或安装过程中,受到外力发生碰撞、变形弯曲时,易发生相变材料层与无机建材板材剥离、断裂等问题;(2)带有相变材料层的墙板无法任意裁剪,对墙板进行裁剪时,会破坏相变材料层的完整性,甚至会直接损坏相变材料层;(3)导热效果不佳,相变材料层由于与无机建材板材简单复合,室内热量需透过无机建材板材传递,限制了相变材料的热交换能力。
[002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热蓄能板1,如图1和图2所示,发热蓄能板1包括贴合的电热膜层11和蓄能层12,蓄能层12包括基板121和相变单元122,基板121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相变单元122安装在安装孔中,且相变单元122的第一端靠近电热膜层11以吸收电热膜层11放出的热量;蓄能层12上还设置有电热膜层11的控制单元123。
[0023]电热膜层11和蓄能层12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电热膜层11放热时,蓄能层12会吸收部分热量,当电热膜层11停止工作时,蓄能层12中的相变单元122会释放出存储的热量,节省能源,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基板121上分布有多个安装孔,相变单元122安装在安装孔中。电热膜可选用石墨烯电热膜。
[0024]应当理解的是,安装孔可以是通孔,也可以是盲孔。安装孔中的相变单元122,其第一端可以直接与电热膜层11接触,以更好的吸收电热膜层11放出的热量;也可以通过其他高导热材料间接与电热膜层11接触,以提高相变单元122的吸热效率。
[0025]电热膜层11的控制单元123可以设置在基板121下方的位置,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单元123可以包括测量电热膜表面温度与装饰膜4表面温度的传感器、电热膜电源线、温控器、过载保护装置等。温控器可选用具有WIFI连接功能的温控器,以支持远程控制,便于用户控制及实现房屋智能化。
[002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热蓄能板1,结构稳定,不易损坏,墙板在运输或安装过程中,受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蓄能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贴合的电热膜层和蓄能层,所述蓄能层包括基板和相变单元,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相变单元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且所述相变单元的第一端靠近所述电热膜层以吸收所述电热膜层放出的热量;所述蓄能层上还设置有所述电热膜层的控制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蓄能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支架,所述相变单元通过所述导热支架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导热支架套设在所述相变单元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蓄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单元包括密封的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相变材料;所述壳体为空心圆柱体,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蓄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支架包括连接管和设置在所述连接管两端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相变单元安装在所述连接管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电热膜层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蓄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树栋滕伟广武发德刘长柏
申请(专利权)人: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